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杀兄娶嫂,却为什么不敢杀了父亲李渊?

砸水缸的司马光


不敢杀绝对是不可能的,李世民完全可以杀了李渊,并且找出非常正当的理由,最起码目前来看李世民可是史书中洗的最白的一个皇帝,这一点朱棣可远远比不上他。准确的说是李世民没有必要杀掉李渊,既然杀了自己的父亲没有一丁点的好处,也没有丝毫的必要,李世民当然不可能那么干。

首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事发突然,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或许李世民在心中已经计划了无数个政变的策略,可他也没想到李渊突然要夺他的权,他在紧急情况下,选择了第二天就立马谋反,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的一场豪赌,毫无疑问这次他赢了,在玄武门事变的当天,李世民派人杀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

有人要问了,既然李世民把这件事做的这么绝,为什么不干脆把李渊给杀了呢?杀李渊的理由非常好找,直接昭告天下,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兄弟二人谋反篡位,自己拼了性命才将这二人斩杀,可惜的是自己终究没能保护父亲李渊,在他赶到的时候,李渊已经被李建成杀死,这样一来一切都顺理成章了。

其实李世民不这样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李渊很识时务,李渊得知李建成的死因是尉迟恭专门去告诉他的,尉迟恭全副武装,李渊只要不是个傻子都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如果他敢反抗,肯定是死路一条,自古以来帝王家中无亲情,他相信李世民敢杀自己,所以他很配合。

所以说李世民没有必要杀了李渊,这样一来万一事情暴露,很多人便有起兵伐他的理由,而他作为新上任的皇帝,他是很在乎史书对自己的评价的,所以他不会杀李渊,可绝对不是不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李世民没有必要杀父亲。如果明目张胆的杀了还是皇帝的亲爹,就是不忠不孝、有悖人伦的畜生。比被大唐狠狠批判的“昏君”隋炀帝还不如。

李世民在李渊建立大唐的过程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而李建成也并平庸之辈。所以才有二虎相争,李建成因为是老大,被立为太子。李世民封秦王、尚书令、天策上将,没办法再封了。兄弟两个,各自有自己队伍,明争暗斗,水火不容。

对于兄弟的矛盾,李渊想了一个办法。

资治通鉴载「(李渊)因谓世民曰:“首建大谋,削平海内,皆汝之功。吾欲立汝为嗣,汝固辞;且建成年长,为嗣日久,吾不忍夺也。观汝兄弟似不相容,同处京邑,必有纷竞,当遣汝还行台,居洛阳,自陕以东皆王之。仍命汝建天子旌旗,如汉梁孝王故事。」

但梁孝王仍是臣,李世民从心里是不会接受的。这段话的真实性也值得推敲。

如果李世民不发动玄武门之变,等李建成继位,他就被收拾了,也可能都等不到那时候。

事变中,李世民杀了大哥、四弟齐王李元吉,杀了他们所有的儿子,够狠的,但女眷没杀。而且这兄弟三人是同父同母的。

资治通鉴载「建成子安陆王承道、河东王承德、武安王承训、汝南王承明、钜鹿王承义,元吉子梁郡王承业、渔阳王承鸾、普安王承奖、江夏王承裕、义阳王承度,皆坐诛,仍绝属籍。」

事变之后,李世民派尉迟恭向李渊汇报,大哥四弟谋反,被处决了。老爹也不傻,早已心知肚明。都是儿子,死了两个,再和这个过不去,自己也危险了。于是顺水推舟,表示,我早就看他们有问题……

「癸亥,立世民为皇太子。又诏:“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闻奏。”」

很快李渊当皇帝也懒了,禅位。

上述故事中,因为大家都明白,在皇权的天平上,父子兄弟妻儿都是没有足够分量的。


几苇渡


自李渊高举反隋大旗,招揽天下英雄豪杰共谋大事起,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就奉命招兵买马,随父亲征战四方。

