浙江畲族的源流一:蓝姓

畲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列第20位,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五省的100余县。广东潮州凤凰山是发祥地,明中期从福建的连江、罗源,向温州、丽水散迁。最早迁入温州的畲族先民是蓝昆冈公,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从罗源大坝头(今起步镇黄家湾村)迁平阳青街王神洞村。大规模迁入是在康熙、乾隆时。

浙江畲族的源流一:蓝姓

一、蓝姓

1、苍南蒲门德泰、德候、德顺兄弟之族 明嘉靖19年(1560年),先祖德泰、德候、德序与堂兄弟德厚、德序(皆为朝聘后裔)从罗源迁到平邑蒲门。(今苍南县蒲城甘溪岚下)

分布:岱岭乡小岭下,福掌、坑门岭、坑门横浚、坑门大岗、大路边、云遮五亩、大岭内岙头、庵后、朗腰、宫后、斗湾、龙凤岭脚。赤溪镇三步擂、官岙晒谷场、流歧岙、渔寮乡后曹、矾山镇岭家山、詹家坑、凤阳乡顶保、莒溪郑家山、灵溪镇象源内五亩田灯笼坑。

分支(一)、泰顺仕阳桥底蓝胜懋支系 蓝胜懋公于清康熙年间从平阳马站迁入仕阳桥底定居。

今已繁衍到“宜”字辈,计13世。

分布:仕阳桥底一带。

分支(二)、平阳青街九岱仪山蓝久裕支系

清初先祖蓝久裕从平邑蒲门迁九岱仪山。

分布:青街九岱、马家垟等地。

宗祠 在苍南县昌禅和福鼎市佳阳等地建有宗祠。

2、文成敖里江山江下寮支族 始祖蓝百二十七郎于明天启辛酉年(1621年),从福州侯官县平址坑迁青田县外八都八源石林坑(敖里双田斜林),数年后定居江山村江下寮。

该支已繁衍到“英”字辈,计19世。

分布:江下寮、余山、里阳、双桂双垟包等地。

分支㈠、平阳山门王庄蓝法春支系 先祖法春公于明中期从福州府侯官县平址坑迁来。

分布:山门镇王庄、顺溪朱山等地。

分支㈡、泰顺柳峰高场蓝可津支系 蓝可津公于清康熙戊子年(1708),从福鼎浮柳垟迁到泰顺柳峰高场定居。

该支今已繁衍到“秀”字辈,计12世。

分布:雪溪柳溪唐众山、上排村垟尾、西旸横路、新庄垟头仔等,有400多人。

分支㈢、苍南莒溪黄土百步岭蓝元立支系 先祖元立清晚期从平阳县顺溪朱山迁来。

分布:凤阳乡陈家湾、鹤顶山、姚头岗,岱岭乡内龙下、庵后、坑门岭、牛皮岭、云遮、赤溪镇流歧岙龙根,莒溪镇水碓头、桥墩镇罗洋山岚等。

宗祠 在福鼎市浮柳垟。

3、苍南莒溪垟尾蓝种寿、蓝玉桂支族 明崇祯年间,蓝昆岗后裔蓝种寿与侄子玉桂从罗源县大坝头(今起步镇黄家湾坝头)迁平阳莒溪垟尾,今苍南县莒溪镇溪东村垟尾。

该支今已繁衍到“章”字辈,计19世。

在苍南县分布:莒溪镇垟尾、半岭炉、柯岭头、直坑、岙下梅人贡、马蹄湾、大榴,桥墩镇大源坝、山岚,凤阳畲族乡顶堡、岭边,藻溪镇挺南大坑内,南宋镇南宋垟岭头,观美镇华阳牛角湾、马家垟古台下,腾垟乡后坑、半天岗,赤溪镇南岙崩山,三步擂三十亩隔,凤池乡东岙岭边,岱岭畲族乡福掌,括山乡杨家坑、马站镇峰门大坑内。

