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1

前两天一个妈妈和我诉说她的烦恼:

她说:“宝宝现在一岁七个月脾气特别大

比如在外面玩小朋友的小车,玩了一会,小朋友要回家把小车收回去,但是他不给。

小朋友强行拿走后,就开始没命地哭,哭到最后都恶心吐了,中间怎么哄都不管。

我同事说这是缺乏教养的表现,要好好管教

我听了心里挺着急的。

因为那天和同事家的孩子在一起,两人差不多大,但同事家的孩子确实是懂事的多。难道真的是我教育方式的问题吗?”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看完这段妈妈的留言,我首先是有一丝恍惚:

什么?

这段话难道不是我写的?

弟弟现在两岁三个月,前段时间,也一直处于这样的状态。

虽然没有哭到呕吐过,但也真的是一言不合就倒地打滚儿,拉都拉不起来。

可问题是,有时候他哭到撕心裂肺了,你还不知道他的爆点在哪儿。

当时我也很崩溃——

这孩子怎么脾气这么大,怎么这么难带啊!

我甚至一度怀疑,难道是传说中的terrible two提前降临了?

直到有一天,当我看完了《你的2岁孩子》这本书,顿时恍然大悟。

哎呦我滴妈,原来,在terrible two之前,还有一个更恐怖的一岁半啊!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2

在《你的2岁孩子》这本书中,作者说,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是稳定与波动交替出现的。

孩子要实现发展,必然会对现在的稳定状态进行突破,而突破的过程必然会是一种不稳定的状态。

孩子的成长就是在这种稳定、突破、再稳定、再突破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好坏交织、螺旋上升的局面。

下面这个图会为我们清晰地展示出这个过程。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现在,仔细看这张图,发现什么秘密了吗?

如果还没发现的话,不妨仔细看看两岁半的下面!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看到了吗?

在不稳定期这一栏,“两岁半”的下面,还有一个“一岁半"。

所以,你现在是不是一下子有点明白了,为什么你会觉得家里那个一岁半左右的娃脾气大、难管教?

那是因为,一岁半左右的孩子,本身就处于一个不稳定期啊。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作者很生动地给我们描述了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这些稚嫩而又充满活力的一岁半孩子总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当他们想要高高挺立着的时候,却总会跌倒;

当他们想要抓住某样东西的时候,却总会落空;

当他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时候,却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不管他们怎样努力,生活就是无法让他们称心如意。

这就导致他们经常大发脾气。不仅对自己感到气愤,也对周围的人感到气愤。

说白了,他们发脾气,其实主要就是由两种基本的感觉引发的。

第一,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很想做某件事,但总是力不从心。

这会给他带来强烈的挫败感,然后他会用发脾气的方式释放出来。

第二,他欣喜地发现自己拥有了一种新的能力,正在跃跃欲试,这时候突然某人(特别是他喜欢的大人)从上空对他大喊“停”。

我们都知道,接受一个违反本意的外在力量是非常难的,大人都是如此,何况一个幻想着自己已经长大的孩子?

因此他会愤怒,但又没能力用语言表达这种愤怒,所以便会用行动表达——跺脚、打滚儿、扔东西和愤怒地大喊大叫……以此来发泄情绪。

所以,现在你是不是有点理解家里面那个暴脾气的小小人儿了?

他是那么想变成大人,变得有力量,但现实却残忍地告诉他,他只是个孩子。

在他小小的内心世界里,其实也正在经历着另外一种挫折,他还不会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能自如行动,不能做出许多他想要做的事情。

他想要做一件事,却说不出来、做不到,这对他来说,是一件多么难过的事情啊!

所以,这一切真的和教养没有什么关系。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3

再回到开头那个妈妈的问题:

朋友家的孩子,同样是一岁七个月,为什么就没有这么激烈的反应呢?

那是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啊!

毕竟生产商原材料都不同,所以,每个孩子都不可能完全相同。

具体说来,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

第一,孩子天生的气质

什么是气质?