唐朝建立之初,李建成被封为太子,辅助李渊处理朝中之事。而秦王李世民因为战功赫赫,朝廷已经没有能衬得起他的职位,李渊便想出了一个“天策上将”的封号,以彰显李世民的卓越功绩。

然而这天策上将再风光也不是李世民想要的太子之位,于是李世民表面顺应父亲的旨意,建了一座天策府,专门招揽天下英豪,归入自己门下效力。随着天策府的逐渐壮大,朝廷中形成了“太子府”与“天策府”两股势力,而且天策府甚至有强过太子府势力的倾向,一场夺嫡之争正在悄然酝酿。

李建成和李世民心里都清楚如果对方获胜了,自己都没有活路了,之后这场拉锯战愈演愈烈。李渊看着两虎相争,权衡之后他站在了太子李建成这边,着手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父亲的态度成了压垮李世民的最后一根稻草,为了保全自己以及皇位的诱惑,他决定铤而走险。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事变,亲手射杀了长兄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也死在了天策府大将尉迟恭的手里。李世民成为唐朝的皇太子,随后逼迫李渊禅位,荣登大宝。

李世民得势后,屠杀李建成、李元吉后人,将李元吉的妻子杨氏占为已有,为何不敢杀了李渊?

其实李世民不是不敢杀李渊而是没必要那么做,他最大的威胁是太子李建成,经过周密的布局,严谨的实施,天策府势力在玄武门之变中已经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在射杀李建成、李元吉之后,是尉迟恭穿着盔甲带着武器,觐见李渊,向他汇报说太子李建成谋反已经伏法被诛。李渊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这阵势一看就明白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已死,此时与李世民翻脸也于事无补,弄不好还得搭上自己的老命。不管愿不愿意,李世民都是李渊唯一的继承人了,自己辛苦半生打下的江山总不能便宜了外人,为此李渊也不能毁了李世民。

李渊活着禅位,李世民也算名正言顺的继位。根本没有必要杀了李渊,去背负杀父弑君的罪名,招致千古骂名。


史论纵横


杀兄霸嫂,抢了老爸的江山,夺了儿子的媳妇,李世民的人生波澜壮阔,狗血沸腾,没有白活。

玄武门之变,李二横下一条心,一定要出线,果然就杀了长兄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成功抵垒,锦绣江山唾手可得,于是他真的就唾了唾手,前来到“上所”找他老爸皇上李渊。

从内廷大门到李渊的座椅,只有短短几十步,在李渊的盯视下,李二走的心惊胆战,每一步都像是一个世纪,爷儿俩各自的盘算,连同即将要组织成的语言,凝滞了宫闱上方的空气。

李二最后两步几乎是连滚带爬,跌落在李渊的怀抱里,继而“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有记载说李渊天赋异禀,生有三乳,也不知道李二吸吮的究竟是那只乳,但被吸吮者的感觉一定很酸爽,在这酸爽的高潮之中,父子情感得到了最后的升华。

李渊最后审时度势,认可了现实,三日后,册立李二为新太子,没两个月后,叹了口气,我不玩了,直接禅位。

李世民为何不杀老爸李渊,不敢,不能,也
不想。

为何不敢?

论实力,你李二手下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名将如云,你老爸李渊作为马上皇帝,也不是吃干饭的,坐稳龙庭八年,天子龙威正炽,眼神恨不得都能杀人,朝中威望根深蒂固,拥有军队最高调动指挥权,玄武门之变中,李二的那点人马差点连太子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的人马都没掀翻,想要用武力捋老爸李渊的龙须,差的火候还大。

何谓不能?

名分,虽说老李家有胡族血统,但即使是胡族,也讲究老爸是天,儿子是地,儿子弑父,天理难容。放在汉家伦理道德上,简直就不称其为人了,这个道义上的风险是不能的。

因何不想?