分支(二)平阳青街王神洞支系 明崇祯年间先祖种松迁平阳青街五神洞村。

分布:王神洞、闹村东湾、顺溪山头庵、李岙、凤岭脚、北上、熊岭、大峨等。

分支(三)文成周山周坑蓝元曜、元旺、元福、元照兄弟支系 蓝昆冈公后裔元曜四兄弟于清康熙时,从平阳王神洞迁到文成金垟九龙井(周坑)。

在文成县分布:周坑、水坑等地。

分支(四)、泰顺新浦黄山蓝有盛支系 蓝有盛公于清初,从平阳县闹村迁到泰顺库村黄山定居。

在泰顺县分布:仕阳龟垟岭、莲花湾、坑源底,秀涧下村、雅阳祭头等,约780余人。

该支至今约400年,是温州市内畲族迁徙最早;分布较广、人口较多的大支系。约4000余人。

宗祠 1841年道光辛丑年该支在莒溪垟尾建宗祠,1989年重建(上图),另在文成周坑平阳闹村等地也建有宗祠。

4、泰顺司前鳌岭(石盂坑)蓝一凤支系 蓝一凤公于清顺治十一年(1654),从景宁县四格驮马庵(今澄照乡金坵村),迁到泰顺石盂坑(今竹里徐坑白鹤渡水库大坝边),数年后定居鳌岭(司前牛牯岭)。

该支今已繁衍到“世”字辈,计17世。

分布:牛牯岭、仕阳翁地芭蕉垅、石竹后,罗阳察溪四斗、江家山,泗溪沈山,百丈潘庄、周山,东溪半岭、官垟半岭仔等地。

外迁有建德市大慈岩镇双泉村(蓝成富)150人、福建建瓯市东游镇安国寺(蓝振设)150余人。

该支在泰顺县分布32个村,到2015年底,约有3200人。是泰顺县人数最多的一支。

宗祠 2000年蓝传银、蓝振城等为首,在泰顺县战州半岭仔建有宗祠一座,3开间。201家玉等为首,在原址扩建成5开间,并建有广场,用作三魁片畲族文化礼堂。

2012年该支在仕阳石竹后也建有宗祠。

5、苍南昌禅岙口蓝东升支族 蓝东升公于(蓝朝振后裔)于清顺治年间迁到苍南昌禅岙口。

分布昌禅乡岙口、藻溪镇吴家园、小垟心旗杆岗、南宋镇洋头顶、墓岗、凤垟畲族乡坑边、崩山,括山乡王岗内等地。

该支宗祠在苍南昌祥乡兴昌村岙口。

6、苍南莒溪乌岩内蓝姓(联合)支族 该支始祖蓝意必公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从罗源大坝头迁平阳朝阳凤池李家山。后于民国甲寅年(1914年)由平阳闹村马湾上万支派、莒溪柯岭朝显支派、腾垟北山元友支派和南宋垟子孝之派联谱而成。1948年又将凤池支派联并,合成一族,重颁行弟。

分布:腾垟乡王湾、王湾隔、横路、双港坑、北山、石虎、昌禅乡柘头、叮咚岭脚、莒溪镇江兴坑、大榴、柯岭头、柯岭香茹寮、南山、跳凉顶、马蹄湾、黄山岭脚。凤池乡岭兜、东岙岭边,括山乡扬家坑(尤家坑)、赤溪镇三步擂三十亩隔、观美镇马家垟小山后,桥墩镇黄坑横墙白莲堂,南宋镇石门岭等地。

