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這一篇我們講述夏朝470年的歷史脈絡(以“夏商周斷代工程”確定的時間線為準)。進入夏朝,中國歷史就進入了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套路,就像太極雙魚圖一樣,循環不盡。但這並不是靜態的循環,每個朝代各為一個階段,如同人生,有低谷期,有輝煌時,不論前進還是倒退,都有各自的宿命和使命。類比於劉慈欣小說裡的三體文明,每一次毀滅後都會發展到一個新的層次,每代文明註定毀滅,卻也肩負著向前發展、為下一代文明積累生產資料的使命。唯一不同的是,三體文明是勻速向前。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未上映的Three-Body劇照



我們先來看夏朝的簡歷。

:夏

生卒年:前2070年——前1600年,國祚470年,歷17後

君主稱謂:在位時稱“後”,去世後稱“帝”

崇拜:太陽

尚色:青色

貨幣:貝幣

國姓:姒

知名國君:禹(本名姒文命)、姒啟、姒太康、后羿

、姒少康、姒孔甲、桀(本名姒履癸)

知名方國有扈氏、有窮氏、有虞氏、有仍氏、有鬲氏、斟鄩氏、有緡氏、有莘氏、

核心疆域:中原地區,以河南為中心,西起山西南部,東至山東西部,南達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

通過這份簡歷,我們可以勾勒出夏朝的輪廓。夏朝君主在位時稱“後”,因此夏朝的氏稱也叫“夏后氏”;貝幣也就是貝殼制的貨幣;在夏朝核心統治區外有很多方國存在,方國是相對獨立於中央、優於部落的政治實體,所以夏朝的外部壓力還是蠻大的,這是“太陽不穩定”的原因之一。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夏朝核心疆域與周邊部落、方國

細心的朋友應該發現了國君裡有一位叫做后羿,不姓姒。我們從小就聽過“后羿射日”的故事,還知道后羿的老婆叫嫦娥,是帝嚳的女兒,吃了王母娘娘的仙藥昇天到了月球,傳聞她是玉帝的情人,天庭水軍元帥調戲了她因此被貶下凡間投到豬胎成為了豬八戒,呵呵,扯遠了。重點來了,為何他不姓姒也還是夏朝的國君?不是夏啟開始“家天下”嗎?那麼我告訴大家,其實夏朝在傳到第5代君主的時候被后羿滅國了!后羿是方國有窮氏首領,這個后羿其實並不是“后羿射日”的后羿!!在他之後還有一位異姓君主,叫寒浞(zhuo,二聲),是后羿的家臣!!!

這情節是不是比較勁爆!其實我第一次知道這事的時候也覺得被毀了三觀。堯舜禹“禪讓”的故事是那麼的完美,不是說好以德服人治天下嗎?才過了幾百年大家就道德淪喪開始火拼了?關於這一點,我個人揣測,只能說部落與部落、聯盟與聯盟、國與國、內部與外部的火拼一直存在,“禪讓”只是一件給普羅大眾看的美麗的外衣而已

。試想,在那生產力低下、茹毛飲血、吃野菜、部落經常遷移、生產工具可以直接作為武器的社會狀態下,你是一位有100個族人的酋長,有一天你遇到一個有1000人的部落,再有一天你遇到一個有10000人的部落,你能單靠德行去征服比你強大的部落?能單靠德行去成為部落聯盟首領?不排除有這種可能,但這種可能性能有多大?德行良好的唐僧沒有暴力的孫悟空能那麼順利那麼快地取回真經?關於禪讓,大家可以參閱成書於戰國時代的《竹書紀年》,裡面記載的歷史與成書於西漢的《史記》大相徑庭,很有顛覆性,引述如下: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生存與腳下的土地

禹之時,執玉帛而朝者萬國;商湯之時三千;周武王時猶有千八百國;春秋之時國見於書者僅一百四十餘,事可紀者僅十餘國!最終統一於秦漢,可見融合程度之高!所以那時的禪讓只能說是世襲制的一種原始形式,君王的權威雖來自於個人的能力,但更需要各方國的擁戴。直到姒啟,他升級了這種朦朧的政治制度,確立了“世襲制”,明確君主只能來自於“夏后氏”,其他氏族就不要想君位了!大家肯定能想到,這一制度的改變肯定會引發其他利益體的暴亂反抗!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後人腦補的姒啟