气质就是孩子各自不同的明显而稳定的个性特征,是天生的,由遗传基因决定的。

著名的心理学家托马斯和切斯,曾通过一项“纽约纵向追踪研究”的结果,把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

1.容易抚养型

这类孩子的吃、喝、睡等生理机能有规律,节奏明显,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容易接受新事物和不熟悉的人,情绪一般积极愉快,对成人的交往行为反应积极。

由于他们生活规律,情绪愉快且对成人的抚养活动提供大量的积极反馈(强化),因而容易受到成人最大的关怀和喜爱。

2.抚养困难型

他们突出的特点是时常大声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不易安抚。在饮食、睡眠等生理机能活动方面缺乏规律性,对新食物、新事物、新环境接受很慢。

成人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使他们接受抚爱,而且很难得到他们的正面反馈。

由于这种孩子对父母来说是一个较大的麻烦,因而在养育过程中容易使亲子关系疏远,因此需要成人极大的耐心和宽容。、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3.发展缓慢型

缓慢型孩子在婴儿早期,他们可能仅仅是对洗澡、新的食物等表现出不感兴趣或不配合,他们的逃避行为也只是以一种安静的方式出现。

但一岁以后就开始明显显露孩子的发展缓慢型气质了:

比如,他们总是抗拒陌生人与新环境,对新事物、新刺激总是高度警惕,不敢接近,喜欢黏着家人。

因为这类型孩子过于“胆怯”和“无能”,所以时间一长,很多父母就会因为焦虑等各种压力去强迫孩子去适应新的环境,但是这样做反而会增强孩子的逃避反应,而且压力越大,孩子的负性反应越强烈。

其实,如果父母不逼迫,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这类型的孩子是有可能会对新刺激缓慢地发生兴趣,在新情境中能逐渐地活跃起来的。

所以,这一类儿童,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随成人抚爱和教育情况不同而发生分化。

4.其它类型:

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约65%的儿童,另有35%的孩子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

他们往往具有上述两种或三种气质类型的混合特点,属于上述类型中的中间型或过渡(交叉)型。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很显然,气质类型不同的孩子,对于一件事情的反应显然是不同的。

一个抚养困难型的小女孩,和一个容易抚养型的小男孩,面对同样的矛盾冲突的时候,显然小女孩反应会更激烈一些。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第二,你的态度。

在说明这一点之前,我们必须要强调的是,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其自身的气质特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你对孩子的“处理态度”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变量。

很多时候,只有你做对了,孩子才能做对。

如果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到,孩子的一些表现是由于其本身的气质特征所导致的,然后运用适当的方式引导教育,是可以改善孩子个性中的弱点和缺陷的;

但如果你不顾孩子的气质特点,采取硬碰硬的方式来处理,孩子可能会更不合作,出现更多激烈的行为,甚至处处与你做对。

长期这样下去,即使是容易抚养型孩子也可能出现行为异常。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

以客观、接纳的眼光,去欣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深入发掘他最美好的一面,给予并让他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全身心的关爱。

因为,正如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柯尔博士说的那样:

“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不一定是一眼就能发现的,有的孩子要花很长的时间,才会慢慢显出他的个性,因此我们要学会耐心的观察。

同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有的原本的独特之处,可能会随着他的发展而消失,有些独特之处又会随着他的发展而逐渐显现出来。

然而,每个孩子的可爱而独特的一面都会在父母的关爱中慢慢显露出来。

到这时,我们对他的尊重和关爱已经通过与他平等的接触、交流,深入到他的内心之中,从而也会引发他以同样的尊重和关怀来回应我们。”

4

当然,除了百分百的接纳和百分百的爱之外,如果想和这些一岁半的“小魔头”和平相处的话,不妨试试下面这四个小技巧:

1、学会聪明地说“不”

相信下面这个场景大家一定都会熟悉。

宝宝在房间里玩一个尖锐的物品,你觉得很危险,于是你朝他喊道:“不许扔!”,从他手里把尖锐的物品夺过来。

然后,宝宝接着就会立刻大发雷霆,躺在地上打滚儿,又是踢腿,又是跺脚,哭闹尖叫不肯起来。

如果我们想避免这种情形,可以自然地从他手里把物品拿走,并给他一个他平时特别喜欢的玩具,并告诉他,“这个更好玩啊”,也许宝宝就不会原地“爆炸”了。

这就是双赢:你达到了目的,而宝宝也完了玩具。

不过,如果宝宝还是念念不忘,想玩刚才的那个物品,我们还可以运用

转换情境的办法:

比如可以带他去另外一个房间“寻寻宝”,或者可以下楼去找其他的小伙伴们。

只要大方向对了,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2、抓大放小

为了更轻松地度过宝宝爱发脾气的这个阶段,我们可以将宝宝的愿望分成“大事”和“小事”两种。

在马路上不能乱跑,要紧紧牵着妈妈的手是大事,没得商量,而早晨起来穿短袖还是长袖就是小事了。

即使是夏天,如果他执意要穿一件厚外套,也可以随他去。

他觉得热了,自然就会要求脱掉。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是需要要给孩子适度的空间,赋予他选择的权利的,甚至很多时候还要给他失败的机会。

因为人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而一个人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并能勇敢地从失败中站起来,这难道不是比成功更珍贵的品质吗?

