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文苑」崇文塔

「王益文苑」崇文塔

「王益文苑」崇文塔
「王益文苑」崇文塔

一座十三層樓閣式青磚高塔矗立在八百里關中平原上,會是什麼景象?

就如同巍巍泰山矗立在齊魯大地上,愈發顯得高大沉穩,氣勢磅礴。大山成為平原的華表圖騰,平原成為大山的底座依託,這種天造地設的結合完美的動人心魄。

更何況這座塔本身就高拔異常,“勢拔諸塔掩赤城”,高度超過八十七米,折算成市尺達到二十六丈,實實在在的是中國現存最高古代磚塔,它的矗立高度也就更加顯得非比尋常。

《魏書·釋老志》記載,漢明帝劉莊時佛教傳入京城洛陽,並於洛陽西門外建白馬寺。漢明帝死後,葬於洛陽西北的顯節陵,內建一印度式塔,這是典籍中記載的我國最早的佛塔,也是中國最早關於塔的記載。

一一如來一塔廟,老僧已死成新塔。在中國現存的兩千多座古塔中,幾乎每一座塔都與佛教有關,都與佛寺有關,但這座耗時十九年(明萬曆十九年至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九一年至一六零八年)建成的古塔卻實實在在與佛無關,儘管那些懵懂無知的後人在塔裡安放了許多佛像。建這座塔的初衷原是為了倡導涇陽、三原、高陵三縣學童努力向學,所以這座塔的名字叫做“崇文”。

“浮圖杳藹入青雲,渭水涇流遠近分。”“久裂不用柱,誰復東南造。削頂刺碧空,迷離雲作帽。呼吸風雨聲,環曲獨龍道。十里長安城,縮來只一隅。下視蒼蒼色,可畏亦可悼。”崇文塔建成之後,眾多文人雅士為它的雄姿風采讚歎不已,留下眾多動人詩篇,人們說它的層次高度和宏偉的挺秀姿態直可與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媲美。

這座塔好像是專為了登臨而建的,塔裡有寬闊平緩的磚砌臺階,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頂。每層塔簷有數層大青磚疊折外伸,形成一米餘寬的腰簷平臺,以供遊人巡迴遊覽。各層斗拱,磚簷椽頭,以精心磨製的構件拼裝,榫卯相扣,嚴絲合縫,並有磚雕各式各樣的花紋,蔚為壯觀。塔的每層簷角掛有風鈴,晨曦月夜之中,風鈴叮咚作響,更為古塔增添了古韻神韻。塔頂周圍築有城堡式城垛,遇有天氣晴朗之時,遊人憑垛遠眺,巡視八方,可遠望八水繞長安、驪山晚照之盛景,可觀涇、渭二河之延綿壯闊。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淵,不知地之厚也。後人猜不透塔的建造者李士達是不是因為荀子勸學中的名句啟發,而要在平原地區建起這樣一座崇文塔,更要把塔建的如此高大,以供人登臨覽勝,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這座塔建成之後,應該是確實發揮了一點崇文向善的教化作用的,自此而後的六百年間,特別是近現代以來,涇陽、三原、高陵這三縣實實在在的出了許多宗師級文化人物,于右任、吳宓、李若冰、白描、雷抒雁、劉自櫝,不一而足,這些文化名士都應該是登臨過崇文塔的,是塔給了他們某種啟發和昭示,還是這片廣袤的平原上本來就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基因,他們紮根於此,成長於此?我寧可相信這是前者,否則這座雄姿風采的崇文塔就失卻了很多文化底蘊,背離了建造者的一片苦心初衷,“崇文”的勸導作用疏離,只是一座景物的存在。這隻能是讓人感到悲嘆的事情。

在三秦大地燦若晨星的歷史長河中,崇文塔的建造者李世達被很多人遺忘在故紙堆裡,這是一個有著文人風骨,既能出世也能入世的關中漢子,歷史從來公正而又殘酷,能在一部厚厚二十四史裡留下名字的,都是一等一的頂尖人物。但我覺得在中國歷史上應該有李世達的存在,最起碼我們三秦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子孫後代應該記住他。只為他建起這樣一座“崇文”塔,勸導人們為學向善,延續祖先血脈,維繫薪火相傳,延續文化根脈。

「王益文苑」崇文塔

李世達,字子成,涇陽人,明嘉靖三十五年進士,歷任戶部、吏部主事、文選郎中、南京太僕卿、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書。

明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李世達督辦漕運兼鳳陽巡撫,是年黃河氾濫,淮安告緊,李世達建議修建石堤治理水患,拱衛城市。寶應縣汜光湖風濤險惡,每年衝淹良田,李世達請示朝廷開越河以殺水勢,他的各項建議都得到神宗皇帝朱翊鈞的同意,付諸實施後為治理江蘇水害做出了重要貢獻。

萬曆三年(公元一五七五年)六月,浙江因海潮氾濫成災,淹沒人畜房屋無數。朝中大臣有人建議明神宗朱翊鈞下令犯罪之人捐糧贖罪。李世達表示強烈反對,他說:“法不可廢,寧可赦罪,決不能以糧贖罪。赦則恩出於上,法律還在,贖則力出於下,玷瀆了法律尊嚴。”有識之士都認為他言之有理。

李世達升任南京刑部尚書,太監張德將人打死,李世達沒有因為張德是皇帝身邊的人而有絲毫徇情枉法,而是嚴格按照律條治了他的罪。駙馬都尉侯拱宸的僕人打死平民,李世達請求朝廷一併治侯拱宸管教不嚴之罪,侯因而被革職。

明神宗很討厭御史言官,責備他們挾私報復。李世達不以為然,上奏說:“只要效忠朝廷,辦事公正,言語雖然過激,心中卻無惡意,即或心地不光明,所言也不可不重視。緘默或阿諛逢迎的應受懲罰,這樣,皇上才能聽到正直言論,邪說自然消失。”明神宗也只能點頭認同。

這是一個位高權虛,沒有進入到權力核心的人(明代實行兩京制,北京、南京各有一套班底人馬,政務核心在北京),他本可以輕鬆享受高官而不必為民生操勞,本可以為了保住高官厚祿而不必犯顏直諫,在李世達的身上我看到了蘇東坡和于成龍的影子,看到了中國文人修齊治平的抱負,看到了為民請命,不俱威權的傲骨,看到了不認皇帝,只認法理的襟懷與志向。

更何況他還建起了一座崇文塔呢。

六百年之後,李世達早已死去,崇文塔依然矗立,而且仍將矗立下去。

登臨崇文塔的那天是一個麗春之日,我和家兄在塔裡躑躅,憑弔古人,感悟來者。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崇文塔還有李世達。

原來我一直都在塔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