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最美的一句古詩是什麼?

夢想當大老闆的小寶


人生的每一次的離別與再見時的情感都逃不過這句詩

寫作背景:

這首《無題》詩寫於唐宣宗大中五年(851)。這時的李商隱早已深陷牛李兩黨之爭的政治漩渦之中,而恰好此時他的依靠盧弘止去世,這對於他一生的政治命運來說又是一個打擊,李商隱被迫無奈輾轉回到了京城。有人認為是他當時在向令狐綯請求推薦,希望謀求一個一官半職,故作幾首《無題》以陳情,此詩就是其中之一。

但也有人認為是寫失戀後的綿綿情思的,這一說法也有道理,因為統篇是從一方思念另一方的愛情著眼。

一千個人心中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字的解讀,尤其是中國的文字,其中所包含的內在語,每一個人都會根據自己不同的心境產生不同的理解,這個沒有好闡述的,所以本文我就以感情的角度來主要分析這首詩。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李義山此詩為訴說思念的愛情詩,首句便道破了所有人在分分合合之時,內心世界的糾結和難捨。

相見時難,在我國古代,交通業主要靠馬、牛等一些牲口,且通訊也極其不發達,所以人與人之間想要見上一面並非易事,有時一次的離別都可能是終此一生再也難見,所以離別之時心緒會更加複雜。

人是群居動物,天性是喜聚而不喜散,在《紅樓夢》中黛玉曾說過:“人有聚就有散,聚時歡喜,到散時豈不清冷?”可見,即便是性格冷清如黛玉之人,在天性中也是愛熱鬧的。所以說分別總是要比相見更加困難的。

況且連用兩個“難”字更加能感覺出一種難上加難的感覺來,這種摺疊式的手法在李商隱的詩中並不罕見,《夜雨寄北》中就有一句“君問歸期未有期”,也是有點類似於這種手法。

東風無力,百花亦殘,東風,是春天裡常見的意向,也一般象徵著春天,正如朱熹在《春日》中所說:“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當然這裡的春風我們也可以去靈活的看待,既看作是春天,同時也可以表示愛情的希望以及對愛人的期盼,花代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在這裡可以代指所愛之人。

當希望與期盼無力支撐,而所愛之人也快要離去之時心中的悲傷,此處借物象來暗含離別的複雜之情。有些晦澀難懂,但又暗含著朦朧之美,這就是李商隱詩歌的典型的特徵。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既然已經弄懂了首聯的含義,那麼我們就可以按照同樣的思路去賞析頷聯。

頷聯詩句及其有趣,應該有很多朋友都對這句詩非常熟悉,它現在常用於讚美老師對於學生的關愛和付出,但其實這種用法和比喻是不正確的,下文我會細說。

上一聯詩句表達了對意中人思念之情,愛而不得的苦楚。這一聯詩句就運用了具體的意象,更加深刻更加徹底的表達了這份感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春蠶與蠟燭這兩種事物用的恰到好處,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生命的意義在生命結束的那一刻才會停止

,春蠶的生命的意義就是吐絲,而蠟燭的意義就是發出光和熱。

詩人借用這兩種事物就是表達了“身在情在”的這樣一種執著,但是這只是巧妙之一。

在前一句中的“絲”字與“思”是諧音,如果替換一下的話就是“春蠶到死思方盡”,這樣一看,我想詩人的感情我們就很明白了,這份思念只有到了死的時候才會結束,只要作者還在世一天思念便永不停止。

而後一句中的“淚”字也是化用的意思,是指燃燒時蠟燭的蠟油,作者將其擬人化為蠟燭的淚水,更是一語雙關為是自己的淚水。只有自己化為灰燼之時思念的淚水才能流乾。

如果這樣一解釋之後我們再去理解此詩,就會感覺到後人將這兩句用於讚頌老師身上,並不合適,師生之情淡如水而重於山,但絕非海誓山盟的宣誓,生生世世的忠心,痛徹心扉的思念。所以不能夠相提並論。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作者在頷聯之中所表達出瞭如此的執著、如此的深情的信念已經是足以打動任何一個姑娘了,當訴說完自己的真誠以後,接下來他就應該和這首詩的對象,也就是他想要寫給的人說說自己現在的處境以及心情了。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詩人並沒有明確說自己,他用了一個抒情主人公,一個女子天剛剛亮的時候就醒來了,因為“雲鬢”是指女子的鬢髮,也許已經一夜未眠,至於是什麼原因所導致的就留給了我們豐富的想像空間。

醒來以後自然是對著鏡子開始化妝,但是忽然抬頭看鏡子的不經意間發現自己鬢角的頭髮已經有些白了,這是光陰流轉啊,不知不覺自己也已經從二八年華步入了兩鬢漸白的年紀。

讀到這裡不自覺地令人想起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所說的琵琶女:“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雖然語境有所不同,但都是指一個女子忽然發現青春不再,自然是一陣發愁。

為什麼在這裡不用男子而用女子?

