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後該如何康復鍛鍊,骨科醫生這樣建議

下肢骨折後該如何康復鍛鍊呢?骨科醫生表示,骨折後的功能鍛鍊,能夠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肌力恢復,防止肌肉萎縮,促進骨折早日癒合。

骨折後該如何康復鍛鍊,骨科醫生這樣建議

傷後一到三週:鍛鍊肌肉的收縮和舒張。進行股四頭肌的等長收縮訓練;進行髕骨的被動活動,隨時將髕骨向左右推動,防止髕骨關節粘連;進行足趾關節和趾間關節的活動,促進靜脈迴流,減輕水腫;原則上,此時骨折部位上下關節暫不活動。

骨折後該如何康復鍛鍊,骨科醫生這樣建議

傷後三到六週:此時,主要進行非固定關節的屈伸活動,逐步活動骨折部位上下關節,加大肌肉鍛鍊的強度。主要是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進行仰臥直抬腿。從被動鍛鍊膝關節、踝關節、足趾和趾間關節,慢慢過渡到主動鍛鍊膝關節、踝關節、足趾和趾間關節,防止廢用性骨萎縮及關節粘連僵直。例如,進行膝、踝關節的屈伸練習。

骨折後該如何康復鍛鍊,骨科醫生這樣建議

傷後六到八週。在患者能力控制下,以主動鍛鍊為主,加大傷肢的活動範圍和次數。有針對性地對存在障礙的關節和肌肉進行鍛鍊,為拄拐下地做準備。

傷後八到十二週:練習下地行走。患者先拄雙柺,傷肢不負重行走,練習15天。拄單拐傷肢略負重行走,負重程度順序為10公斤、15公斤、20公斤,以5公斤為單位遞增,直至可負重本人體重的50%後,即可棄拐行走。除行走外,還可進行以下練習:雙足站立下做踮足尖練習、下蹲練習、踝內外翻的抗阻練習、上下臺階、負重直抬腿、壓膝關節、壓踝關節。

(歡迎關注本號,定期發佈養生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