一则是父子感情基本盘尚好,李渊也一直感谢李二这些年的努力奉献,也曾打过立他为太子的主意,也承诺李二等同于并肩王的待遇。

二则棋局形势已然如此,李渊李世民父子心理都明镜儿一般,棋手对弈,过程形势无论怎样纷芜变幻,结局无非胜者为王,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出局,唯一的胜利者只能是李世民。

李二边哭边想,在想这时哭着吸吮父亲乳头的即便是换成李建成,结果是一样呢?还是一样呢?他知道这是李渊所必须面对并承受的结果,李大李二根本就没有什么分别。一想到此际,李二禁不住又哀哀恸哭,这次的哭声是真的,真的为自己差点被老四勒死而后怕。


历来现实


皇权面前,情义算个粑粑!

为了争权夺位,杀兄弑父的事,历史上就从未断过。但历史是任由成功者打扮的小姑娘,你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你看到的。在谋划政变前,李世民必然是策划过杀李渊的。

玄武门前,李建成与李元吉被屠戮后,李世民帐前悍将——门神爷尉迟恭,披甲持剑、气势汹汹的出现在了李渊面前。

看着尉迟恭带血的甲衣、冰冷的眼神,政治嗅觉灵敏的李渊,早已看清形势。

李渊是聪明人,他知道李世民的凶残。什么都不说了,谁手里有刀,谁说了算。

真是虎子无犬父啊,李世民和李渊,这两位成熟政治家的完美表现,不仅顾全了双方面子,还稳定了当前局势。

此时,在李世民心里,李渊必须活着,还得好好活着,以离退老干部的身份发挥余热,为他合法登基充当台阶。

李渊违心的暗允了李世民三件事:

1、诏告天下,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大逆不道,意图谋反,已被英明神武的秦王大义灭亲、就地正法。

2、责令太子及齐王旧部,全部划归秦王麾下,让大家平静心情,认清形势,再接再厉,再创好成绩。

3、立李世民为新任太子,全权接手政务。

凡此三条,即宣告“玄武门之变”圆满成功,李世民将以光辉伟岸的英雄王子形象,成为大唐帝国的第二代核心领导人。从本次事件来看,李世民之所以没杀李渊,主要还是因为李渊不仅对李世民搞事毫无威胁,他还以最权威发言人的身份,帮李世民扫除了障碍,收拾了残局,给李世民上位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过渡。

如果,李世民一天都不想等,就想马上当皇帝,正好趁着政变,把心一横,杀了李渊,然后登基的话,那么,后面这段历史就真有点不好编了,

难不成说是太子、齐王勾结高祖李渊作乱,被善良机智的秦王一举歼灭了?

作为一代开国大帝,却不得不违心的配合着儿子演好这出戏。既不能为无辜死去的儿子正名,也不能保全孙子性命,晚年的李渊,虽然能衣食无忧的活着,内中凄惶,自也是无处说。

李世民潜藏着游牧民族的血统,那种勇悍,让他为了达到目的不顾一切。玄武门之变,不仅为他拔下了眼中钉、座上针,还让他猎获了垂涎已久的美人,那就是隋炀帝的妹妹,李元吉的妃子,他的弟媳小杨妃。

常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李唐王朝皇族斗争就从未停息,不知是唐太宗起的示范作用,还是因果报应,李唐魔咒,终其一朝,没有一位“立长”的太子能顺利继位。

成王败寇,已成定律。项羽是厉害,但是输了,厉害又有什么卵用呢? 笑到最后,才是一个优雅的美男子!就比如李世民,他就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美男子,久久的回响在历史的天空。


南宫寻欢


诚邀。

在我国,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千古一帝毋庸置疑,但是他一生最大的污点就是“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唐高祖李渊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太极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此次政变之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被杀,李世民成为太子,次年李世民登基为帝,史称唐太宗。

“玄武门之变”根本原因是因为:起兵反隋的过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而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那么取得最后胜利的李世民为何不敢对李渊下手呢?事实上,李世民没必要,也不需要那么做。

