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有些人爲了留在澳洲甘願做清潔工」

還是在問答上的回答。

我是第一批拿打工度假簽證過來澳洲的,現在是在澳洲的第二年。過去的一年我一邊打工一邊環澳,在這邊做過的工作包括農場,華人餐廳服務員,度假村房間清潔。也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首先我不覺得憑自己的勞動掙錢是丟人的事情,清潔工也好服務員也好,並不可恥。而且,努力工作一段時間存錢就能實現買車的計劃或者完成某一趟理想的旅程,讓我感覺在這裡,只要想做就有實現途徑,很自由。對大部分人來說,體力的競爭應該是最公平差異最小的了吧,很努力就有,不需要拼背景資源。澳洲很多農場工廠,薪水不低,時間自由,很適合長途旅行者。

不過,單從我個人來說,我還是隻能接受短期內以這樣的方式去工作。很多人為了留在澳洲選擇在這裡讀技校,爭取機會移民。我沒考慮過,就是因為技校讀出來之後在澳洲的工作機會應該也是僅限於體力勞動範疇,而我不希望一直做這一類工作。我不認為這是對工種的歧視,希望擺脫勞力勞動只是對於更輕鬆舒適生活的本能追求,體力工作大多是更辛苦,毋庸置疑。其次就是看自己喜愛的事業領域,我在國內的時候有喜歡的職業,並且想在那個行業裡深耕發展,所以,我不會單純為了想要留在哪個國家而改變自己的初衷,為了留下而留下。

為留在澳洲甘當清潔工,大多也不是真的想要一直做清潔工,而只是為了最終實現移民目的的權宜之計。熬過幾年,拿到澳洲身份之後選擇就會多些,相當於為了更長遠的未來在當前受些苦。就算熬到最後自己的一生能改變的很少了,也可以為後代爭取一個更好的環境。現在的移民二代三代N代的美好生活大多都是需要一代的付出的。沒有值不值得,看個人選擇。

至於現在澳洲也好美國也好到底是不是比國內更好,有更多機會,值不值得受這些苦去達到,從生活方式社會環境等等來說都太難一概而論了,有人適合有人不適合。不過從客觀指標,像經濟發展程度,環境,社會福利各方面來說,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差距還是客觀存在。就相當於在國內可能要拼到中產的階層才能過上發達國家普通的生活水平。同樣的付出,得到的是不一樣的物質回報和尊重。這就是區別。

主觀總是難有定論的,像我媽就堅定認為只要一家人團聚,好壞都是一餐無所謂,再好的地方也無法吸引她的。而我就總是自我鼓勵,所有的發展都是需要突破自己原本的領域不停適應新的環境才能夠得到的。

她有自己的期許,不管旁人是否看得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