在那個時期裡面,女子本身地位並不高,所有的一切都來源於男子的給予,時光對於一個女子來說就代表著一切,因為時光流走是青春和容顏。而一個男子青春不再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還有金錢和地位。所以,如果用了男子就無法令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

想等的人沒有等來自己卻已經老了,這是在借他人暗喻自己,也想告訴那個夢中的姑娘,雖時光荏苒,自己從沒忘記過她。

到了晚上讀一讀詩詞卻感月色竟也是如此寒涼,是因所愛之人不在身邊,空有滿腹思念只能一人去慢慢品嚐。

讀之不禁令人也感覺到內心的酸澀,誰的心中不曾住著這樣一個人呢?

她或是風姿卓越,或是通情達理,她或許不是最好,但卻是每個人心中的獨一無二,值得這樣從早上思念到夜裡。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愁苦自己年華已逝卻依然未能等到佳人,每每夜間連吟詩都覺得淒冷。

這種難言之痛足以令詩人心中的那個女子感受到這份情誼了,但是詩人並沒有就此落筆,而是在尾聯又再一次加深了他自己的這份感情並寄託了美好的思念。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什麼意思呢?講的是對方的住處,也就是那個女子的住處在蓬萊山上,雖然相隔不是很遠,但是無路可通。只好希望有一個像青鳥一樣的使者來回傳信,表達思念。

蓬山為東海蓬萊仙島,相傳三大修行聖地之一,常人難以抵達,故而沒有路途可行,只有青鳥才能夠飛躍茫茫大海找到她所在的仙島。

將詩人的思念一一訴說,青鳥相傳西王母傳遞音訊的信使,思而不能見,愛而不能得的苦楚,便在這個首詩中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小結

在完全解讀過這首詩以後,我們基本就能夠縷清全文的思路了。

先是表達了當時相別離之時的糾結、難捨難離之情,這段愛情就像是春末時期的花朵一樣,凋零了。讓人感覺出詩人的心境。

然後闡明自己對於這份感情的忠貞不渝,像春蠶,像蠟燭,那樣直到生命結束時才能夠停止對這份感情的思念。

講完對於這份感情的執著之後,就應該說一下得不到這份感情自己的狀態,愁與時光流逝,連看著月亮都覺得十分寒冷。

最後詩人依然寄託了美好的希望,寄希望於青鳥能夠傳遞彼此的書信。

全篇誦讀下來,詩人心中的愁苦、思念、不甘、無奈、最後到認命的情感都完完全全地展現了出來。

如果我們按照本文中所講的第一個情景來理解這首詩也完全行得通,也就是李商隱寫給令狐綯希望能得到重用,解釋彼此之間曾經的誤會。

前兩句寫自己對這位朋友的思念,多年不見,今天故地重歸,當然先說說曾經離別時的苦楚,但是無奈,這是自己無法左右的。其實令狐綯曾有恩於李商隱,只是因為後來的一點小誤會導致二人有了間隙,直到後來李商隱深陷黨爭,自然和令狐綯之間就沒有那麼多的情誼了,但是李商隱這次就是為了求官,自然要舊情重提。接下來的一聯就是表達自己的心跡,那樣的忠誠,執著,前面我也具體說過了。第三聯就開始表達自己此刻的處境,人也老了,卻落得如此頹唐的境地。最後一聯則向令狐綯表達心跡,希望還能得到重用。這樣看來也是十分合理的。

李商隱的詩風也確是如此,朦朧、晦澀。讓人既感覺似乎瞭解,卻又弄不懂他具體的意思。


皓橘


野狐試答

題主好,你這不是難為人嗎?我就勉為其難選一句“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吧。

這是晚唐詩人牛希濟《生查子》一詞最後兩句。(詞是詩之餘,詞人、詩人是分而說之,統而言之都可稱詩人。)

前些日子在微頭條發過一篇小文章“一條綠蘿裙,兩首傷感詞”,但意猶未盡,藉此答問之機繼續聊聊“綠蘿裙”

“綠蘿裙”是唐詩宋詞中的一個重要意象,把這一意象在詩詞中用得最好的還是牛希濟,也是因為牛希濟的功勞,“綠蘿裙”的銷量和價錢在後世詩詞中更好了,尤其在宋代。“蘇小當年秀骨,縈蔓草,空想羅裙。”宋代周邦彥見碧草,想到蘇小小的綠蘿裙,一“空”字道盡了對蘇小小哀婉之情,仰慕之心。宋代孔夷有詞句