所謂進入了“文明”,其實只是說社會進入了更高的發展層次,而人性,並沒變。只不過這個社會衍生出了很多制度禮儀來約束人的行為,使之符合情理。人之初,性本惡;人之初,本為獸;性本惡,才需要學習修行。


夏朝前5任國君依次是姒文命、姒啟、姒太康、姒中康、姒相。

姒文命,我們一般稱之為大禹,奠定了夏朝根基,就像後世曹操於魏國、司馬懿於西晉、宇文泰於北周、高歡於北齊一樣;

姒啟,正式稱後,改用國名“夏”為姓,因此一般稱之為夏啟或夏後啟,確定了世襲制,發動“甘之戰”打敗了反對世襲制的有扈氏,確定了夏朝的統治地位,但後期生活奢靡,其子武觀叛亂引發了政局動盪,平定後病逝;

姒太康,啟之子,只顧遊玩,不理政事,外出打獵時被

東夷有窮氏首領后羿奪權,史稱“太康失國”(這其實是東夷與夏族在爭奪最高權力),後病逝;

姒中康,太康弟,后羿所立的傀儡,鬱悶而死;

姒相,中康子,后羿所立傀儡,後被寒浞的兒子“澆”打敗自刎而死,留下遺腹子姒少康。

接下來就是后羿正式稱王。自驅逐了太康後,后羿忌憚夏族的實力,並沒有馬上稱王,而是攝政。后羿善射箭,本名羿,後是君主尊號。后羿也好遊獵不理國事,最終被他的家臣寒浞篡位,並且寒浞還霸佔了他的妻子,還生了兩個兒子,名豷(yi,四聲澆,這劇情是不是很狗血!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后羿射日概念圖

關於“后羿射日”的后羿,其實是幾百年前龍山文化期間堯時代的人物,也是精於箭術,當時善於射箭的人都叫“羿”。嫦娥確實是這個后羿的妻子,射下九日肯定是傳說了,不過有可能是打敗了九個(或多個)反抗堯統治的、崇拜太陽(或者崇拜鳥,太陽也叫金烏,金烏乃神鳥,東夷是鳥崇拜,且東夷靠海,日出之地)的部落。這個羿也不得善終,他是被他的徒弟用桃木殺死的,他的徒弟叫逢蒙,嫉妒師父的射術比自己高超而起了殺心,又是狗血的劇情!羿死後被封為宗布神,統領萬鬼。之所以說鬼怕桃木,就是因為羿是被逢蒙用桃木打死的。歷史用這兩個“羿”血淋淋的故事深刻地告訴我們:有野心的下屬,不好培養

姒少康在忠於夏室的有仍氏和有虞氏的保護下長大,後來積蓄力量滅了寒浞,復國成功,後來又殺了澆,派兒子

姒杼(zhu,四聲)滅了豷,史稱“少康中興”,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少康還有一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杜康,沒錯,就是曹操詩裡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的杜康。少康在有虞氏那裡政治避難,做過廚師,做廚師時無意間發明了酒,因此也被尊為酒祖!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後人腦補的姒少康,應該再畫一隻酒杯



少康之後的君主依次為姒杼、姒槐、姒芒、姒洩、姒不降、姒扃(jiong,一聲)、姒胤甲、姒孔甲、姒皋、姒發、姒履癸(音:呂鬼)。

姒杼在位時討伐了東夷,是夏朝最強盛的時代;

姒槐是姒杼的兒子,在位時東夷與夏和平共處;

姒芒是姒槐的兒子,姒洩是姒芒的兒子,這期間東夷逐漸同化於夏,姒洩開始向河南的西方擴張,對順從夏室的方國部落封土封號,這便是數世紀後分封制的起始;

姒不降是姒洩的兒子,他曾多次率兵征討西方的九苑部落;

姒扃是姒不降的弟弟,姒胤甲

是姒扃的兒子,姒孔甲是姒不降的兒子,孔甲改變了夏禮中祭祀祖宗的傳統,開始恭順天帝。《史記·夏本紀》記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不少方國部落開始對夏室產生了不滿,但夏室與東夷的關係仍然友好,關於孔甲還有一個比較有名的故事叫“孔甲好龍”;