可是,如果我们总是把孩子紧紧握在手心,他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也无从知道失败的滋味,更别提培养强大的抗挫折能力了。

其实细想想,只要不威胁到生命,不影响到他人,即使失败了,又有什么关系呢?

3、鸵鸟策略

鸵鸟策略是指,鸵鸟看到危险就把头埋在地底下。

具体来说就是,当我们对某一件事情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时,那就忽略它,就像鸵鸟面对危险时会把头深埋在沙砾中,装作看不到。

这个看似消极的词语,其实一直在被很多人不自觉地运用在生活当中,比如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当死锁真正发生且影响系统正常运行时,我没们都会手动干预—重新启动。

这不是一种简单的“妥协”,而是我们权衡利弊后的一种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当面对孩子脾气爆炸失控的状态时,我们也可以用这种策略,装成鸵鸟,暂时放下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与矛盾,而只做一个动作——那就是紧紧地抱着他。

如果他发脾气是遇到了实际的困难,比如费了很大劲还是无法成功把扣子系好,或拿不出卡在沙发下面的玩具时,你可以在抱着他的同时,说出他的感觉:“哦,原来你生气是因为……”。

如果他想要完成的本身就是一项不可能或不合理的任务,比如他就要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在遭到拒绝后情绪失控,你可以抱住他,然后在他耳边重复说:“别生气,妈妈抱着你啊,妈妈爱你。”

你会发现,孩子往往会在挣扎一两分钟之后,就会慢慢平静下来。

医学博士,全美最知名的儿科医生西尔斯曾说过:

宝宝喜欢在熟悉和信赖的人面前发脾气,不是他想控制你,而是你让他觉得安全,有足够的信任。

而且他发脾气经常是因为他表达不出自己的想法和需要,他试图通过发脾气来引起注意。

在这种情形下,你帮他说出了他想说的,他会觉得你了解他的感受。

当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认同被接纳,一切就都会慢慢好起来。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4、让孩子尽早学会向家长求助

有一天,一位妈妈来我们家里做客。

我们在聊天的时候,她的孩子突然开始尖叫起来。

于是她也立即本能地大叫起来:“不要叫啦。”

话音刚落,我们就都笑了。因为这种尖叫式的对话实在无效。

这个阶段其实是宝宝的尖叫高潮期,不过很多时候,他们并非故意,而是需要我们的帮助。

但又因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只能采取尖叫的方式。

就像那天,当我们走过去一看,原来宝宝尖叫是因为他玩的小车轮子掉了,而他努力了很久都没有安回去。

所以,如果你家也有类似的烦恼,不妨试试教会宝宝说这三个字:“帮帮我。”

你可以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走到他的身边,确认他的感受:“你遇到麻烦了?需要妈妈帮帮你对吗?”

然后再告诉他,“下次需要妈妈帮忙的时候,你可以大声喊:‘妈妈,帮帮我’,妈妈就会立刻到你身边。”

你只要坚持这样做一段时间,孩子就有可能记住这样的方式。等下次再遇到困难的时候,也许就会用这三个字来取代惊声尖叫。

是真的!你一定要试试。

因为当我教会包子和弟弟说“帮帮我”这三个字后,你无法想象,我们家因此少了多少尖叫和哭闹。

尤其是弟弟小汤圆,现在已经将这三个字运用得炉火纯青,遇到解决不了的麻烦的时候,都会大喊着“谁来帮帮圆圆啊!谁来帮帮圆圆啊!”

那仰着小脑袋,一脸无辜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5

上面这些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小体会,希望能对大家有一些帮助。

其实,为人父母的生活里充斥着数之不尽的小意外,循环往复的矛盾和亟待解决的突发事件。

我和大家一样,作为一个最平凡的妈妈,一直在这条路上,战战兢兢地走着,摸着一块块石头,淌着一条一条的河。

我的天哪,养娃原来除了terrible two,还有这件更恐怖的事情!

但有一件事,在我心里却越来越清晰与笃定,那就是——

教育这件事,远不是你单方面对孩子做了什么,而是你和孩子一起做了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最根本的,就是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如果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不妨暂且后退一步,回顾一下自己的童年,想想我们是怎么长大的,小时候,我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然后,认真地对孩子说每一句话。

因为,正如海姆·G·吉诺特所说:

孩子就像尚且湿软的水泥,所听到的每字每句都会在他们身上留下印记。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