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布,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佈,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發佈。全文約37000字,共11篇37章,明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一個五年的具體工作和發展目標。

作為我國出臺的第一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年規劃,該規劃在基礎設施、鄉村人才、農村金融等和老百姓切身相關的領域,是怎麼安排的?這份重點內容速覽,請收好!


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佈,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發展目標:到2050年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到2020年

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得以確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如期實現。

到2022年

鄉村振興的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健全。國家糧食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格局初步形成,鄉村產業加快發展,農民收入水平進一步提高,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

農村基礎設施條件持續改善,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基本建立;農村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紮實推進;

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初步建立,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

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農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滿足;

以黨組織為核心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鄉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鄉村振興模式和經驗,鄉村振興取得階段性成果。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農業結構得到根本性改善,農民就業質量顯著提高,相對貧困進一步緩解,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鄉風文明達到新高度,鄉村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農村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佈,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實惠禮包:系統解決鄉村振興“錢、地、人”難題


圍繞鄉村振興“錢、地、人”等要素供給,規劃部署了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加大金融支農力度等方面的具體任務。

加大支農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國家農業投入增長機制,政府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向農業傾斜,優化投入結構,實施一批打基礎、管長遠、影響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變農業基礎設施薄弱狀況。

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提高農業補貼政策的指向性和精準性。落實和完善對農民直接補貼制度。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

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

深化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完善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合理制定大豆補貼政策。完善稻穀、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增強政策靈活性和彈性,合理調整最低收購價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護政策。深化棉花目標價格改革,研究完善食糖(糖料)、油料支持政策,促進價格合理形成,激發企業活力,提高國內產業競爭力。

提高農業風險保障能力

完善農業保險政策體系,設計多層次、可選擇、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險產品。

探索開展水稻、小麥、玉米三大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鼓勵開展天氣指數保險、價格指數保險、貸款保證保險等試點。

加大金融支農力度

健全適合農業農村特點的農村金融體系,把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

發展鄉村普惠金融。加大對鄉村振興信貸支持。支持中小型銀行優化網點渠道建設,下沉服務重心。推動農村信用社省聯社改革。


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佈,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

嚴守耕地紅線,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完成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劃定工作,確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於15.46億畝。

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確保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準農田,所有高標準農田實現統一上圖入庫,形成完善的管護監督和考核機制。

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和提升行動,到2022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10.4億畝,耕地質量平均提升0.5個等級(別)以上。

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

落實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政策,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的政策,讓農民吃上長效“定心丸”。

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制度,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前提下,平等保護土地經營權。

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加強土地經營權流轉和規模經營的管理服務。

強化資源保護與節約利用

嚴格控制未利用地開墾,落實和完善耕地佔補平衡制度。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切實加大優先保護類耕地保護力度。降低耕地開發利用強度,擴大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制定輪作休耕規劃。


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佈,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鼓勵各地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除極少數超大城市外,允許農業轉移人口在就業地落戶,優先解決農村學生升學和參軍進入城鎮的人口、在城鎮就業居住5年以上和舉家遷徙的農業轉移人口以及新生代農民工落戶問題。

不斷擴大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覆蓋面,保障符合條件的未落戶農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引導進城落戶農民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強化人才支撐

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培養新一代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優化農業從業者結構。

允許農技人員通過提供增值服務合理取酬,全面實施農技推廣服務特聘計劃。

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研究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和管理辦法,鼓勵社會人才投身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佈,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監督管理

對各級黨委和政府開展績效考評

規劃指出,要強化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主體責任,推動各級幹部主動擔當作為。堅持工業農業一起抓、城市農村一起抓,把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原則體現到各個方面,並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施考核監督和激勵約束。

開展評估考核

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科學把握鄉村的差異性和發展走勢分化特徵,做好頂層設計,注重規劃先行、因勢利導,分類施策、突出重點,體現特色、豐富多彩。既盡力而為,又量力而行,不搞層層加碼,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義和形象工程,久久為功,紮實推進。

將規劃實施成效納入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年度績效考評內容,考核結果作為有關領導幹部年度考核、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責任與保障

充分發揮紀檢監察機關在督促相關職能部門抓好中央政策落實方面的作用,加強對落實情況特別是涉農資金撥付、物資調配等工作的監督,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嚴厲打擊農村基層黑惡勢力和涉黑涉惡腐敗及“保護傘”,嚴肅查處發生在惠農資金、徵地拆遷、生態環保和農村“三資”管理領域的違紀違法問題,堅決糾正損害農民利益的行為,嚴厲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問題。

鄉村振興戰略五年“施工圖”公佈,系統解決鄉村“錢、地、人”難題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選擇。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關乎億萬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關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局。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根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有利於增進農民福祉,讓億萬農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匯聚起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磅礴力量。

中國鄉村之聲整理自新華社、農民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