姒皋是孔甲的兒子,姒發是皋的兒子,這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係惡化,氏族內部的糾紛也激烈化。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姒履癸,夏桀

姒履癸是姒發的兒子,此時夏都應該就是二里頭遺址。前文說了,履癸就是“夏桀”! 履癸力氣大,善武,這時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係已經破裂,因此履癸開始對不服從的方國部落武力征伐。我們都知道,在自身實力衰落的時候還連續大規模開戰是肯定會扯著蛋的,後世的商紂王也是如此。話說履癸在滅了有施氏後得到了一個美女(注意,一般有美女出現就會有壞事發生,這是中國歷史的套路,比如商紂王與妲己、周幽王與褒姒、夫差與西施、漢成帝與趙飛燕、唐玄宗與楊玉環、吳三桂與陳圓圓),這個美女是有施氏首領的女兒,名叫(mo,四聲),她有個男朋友叫伊尹(重點來了啊朋友們),伊尹看到履癸霸佔了自己的女朋友,很生氣,後果當然也是很嚴重滴,伊尹一氣之下投奔了子履,也就是東夷商族首領湯,然後輔佐商湯滅了夏桀報仇雪恨!

這又是一個狗血的故事。不過大家看看樂一樂就行了,真實的情況肯定不是這樣簡單的。


商族在夏亂期間興旺起來,這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於是夏桀發兵打敗了商湯並將其囚禁於夏臺,隨後被釋放,然後商湯又捲土重來在鳴條打敗了夏桀,史稱“鳴條之戰”。這一戰導致了夏朝的滅亡,夏桀逃到南巢並老死於此地。大家發現沒有,600年後周滅商的套路和商滅夏的套路是一樣一樣的,商紂王首先拘禁了周文王,然後放之,然後周族捲土重來,牧野之戰後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關於這兩次大戰,其實不能說誰代表了正義,沒有正義,沒有誰該死,只是為了更好地生存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鳴條之戰示意圖

夏朝這輪太陽就這麼在不穩定中熄滅了,如果要說它的歷史使命,那應該就是步入文明、確定了世襲制、促進了民族融合、使華夏過渡到青銅時代。這裡再說一下夏朝目前的缺憾——文字。我們知道漢字經歷的演變為: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甲骨文成熟於商朝,其實在甲骨文之前,還有很多類文字雛形,比如河南賈湖刻符(距今八千多年)、安徽雙墩刻符(距今七千多年)、陝西半坡陶符(距今六千多年)、江蘇青墩刻符(距今五千年)、浙江莊橋墳刻符(距今五千年)、山東骨刻文(距今四千多年)、山西陶寺朱文(距今四千多年)、河南夏代水書(距今四千年)等。還有說法是八卦

就是古文的一種。傳說黃帝時期大臣倉頡開始造字,這比夏朝早了好幾個世紀。從邏輯上來說,甲骨文在商朝成熟,那麼在商之前的夏肯定處於文字發育期,所以還是那句話,期待更多的考古發現,二里頭遺址只是夏朝期間的一個城池(都城)。

中華脈絡之6、夏朝終章:不穩定的太陽

刻符的一種,妥妥的文字雛形,比古埃及象形文字強多了

夏朝雖然亡了,但商湯還是把夏族遺民遷移到今河南杞縣一帶,稱為

杞國,延續了夏禮,不過後來杞國被廢了多次。周武王滅商後,又找到了夏禹後裔東樓公,延續杞國國祚,祭祀夏朝君主。直到東周春秋時代的公元前445年,杞國最終在楚惠王的進攻之下滅國,末代君主為杞簡公姒春。還有一種說法是夏桀的兒子獯鬻(xun一聲, yu四聲)在夏亡後帶著部分族人往北遷徙,後面發展成了遊牧民族——匈奴,個人覺得對這一說法真不用懷疑,肯定是假的。

關於夏朝時外番的情況這裡也說一下。此時古埃及處於中王國時期,金字塔早已建成;兩河流域處於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時代;古印度在公元前1750年已經消亡;古希臘邁錫尼文明才剛剛萌芽;瑪雅人(印第安人)還在玩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