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一員大將,在對著畫像叩頭後,敵軍不戰而退了,究竟是爲何

我們都知道在我國唐朝,這個年代發展是比較好的,但戰亂也是非常多,到了唐玄宗在位的時候因為聽信奸臣的話,栽培了奸臣安祿山,這個人可以說是一個竊國的小人,非常的有野心,利用唐玄宗的信任,擔任了軍中重要的職位,掌管了一大批兵力,大概有整個唐朝的三分之一,最終起兵造反,讓大唐面臨這前線崩盤的危險。

唐朝的一員大將,在對著畫像叩頭後,敵軍不戰而退了,究竟是為何

而且安祿山這個人,不僅武力強大,而且非常的殘暴,他所攻佔的每個地方都民不聊生,百姓哀聲不斷,根本不得民心,這樣的人肯定支持不了多久,加上唐朝的優秀將領非常的多,在他們衝鋒陷陣的作用下,唐朝的大軍扳回了局勢,叛軍被大軍也被打的節節敗退,經歷了好幾年的時間,終於平定了這次叛亂,但是這次叛亂過後,給唐朝留下了很多的隱患。

唐朝的一員大將,在對著畫像叩頭後,敵軍不戰而退了,究竟是為何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場安祿山的手下非常多,當時可是掌握了三分之一的兵力,在他死後,叛軍中的很多將領都沒有首領,眼看著失敗,就都投靠了唐朝,雖然他們投降了,但害怕朝廷會追究他們的罪名,就都沒有把自己手裡的兵權交出來,而是打著唐朝的名號,盤踞各地,成為了大小軍閥,這時剛經歷戰亂的唐朝已經損失慘重,皇帝也不敢為難他們,怕他們再次造反,就只能先放過他們,不追究他們以前的罪名。

唐朝的一員大將,在對著畫像叩頭後,敵軍不戰而退了,究竟是為何

在這批投降的將領中,有一個叫田承嗣的,他原來是叛賊安祿山的舊將,在投降後手裡仍然握有重兵,管理著七個州的底盤,皇帝看他權利這麼大,為了拉攏他,還把公主嫁個他,但是皇帝還是看錯他了,這人非常的有野心,表面聽從朝廷的話,但暗地裡卻招兵買馬,擴張自己的勢力,想要做一個土皇帝。

唐朝的一員大將,在對著畫像叩頭後,敵軍不戰而退了,究竟是為何

而且在他管理的地方,地方百姓交的稅非常的重,而且這些稅費一毛錢也不上交給朝廷,而且這七個州的官員都聽命於他,慢慢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王國,有了這些勢力的田承嗣越來越無法無天。

唐朝的一員大將,在對著畫像叩頭後,敵軍不戰而退了,究竟是為何

過了十年之後,他就開始公然的起兵造反,這人皇帝忍無可忍了,就調集各路大軍,前去討伐他,帶頭的就是李正己這路人馬,他的兵力最多,他也是安祿山的舊將,也是一名猛將,當初面對唐軍的時候都毫不害怕,打這個叛賊又有何困難,打的田承嗣無力抵抗,但他比較聰明找人畫了一副李正己的畫像,高高掛在正堂上,讓部下對著他的畫像叩首,這件事被李正己知道後,他非常的高興,心想連皇帝都不怕的田承嗣都怕他,自己是多麼的厲害,而且田承嗣還要把底盤和兵馬都送給他,他很高興就下令撤軍了,而這田承嗣趕緊向朝廷謝罪,朝廷拿這幾個大軍閥也是沒有辦法,也不願意繼續發動戰爭,這件事就這麼算了。

唐朝的一員大將,在對著畫像叩頭後,敵軍不戰而退了,究竟是為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