李渊现已认输,承认了李世民合法位置,李渊不是李世民的竞争对手,竞争对手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在玄武门设匿伏,杀死了太子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

当时事态现已十分危机,如果李世民不动手就会被李建成灭除,已然水火难容,李世民终究挑选了先下手为强。“玄武门之变”实际上就是一场豪赌,无论是李世民一方,还是李建成一方,都会做出殊死搏斗,因为失败的代价太大了。

李世民既然已经取得最后的胜利,把握了大局,李渊对他来说没有多大的威胁,在我国,“仁孝”备受推崇,李世民假如对自己的父亲对手,必然被钉在耻辱柱上,他也是爱惜名声的人,必然不会那么做。

加之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一场政变杀害的毕竟是自己的兄弟,兄弟手足相残,毕竟不是好事,这对于李渊而言也是一个打击,李世民肯定不会因此做其他不好的事。

由此可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对于自己父亲李渊没有下手,是必然的。首先,他已经拥有了大义名分,得到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其次,他自己也是一个重感情之人,肯定不会因为一些事,影响自己的名声;最后,我国“仁孝”关键的影响。正是这些因素使得李世民肯定不会对自己父亲下手


源稚生


玄武门之变真正的战场是在玄武门?恐怕仔细研究过的都会知道,李世民当时掌控了禁军,早早的便包围了李渊的寝宫。玄武门之变并不是李世民被迫反击,事实上这是一场预谋已久的宫廷政变,从李世民谋求禁军和守将就可以知道。


而李世民为什么不敢或者说不能杀李渊,那是因为李世民需要李渊的一道圣旨,也就是将玄武门之变的罪责归咎于太子党,并且李渊的禅让,也使得众人认为李世民并不是靠武力谋取了皇位。假如李世民杀了李渊,那么太子党余孽一定会说李世民弑君篡位。

至于李世民为何一定要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且他们的儿子也一个都没有放过,这主要就是为了斩草除根,因为当时李建成是有南方世族支持的,不能不除。至于为何要娶李元吉的杨氏,其实主要是因为杨家乃是关中的世家大族,也就是李世民为了获取关中世族的支持。



玄武门之变作为非常完美的一场宫廷政变,可以说李世民是完胜的,从封锁皇宫那一刻起,其实李世民已经是赢家了,若是没有杀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也大可架空李渊,统领朝政。其实玄武门整个计划的核心,还是落在了一个李渊身上。


小司马迁论史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之后,杀死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及其十个侄子,那么杀红眼的李世民为何不杀父亲李渊?难道他没有想到过弑父夺位?显然不是,而是玄武门之变后逼李渊就范,而唐高祖李渊也十分识时务,因此才躲过被杀的结局,同时也使得李世民没有背负杀父的历史罪名!

玄武门之变因何起?

先来看一下玄武门之变的这段历史。随着大唐王朝的建立,李渊的江山日益巩固,而儿子们的羽翼也日益丰满。除了皇长子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还形成了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两股势力。而其中秦王李世民因为为大唐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而被封为天策上将,领尚书令,而且允许秦王开府,俨然成了一个小朝廷。

因此秦王身边聚集了大批的武将和谋士,有尉迟恭、秦叔宝、程知节、侯君集、段志玄等武将,另外还有杜如晦、房玄龄等文臣谋士!秦王府的势力与东宫加上齐王府的势力相比也毫不逊色。除此以外,秦王李世民凭借自己为大唐立下的功劳最大,而从一开始就对太子之位觊觎,因此,皇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日益深化。而齐王李元吉选择站在了太子李建成这边。

而身为父亲和皇帝的李渊在这时犯了糊涂,唐高祖李渊虽然很早就知道了东宫与秦王府之间的矛盾,但出于爱子情深的李渊却迟迟不采取措施,既没有罢黜太子李建成而改立秦王李世民为太子,也没有为了巩固太子李建成的储君地位,而削弱秦王府的势力。反而是任由东宫与秦王府的矛盾日益发展。终究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这天爆发了手足相残的玄武门事变。秦王李世民经过
一系列的准备,诱骗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进入玄武门之后将其杀害。

玄武门之变是如何善后的?

