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隱患

《新時代的隱患》

新時代的隱患

四十年前,“我的夢想是當一名解放軍戰士,保家衛國。”

二十年前,“我的夢想是當一名科學家,為國家奉獻一生。”

如今,“我的夢想是當明星,吃好的、穿好的,掙好多好多錢。”

天真的孩童最擅長直白地說出真實想法,夢想其實是時代的產物,而偶像則是價值觀所向。

縱觀歷史:創業之初,重武興國;發展之時,強科重技;興盛之際,安於享樂,但衰落卻無不是始於安樂。中華民族歷經近代史的自強不屈、抗美援朝的保家衛國、改革開放的迅猛發展,到如今新時代的安居樂業,成績是有目共睹的,當前安樂的社會現狀也反映出國家的興盛。但如何破除這一魔咒,實現中華民族的長盛不衰,確實需要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好好思考。

作為從一開始就飽受爭議的“90後”中的一員,在這裡拋磚引玉,個人見解,不妥之處,還望見諒。

童言無忌,無可厚非,孩童的價值觀處於塑造期,極易受社會的影響,說出那樣的話,說明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出現了偏差。人們不再崇拜保家衛國、揮灑青春的戍邊戰士,而把某某國影視明星冠之以偉大,要知道,在我小時候,“偉大”專屬於革命領袖毛主席;人們不再尊稱面朝黃土、辛勤耕耘的勞作者為“農民伯伯”,而投之以居高臨下鄙夷的眼神;人們不再密切關注科研成果、國家大事,而對娛樂圈的明星八卦、桃色秘聞趨之若鶩。曾幾何時,聽說了一個“國家精神造就者榮譽”獎,舉辦方是兩家國外車企,而獲獎者竟然是國內某影視明星,我十分不解:“國家精神”這樣崇高的詞彙為何被國外車企承攬?“國家精神造就者”這樣無上的榮譽為何給了一個影視明星?在此並無詆譭之意,只是為那些研製國防利器惠及百姓民生的科研工作者們不平,只是為那些抗洪搶險、戍邊衛國的“最可愛的人”寒心,有誰關注過這些更應該被關注的人呢?

社會的價值觀為什麼會變成這樣?我們這個社會,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新中國在飽受磨難、備受壓迫之後迅速崛起,中國人窮怕了,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自上而下,從社會到個人都以掙錢為目的,過程中忽視了道德修養和精神塑造,加之現在物價飛漲、社會壓力大,人們需要錢解決當前窘境,久而久之,形成了“金錢至上”的價值觀。於是有了為掙錢坑害親朋好友的“傳銷”;有了為減少經濟損失反咬救命恩人,上演“農夫與蛇”的故事,更有甚者,專職“碰瓷”,不勞而獲;有了為金錢,利用職務便利,將信仰和職業操守拋諸腦後的腐敗分子和黑心商家。前段時間處在輿論風口浪尖上的“校園信貸”事件其實就是當代青年人錯誤的金錢消費觀落入不法分子的合同陷阱,犧牲尊嚴,貸款消費,以滿足虛榮心和物慾,豈不知慾壑難填,最終只能是突破底線、越陷越深。曾幾何時,我們還對“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陶潛津津樂道,堅信自己一定能成為一個耐得住清貧、守得住底線的人。如今呢?

一個國家需要國家精神,但不是幾個影視明星就能造就的。

國家精神是民族的脊樑、民族的信仰,是能凝聚中華各民族,萬眾一心、齊心合力,共同走向繁榮昌盛的神秘力量!比如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無私奉獻的雷鋒精神、艱苦奮鬥的塞罕壩精神等等,是這些激勵一代人、感染一代人的國家精神成就瞭如今繁榮的中國,而不是幾首流行歌曲、幾部熱銷影視劇。

現如今,事實證明錯誤的社會價值觀已經侵染了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這對於一個國家的未來無疑是致命的打擊,亡羊補牢,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刻不容緩。

百年樹人,教育是根本。在這裡我們要向鄰國日本學習,講到這裡,希望各位憤青收起盲目的“愛國熱情”,畢竟古人還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實事求是地客觀地認清自己,彌補不足才是真正的愛國。一個總面積不足38萬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3億的島國,對於中國而言簡直就是個彈丸之地,卻能在世界舞臺上有一席之地,著實不簡單。日本人對孩子的教育一直以來是為人稱道的,第一,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在日本的冬季,孩子穿短褲晨跑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在中國“狼爸”的做法卻處在輿論的風口浪尖,評價褒貶不一。如今有人戲稱“美國100米一個籃球場,中國200米一個藥房”,也就不難找到原因了。個人感覺中國雖然體育競技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但仍不能稱為“體育強國”,因為在中國,體育往往停留在運動員層面,與全民健身還有一定的距離。

第二,重視孩子的素質教育。一位朋友曾講述自己在日本的所見所聞,給他觸動最大的就是日本街道雖然窄小,但十分乾淨,日本人也非常懂禮貌。這讓我想起了本屆俄羅斯世界盃日本隊在1/8決賽被比利時逆轉,但輸球不輸人,賽後留下了乾淨整潔的更衣室和一張用俄語寫著謝謝的紙條,而現場球迷也是把看臺收拾的乾乾淨淨。這難道不值得國人好好反思嗎?第三,重視培養孩子的危機意識。日本自然資源匱乏,但人口眾多,因此日本家長和教師經常教育孩子,只有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奮鬥,才能使國家得以富強,才能使自己得以生存,這樣,日本孩子從小就形成了獨立自主、拼搏趕超的危機意識。反觀部分國人,雖然智慧的祖先早早就留給後人“居安思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警訓,但仍然無視自然資源日漸匱乏、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痴迷於聲色犬馬,醉心於燈紅酒綠,豈不聞後庭之花,隱約猶在,實為古人之悲,今人之患。

國家之興衰、民族之存亡,都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希望國人深刻反思、勵精圖治,上無愧前輩先人,下不絕子孫後代,將華夏文明繁榮昌盛地延續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