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文苑」崇文塔

「王益文苑」崇文塔

「王益文苑」崇文塔
「王益文苑」崇文塔

一座十三层楼阁式青砖高塔矗立在八百里关中平原上,会是什么景象?

就如同巍巍泰山矗立在齐鲁大地上,愈发显得高大沉稳,气势磅礴。大山成为平原的华表图腾,平原成为大山的底座依托,这种天造地设的结合完美的动人心魄。

更何况这座塔本身就高拔异常,“势拔诸塔掩赤城”,高度超过八十七米,折算成市尺达到二十六丈,实实在在的是中国现存最高古代砖塔,它的矗立高度也就更加显得非比寻常。

《魏书·释老志》记载,汉明帝刘庄时佛教传入京城洛阳,并于洛阳西门外建白马寺。汉明帝死后,葬于洛阳西北的显节陵,内建一印度式塔,这是典籍中记载的我国最早的佛塔,也是中国最早关于塔的记载。

一一如来一塔庙,老僧已死成新塔。在中国现存的两千多座古塔中,几乎每一座塔都与佛教有关,都与佛寺有关,但这座耗时十九年(明万历十九年至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一五九一年至一六零八年)建成的古塔却实实在在与佛无关,尽管那些懵懂无知的后人在塔里安放了许多佛像。建这座塔的初衷原是为了倡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所以这座塔的名字叫做“崇文”。

“浮图杳蔼入青云,渭水泾流远近分。”“久裂不用柱,谁复东南造。削顶刺碧空,迷离云作帽。呼吸风雨声,环曲独龙道。十里长安城,缩来只一隅。下视苍苍色,可畏亦可悼。”崇文塔建成之后,众多文人雅士为它的雄姿风采赞叹不已,留下众多动人诗篇,人们说它的层次高度和宏伟的挺秀姿态直可与西安大慈恩寺的大雁塔媲美。

这座塔好像是专为了登临而建的,塔里有宽阔平缓的砖砌台阶,可曲折而上直至塔顶。每层塔檐有数层大青砖叠折外伸,形成一米余宽的腰檐平台,以供游人巡回游览。各层斗拱,砖檐椽头,以精心磨制的构件拼装,榫卯相扣,严丝合缝,并有砖雕各式各样的花纹,蔚为壮观。塔的每层檐角挂有风铃,晨曦月夜之中,风铃叮咚作响,更为古塔增添了古韵神韵。塔顶周围筑有城堡式城垛,遇有天气晴朗之时,游人凭垛远眺,巡视八方,可远望八水绕长安、骊山晚照之盛景,可观泾、渭二河之延绵壮阔。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后人猜不透塔的建造者李士达是不是因为荀子劝学中的名句启发,而要在平原地区建起这样一座崇文塔,更要把塔建的如此高大,以供人登临览胜,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这座塔建成之后,应该是确实发挥了一点崇文向善的教化作用的,自此而后的六百年间,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泾阳、三原、高陵这三县实实在在的出了许多宗师级文化人物,于右任、吴宓、李若冰、白描、雷抒雁、刘自椟,不一而足,这些文化名士都应该是登临过崇文塔的,是塔给了他们某种启发和昭示,还是这片广袤的平原上本来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他们扎根于此,成长于此?我宁可相信这是前者,否则这座雄姿风采的崇文塔就失却了很多文化底蕴,背离了建造者的一片苦心初衷,“崇文”的劝导作用疏离,只是一座景物的存在。这只能是让人感到悲叹的事情。

在三秦大地灿若晨星的历史长河中,崇文塔的建造者李世达被很多人遗忘在故纸堆里,这是一个有着文人风骨,既能出世也能入世的关中汉子,历史从来公正而又残酷,能在一部厚厚二十四史里留下名字的,都是一等一的顶尖人物。但我觉得在中国历史上应该有李世达的存在,最起码我们三秦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子孙后代应该记住他。只为他建起这样一座“崇文”塔,劝导人们为学向善,延续祖先血脉,维系薪火相传,延续文化根脉。

「王益文苑」崇文塔

李世达,字子成,泾阳人,明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历任户部、吏部主事、文选郎中、南京太仆卿、南京吏部、兵部、刑部尚书。

明万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李世达督办漕运兼凤阳巡抚,是年黄河泛滥,淮安告紧,李世达建议修建石堤治理水患,拱卫城市。宝应县汜光湖风涛险恶,每年冲淹良田,李世达请示朝廷开越河以杀水势,他的各项建议都得到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同意,付诸实施后为治理江苏水害做出了重要贡献。

万历三年(公元一五七五年)六月,浙江因海潮泛滥成灾,淹没人畜房屋无数。朝中大臣有人建议明神宗朱翊钧下令犯罪之人捐粮赎罪。李世达表示强烈反对,他说:“法不可废,宁可赦罪,决不能以粮赎罪。赦则恩出于上,法律还在,赎则力出于下,玷渎了法律尊严。”有识之士都认为他言之有理。

李世达升任南京刑部尚书,太监张德将人打死,李世达没有因为张德是皇帝身边的人而有丝毫徇情枉法,而是严格按照律条治了他的罪。驸马都尉侯拱宸的仆人打死平民,李世达请求朝廷一并治侯拱宸管教不严之罪,侯因而被革职。

明神宗很讨厌御史言官,责备他们挟私报复。李世达不以为然,上奏说:“只要效忠朝廷,办事公正,言语虽然过激,心中却无恶意,即或心地不光明,所言也不可不重视。缄默或阿谀逢迎的应受惩罚,这样,皇上才能听到正直言论,邪说自然消失。”明神宗也只能点头认同。

这是一个位高权虚,没有进入到权力核心的人(明代实行两京制,北京、南京各有一套班底人马,政务核心在北京),他本可以轻松享受高官而不必为民生操劳,本可以为了保住高官厚禄而不必犯颜直谏,在李世达的身上我看到了苏东坡和于成龙的影子,看到了中国文人修齐治平的抱负,看到了为民请命,不俱威权的傲骨,看到了不认皇帝,只认法理的襟怀与志向。

更何况他还建起了一座崇文塔呢。

六百年之后,李世达早已死去,崇文塔依然矗立,而且仍将矗立下去。

登临崇文塔的那天是一个丽春之日,我和家兄在塔里踯躅,凭吊古人,感悟来者。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崇文塔还有李世达。

原来我一直都在塔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