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门得手以后,杀了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之后的李世民其实处境十分危险,根据提前安排好的计划,李世民及其带领来的亲信们主要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禁闭玄武门大门,令闻讯赶来的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不能进入城门,太子,李建成的部下冯立、薛万彻等人率领两千东宫守卫前来攻打城门。建成门久攻不下的薛万彻,转而率领士兵去攻打秦王府,将士们都十分担心秦王府内的安危,于是尉迟恭手持李建成与李元吉的首级给其属下看,吓得东宫和齐王府的士兵四散逃去。

第二件事,令尉迟恭身着铠甲,手持利刃,带着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的人头进宫面见李渊,此时的李渊正与嫔妃们泛舟湖上,见一身是血身着铠甲的尉迟恭怒气冲冲而来,更是拎着自己儿子的人头,差一点掉进湖里,高祖皇帝问道:外面何人作乱?尉迟恭开口答到:皇帝陛下,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意图谋反,好在被秦王李世民及时发现,带领臣下等将乱臣贼子杀死,现在东宫的兵马和齐王府的兵马正在围攻皇城,请皇上下令,令秦王李世民统领各军,剿灭其余叛军。



李渊虽经历丧子之痛,但马上意识到惨剧已成事实,只有答应尉迟恭的要求,封秦王李世民为太子才能保全自己。只能颁布诏书,令秦王李世民平定东宫和齐王府叛乱的士兵和家奴。秦王,李世民带领士兵血洗了东宫和齐王府,杀害了十个侄子。而且还霸占了四弟齐王的妃子杨氏。


随后不久李渊禅位给李世民,李世民正式成为大唐王朝的新主人,知难而退的高祖皇帝李渊做了太上皇,待在后宫之中度过余生。

玄武门之变中李渊为何没被杀?

其实尉迟恭带着利刃和头颅来见李渊时,其实一定是带着两个计划来的,其一就我们看到的那样,李渊按照设想的那样承认了李世民的地位,同时颁布诏书令秦王李世民平叛反贼。其二就是如果李渊表现出了不配合,或者扬言要杀死杀兄弑弟、意图谋反的李世民为其两个儿子报仇。那么尉迟恭也会毫不留情的杀害李渊,武力解决掉这最后的障碍,帮助李世民登上皇位。只是第一情况恰好发生了。这也就避免了李世民背负杀父的罪名。


我是珞珈山的猫,不知道我的分析,您是否满意?可以下方留言互相交流~


珞珈山的猫


一是李世民没必要杀,二是杀不了!另外这个题是不是本身“有问题?”“杀兄娶嫂”――“杀兄”不假,“娶嫂”这话的潜在对象谁的是谁,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娶了死地李元吉的老婆杨氏不假,却从没听说过“娶嫂”的事情。(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历史三日谈)


李世民射杀李建成,锤死李元吉的事实已经比较清楚了,李世民告诉老爹唐高祖李渊,你的小老婆尹德妃跟李建成、李元吉睡到一个被窝了,李元吉便召二人来对峙。

在到长安宫城玄武门时,李世民发难,李建成给李世民一剑穿喉;而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两人被砍下头颅示众,齐王府和东宫太子的人马便作鸟兽散,玄武门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结束。

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是“玄武门之变”到底是在玄武门之内还是之外发生的?很多人只拿玄武门之变说事,却忽视了这一细节,因为“内”和“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在内的话,李世民的政变很可能就是未遂政变了!


从很多细节信息来说,其实还是很容易找到“玄武门之变”是在玄武门之外发生的,首先李建成、李元吉发现事情不对劲,第一反应是往回跑,试想要是进了城门,还有往回跑的必要?