分支(一)、泰顺司前下库蓝敬祝支系(凤池岭兜) 蓝敬祝公于清康熙年间,从平阳黄山头(苍南县莒溪镇),迁到泰顺仕阳沙丘,数年后移居司前村下库。

该支今已繁衍到“齐”字辈,计15世。

分布:下库、左溪芭蕉湾、司前仙池、里光石坑源、筱村镇北坑天分田、马头岗竹坑,峰文乡牛塘湾等,约280余人。

宗祠 在苍南莒溪垟尾乌岩内。

7、文成周山水坑蓝久初支族系 蓝朝聘后裔久初于清顺治年间迁来。

分布:东背乌岩、三步擂下窑、水坑半岭等地。

分支㈡、苍南莒溪天井岙蓝成喜支系 先祖蓝成喜与子德富于清中期从文成县周山水坑迁来。

分布:莒溪镇柳垟坪、天井岙下、直坑烂窑灶、天井洋内岭(枫树岭)、黄狗盘窝大路下、桥墩镇大坪麂洞。

宗祠 在周山水坑石壁头。

8、 苍南岱岭坑门蓝世贤支族 该支属平阳县朝阳凤池李家山蓝意必之后,另立新谱而成的支族。先祖蓝四贤于清初从李家山迁岱岭坑门。

该支今已繁衍到“瑞”字辈,计17世。

分布:牛皮岭、包坑、坑门岭、桐仔垵、横没、坑门内湾、南宋镇大园,中墩乡王家山、观美镇华阳后家井,钟鼓。

分支㈠、文成富岙石竹寮蓝应钦支系 先祖蓝应钦公于清初从桃树(二源)迁居富岙石竹寮。

该支今已繁衍到“瑞”字辈。

分布:三源高村,富岙叶处、大垄头等地。

宗祠 岱岭畲族乡大厝基村坑门。

9、泰顺竹里黄泥岱蓝士丰、士盛兄弟支系 蓝士丰、蓝士盛两兄弟于清康熙初年,从景宁县四格驮磨庵,迁到竹里梅花洋矴步头,不久移迁上岱。

该支今已繁衍到“秀”字辈,计13世。

分布:司前左溪、水圳头、红岩际,竹里水碓洋、官坑、白岩等。该支今有800余人,属泰顺县内较大支系之一。

10、泰顺仙稔下稔蓝明清、蓝明裕支系 蓝明清、蓝明裕公于清康熙年间,从景宁县张春暮垟湖大洋岗迁到泰顺仙稔乡竹家山下稔垟头居住。

该支今已繁衍到“庆”字辈,计13世。

分布:锅灶后、木亭后、竹家山、岭北三角坵、福建省坑底乡牛栏岗等地,约800人。

11、泰顺百丈南坑垟陈宅蓝开祥支系 蓝开祥公于清康熙丁亥年,从景宁县桃源迁来泰顺溪口黄泥垄,后转迁百丈镇南坑垟陈宅定居,至今约280余年。

分布罗阳爱民路口、白溪,百丈岭等地,约260人。

宗祠 清末在陈宅建有木结构宗祠,三开间,为原泰顺最好的宗祠,毁于2006年,现仅存门楼和围墙。2012年在原址上重建。

12、泰顺仙稔园台角柿树垄蓝光孙支系 蓝光孙公于清中期,从司前鳌岭迁到仙稔乡园台角垟章山。

该支今已繁衍到“一”字辈,计10世。

分布柿树垄,小垟张、罗阳江家山拦龙湾、百丈周山等,约300余人。

13、泰顺洪口沙坑蓝金发支系 蓝金发公于清道光七年从泰顺新浦阳山鸡公垅迁到洪口沙坑大树湾(百丈镇建民村)居住。

分布杜山岗,罗阳桥头湾等,约120余人。

14、泰顺战洲半岭仔蓝永开支系 蓝永开公于乾隆年间从云和县雾溪,迁到戬洲官垟半岭仔定居。

分布:筱村岙头、薛内坑底、半岭仔,约400余人。

15、泰顺垟溪大山蓝荣魁、荣瑞兄弟支系 蓝荣魁、蓝荣瑞两兄弟于清乾隆庚申年(1740),从福安县七都六峰聚仙岗迁到泰顺垟溪大山村定居,至今270多年。

该支今已繁衍到“秀”字辈,计12世。

分布:洲滨村梨坪、罗阳葡萄园路等地,200多人。

宗祠 2005年建在大山村。

16、泰顺仕阳桥底蓝陈郎、陈日兄弟支系 蓝陈郎、蓝陈日两兄弟于清康熙二十年(1681),从福安县穆阳泰岩村迁到泰顺章成董庄山头仔,数年后迁移仕阳桥底井头垟。

今已繁衍到“崇”字辈,计13世。

分布上排坑下、泗溪半溪外岭头、筱村朝天马、仕阳镇桥底等村。

17、泰顺司前左溪横路蓝玉支系

蓝玉公于清嘉庆初年,由景宁驮马庵迁到左溪阳畲横路暂居,不久后迁到左溪横路定居。

该支今已繁衍到“家”字辈。派下分迁碑排苏北祭大辽、石门洞等,计百余人口。

18、泰顺里光上八寮蓝春旺支系 蓝春旺公于清康熙初年,从景宁油田垟,先迁景宁东坑。其后裔于清同治初年迁里光上八寮定居。

今已繁到“德”字辈。分布司前、里光等地。

19、文成敖里前垟上堂蓝非应支系 顺治八年(1651年)从云和县洋源迁来。

分布在前垟、上堂等地。外迁有景宁东坑蛤蟆垟、吴山等。

浙江畲族的源流一:蓝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