“故國梅花歸夢,愁損綠蘿裙。”宋代壯詞大家賀鑄對綠蘿裙更是偏愛“南浦東風拂水文,汀州芳草綠蘿裙”,這是寫快哉亭鼻酸腸斷的送別,又有“傷心南浦波,回首青門道。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直接用牛希濟的句子抒發自己的情感。清代陳維崧有詞句“可憐黃土苔封,綠蘿裙壞,只一縷春魂拋與。”這是訪祝英臺故居的悼懷傷感之作。綠蘿裙大都與送別相關,與悼亡有關,多是悲情。野狐發現,古代的情詩大都是寫給情人的,很少有些給老婆的,老婆是嚴肅莊重的,情人是浪漫活潑的,情人就是為情詩準備的,綠蘿裙是情人必備的。

在牛希濟以前,綠蘿裙就很暢銷,杜甫《琴臺》中有“野花留寶靨,蔓草見羅裙”兩句,老杜眼前不過是廢棄的琴臺上雜花野草叢生,可他看到的是:美人如花草如裙,這無非是對王昭君的憐惜哀婉,借古人杯酒消自己愁苦。“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因為是村姑唱著《採蓮曲》在勞動,所以例外的沒有傷感。此前南朝江總《賦庭草》中有“雨過草芊芊,連雲鎖南陌。門前君試看,是妾羅裙色。”後世多疑牛希濟的綠蘿裙源於此處。

綠蘿裙何以有如此魅力,令古人對之情有獨鍾,讓今人對此耿耿於懷?野狐探究再三,得出以下幾點原因,請方家點評。

首先,綠蘿裙是人類第一件衣服,是人類文明的起始,人類對之保持著永恆的記憶和愛戀。無論是東方的伏羲編草裙,還是西方的亞當夏娃用樹葉遮擋身體,顯然人類最早的衣服不是用來禦寒保暖的,是用來遮羞的。最初的衣服只能是裙子,而最容易取用的材質是樹葉草莖,這樣人類第一件衣服就是“綠蘿裙”了,這是人類文明的開始,也成為了人類永恆的記憶。詩人通神,對此情有獨鍾,應該是古老記憶的不斷復甦。

其次,古代印染用植物染料,染綠蘿裙的染料屬於中高檔染料。茜草就是用來提取紅色染料的,原料相對少,或提取難度大,所以紅、紫的衣物都是地位很高的貴族才能穿。白色是本色不用說,黑色應該很普遍,“被褐懷玉”,褐屬於黑色色系,這種染料提取製造應該比較容易,這類服飾自然是最底層的百姓所用。青色屬於綠色系列,“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色染料是從靛藍中提取的,有著再加工在裡面,這種顏色的衣服應該算是中高檔了,“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春秋時代,能讀書的自然是貴族子弟。

這一時期的貴族女子也應該常穿青色的羅裙,也就是綠蘿裙,綠蘿裙和貴族、讀書有關,慢慢也就附加了高貴和典雅的意蘊。

再次,就是與春天送別有關,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力的原因。在唐代,古典詩歌中的絕大多數意象已經基本定型,綠蘿裙在唐代肯定要比石榴裙銷量大,石榴裙非一般常人可穿,傳說石榴裙始於楊貴妃,琵琶女自言“血色羅裙翻酒汙”,說的就是石榴裙,可見能穿石榴裙的是紅遍京城的歌妓。

春天送別是唐人生活中經常的事情,不是為了浪漫、更不是為了寫詩,只是為了生活。春天,穿著綠蘿裙的情人,沿著長滿青草的河畔送你遠行,依依不捨,反覆叮囑,綠蘿裙和青草相互襯托著。此刻,“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離情恰似春草,漸行漸遠還生”一定會一起湧向心頭。

已經分別,還未走遠,那穿著綠蘿裙的女子,又回首一句“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你人已走,可魂留了下來。

一句“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生查子》在後世就有了《綠蘿裙》的別名,可見留下了魂的,不只是牛希濟。我覺得“記得綠蘿裙,處處憐芳草”,是古典詩詞中最美的句子,是因為這句充滿溫情的道別背後有著生活的苦樂、有著文化的厚重、還有著歷史的神秘。


野狐習禪


不同時間段感覺是不一樣的。

當你口齒不清初學: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時 ,自鳴得意的看著媽媽,那就是最美的吧?

上了學,就是: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讓你撒花兒玩的詩句不能再美了。

嘴饞時,那句偷採白蓮回,就是你最好的理由吧?詩人說過的呀,可以偷吃的!

長大些,那句:不是一番寒徹骨,拿來梅花撲鼻香,是激勵前行的最美。

遭遇挫折時,那句任爾東南西北風,做你的定海神針。

遊山玩時的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是最浪漫的日子。

傾心相戀時: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挽手相伴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知足常樂時: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就是最美的畫面。

一輩子很長,最美的時光要用最美的詩句相對應,經歷了歲月的磨礪,當下的你也是詩句,回首望去,是不負光陰不負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