再一个,李世民叫住李建成、李元吉,一剑封喉李建成,惊慌失措中马失去控制,尥蹶子跑到了树林,玄武门城门都是随进随开随关,尤其是这千钧一发之际,进去了还能让你出来,一个基本的理解,玄武门之内不可能有树林。

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呢?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李世民不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顺道把李渊也收了呢?

既然是在玄武门之外发动的政变,无论成败,看守城门的将官就不需要负责,但若是把李世民放进玄武门,那就是失职了,因此,李世民根本没有进入玄武门之内的条件。


再一个,李世民杀李建成、杀李元吉还情有可原,因为二人一直步步紧逼,试图搞死李世民,而李渊不过是第三者的身份,与直接争端的两方可以说是平行关系,不管哪一方获胜,他的皇位都是要传下去的。

因此,李世民即沒必要杀李渊,也没那个能力!


历史三日谈


只因为李渊说了一句话,所以李世民才不杀李渊。

今天评者就给看官讲一个既有父子相残,又有兄弟相杀的故事——玄武门兵变。玄武门之变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词,因为就是这场罪恶的兵变让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当然也因为这场兵变李元吉、李建成两兄弟被满门抄斩,李渊也被逼退居二线,成为太上皇。



对于这场兵变,历来史学家的观点都不一样。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渊为了皇位逼自己的父亲,杀自己的手足兄弟是绝对不符合封建儒家文化的三纲五常和伦理道德的。但是同时可以肯定的是,李世民的确是个雄韬伟略的皇帝,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整个繁华的大唐盛世,亦或许这样的繁华太平盛世会在中国推迟几百年出现。毕竟李世民在历史上的确是个痴情、善于纳谏的明君,在他统治期间大唐初露锋芒。 但是这样的繁华盛世下面埋葬了大量的尸骨。



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候犹豫不决,作为武将的他不知道该不该走上篡位谋反的道路,当时的李世民就有超人的胆略和谋略,一直劝说父亲起兵。李渊这才从太原起兵,一路打下江山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李世民的确起了不小的作用,和将士同吃同住,所以在军中极有威望,这也为后来李渊的玄武门之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毕竟的兵权者得天下。



李渊看到李世民这么努力,也在打江山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告诉李世民将来如果有幸可以做皇帝的话,太子之位一定是李世民的。李世民有了李渊这句定心丸在战争中更加勇猛了,更加打下了大唐的多半江山。但是在李渊当上皇帝时候一下子把打江山的最大功臣李世民抛在脑后,立长子李建成为皇帝。这当然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满。 李建成也知道自己的军功不如弟弟,于是李建成一方面暗中和另一皇子李元吉在李渊面前编造各种莫须有的罪名诬陷李世民,



可笑的是,李渊作为父亲一碗水不但端不平还洒了出去。另一方面,李建成又暗中将李世民在京城的旧部剥离京城,企图排挤李世民。 李世民当然知道李建成是什么意思,不愿为人宰割的李世民联合长孙无忌等人一起埋伏了弓箭手和伏兵在玄武门,射杀了上朝途中的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又迅速将两人的所有家眷满门抄斩,可以说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杀伐果断,同时这也显示出了李世民作为帝王的霸气。 其实这场兵变的始作俑者就是李渊,作为皇帝作为父亲都是不称职不公平的表现。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禅位给李世民,自己保留太上皇的一切尊荣,退居二线该干嘛干嘛。



想怀念两个儿子也好,想哭一哭几个孙子也好,那都是背后的事了。因为杀红眼的李世民这时候万一杀了自己也说不定。 李渊到底是老油条,在玄武门之变之后李渊首先给了李世民一颗定心丸,说之前自己老想着这太子之位是不是得改为李世民,但是犹豫不决之时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实在是遗憾。



之后一语道破了李世民的软肋,李渊委婉的说为了估计皇家的颜面也为了李世民在上位之后不被天下人耻笑和怀疑王位的不正当性,就将皇位传给李渊。 李渊也明白自己夺位的目的达到了就尊父亲为太上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