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華北王」傅作義如何崛起 論戰績在國民黨軍中到底能排第幾

傅作義是民國史上響噹噹的一方諸侯,曾坐擁40萬兵馬,以及河北、察哈爾、綏遠、熱河、北平、天津四省兩市地盤。他的名字雖不能止小兒夜啼,也能讓對手顧慮三分。

昔日“華北王”傅作義如何崛起 論戰績在國民黨軍中到底能排第幾

但在老北京市民眼裡,傅作義只是個在北京城周邊打轉的角色。1920年代在涿州抗擊過東北軍,1930年代在京北和綏東打過日本鬼子,抗戰勝利後又打到了張家口。到1947年底,他竟然有了入主北京城的資格。

傅作義究竟是如何崛起,一步步成為“華北王”的?

從晉南走向塞北

晚清軍事改革給民國留下了完整的軍官養成體系,傅作義是這條軍官生產線製造的優質產品。他是山西南部黃河邊上的榮河縣人,出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按當地人的說法“看你這個娃子屬羊的,長大一定是當兵吃糧的”,長大後的傅作義果真選擇從戎。但身處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他要走的路已經不是考取武舉或者入營當兵博功名,而是全面現代化的教育模式。

宣統元年(1909年),傅作義考入山西陸軍小學堂。進入民國後,他升入清河陸軍第1中學、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5期,到1918年畢業,花了整整9年時間成為一名合格的步兵少尉。但是,北洋政府把這套前朝軍官養成體系當作遺產看待,軍隊高層極為排斥軍校學生,認為“知識越多膽子越小”。傅作義們只得回到故鄉自尋出路。所幸,山西督軍閻錫山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懂得軍校學生的價值,傅作義和三十幾名同學投奔到他的麾下。

從1918年進入晉綏軍到1945年抗戰勝利,傅作義27年的軍旅生涯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18年到1925年,傅作義作為閻錫山麾下的部隊長,眼裡只有切實遵從命令,對訓練、內務、演習等一切指示力爭做到最好。如果把閻錫山集團比喻為一家公司,傅作義就是兢兢業業的業務經理,全心全意撲在事業上,上級指哪兒就打哪兒。乘閻錫山擴充晉綏軍的東風,傅作義的努力得到了充分的回報,以少尉排長起步,7年連升6級,擔任中將師長時年僅30歲。

第二階段是1925年到1930年,傅作義歷任中將師長、軍長和總指揮,已經相當於公司部門總監,可以帶隊伍獨擋一面。他在練兵和管理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嘗試在嚴格訓練之外,兼用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塑造官兵思想,同時在選官用將上投入更多的心思,打造只忠於自己的親信部屬、“家生駒子”。

傅作義的名字為北京人乃至全國所周知,正在第二階段。1927年,閻錫山通電加入廣州國民政府,就任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出師參加北伐,對付在北京自稱大元帥的奉軍領袖張作霖。傅作義身為晉綏軍第4師師長,率七千官兵取道山間小路,迂迴搶佔涿州,切斷平漢鐵路,擾亂奉軍南北聯絡。少帥張學良親率五萬之眾反撲,圍攻涿州三個月,未能打下城池。

雖然戰事最終以傅作義投降告終,但他從此名聲大振,“晉綏軍善守”也成軍界共識。清末護理過兩江總督的名士樊增祥賦詩稱讚:“十六年來千百戰,英雄吾愛傅將軍。”奉軍上下對傅作義極為敬佩,張作霖親自召見,許以軍長之職,不僅允許投降的晉綏軍第4師保持建制、不用繳械,還代為墊付了該師積欠涿州商民的25萬元款項。奉軍撤離平津時,被軟禁的傅作義當機立斷,還說服了天津市警察局長支持他,打出“天津警備司令”的名號,為閻錫山搶佔了這座華北第一大城市。

有勝就有敗,1930年,閻錫山聯合馮玉祥、李宗仁掀起反對蔣介石的中原大戰,傅作義作為閻錫山的第2路軍總指揮攻略山東,初期長驅直入、一路順風,將韓復榘的隊伍驅逐到了膠東。但他和山西子弟兵想象不到,蔣方增援上來的廣東部隊第19路軍不但戰鬥力強,還可以靠全軍游泳渡過大江大河一路迂迴。結果,傅作義側背受敵,一敗塗地,帶領殘兵狼狽逃回山西。

中原大戰失敗後,傅作義隨晉綏軍投降蔣介石。吉人自有天相,當年曾在涿州對戰的張學良,作為蔣介石的盟友負責收編晉綏軍。張學良對傅作義極為欣賞,不僅保留其兵權,使其成為山西軍隊僅有的4名軍長之一,還任命傅作義為代理綏遠省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閻錫山返回山西重掌大權,傅作義正式擔任綏遠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第35軍軍長,從此邁入軍旅生涯第三階段。

這年他才36歲,正是創業大好年華。從他的地位和實力來看,已經相當於成為閻記公司高管,獨掌一家全資子公司了。

艱苦經營綏遠

攤開綏遠地圖,自東向西,從集寧、歸綏、 包頭一直到黃河拐彎處的臨河,可以拉出一 條直線。這是綏遠經濟、政治和交通的主軸, 線北是綿延的陰山山脈,線南是黃河及草原 地區,蒙古包、村落、王公府邸和喇嘛廟散落 其間。從清代開始,綏遠的經濟已與山西結成 一體,每年都有大批山西商人到綏遠採購牛、 羊、馬、駱駝和成品皮貨,銷售茶、鹽、鐵器、生 活用品和珠寶首飾,並開設銀莊為同鄉商號 和蒙古王公提供貸款服務。

昔日“華北王”傅作義如何崛起 論戰績在國民黨軍中到底能排第幾

傅作義上任之時,綏遠受軍閥混戰影 響,土匪橫行、商路癱瘓,山西商人經營艱 難,省政府靠平市官錢局(相當於省銀行) 濫發貨幣維持,其“平市票”價值大跌,財 政逐年積欠,幾無建設可言。到任後,傅作 義充分發揮集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優勢,一 方面派兵清剿土匪、恢復交通,保障商旅貿 易往來,從中獲取厘金稅費;另一方面禮賢 下士,高薪從外省引進專業人士整理財政 金融,甚至不惜以軍費為儲備金保證平市票 兌現,阻止票價繼續下跌,穩定市場秩序。

隨後,傅作義引入外部資本,以“就地 取材,造產救國”為口號,興建羊毛毯織造 工廠、電力磨粉廠等企業,同時大力推廣優 良農業作物品種,提升糧食產量;舉辦產馬比賽和賽馬會,推動馬匹繁殖以保障軍用; 修築公路、興辦汽車公司、架設通信線纜, 暢通省內聯繫往來。通過幾年努力,綏遠財 政大為好轉。

到1937年,省府庫存大洋84萬元、白銀210萬兩, 平市官錢局副經理王漳認為這段時間“可以說是綏遠政治、 經濟開展的黃金時代”。

同其他華北地方軍政長官一樣,傅作 義是日本方面威逼利誘的對象。和態度曖昧的宋哲元等人不同,傅作義始終站在國民 政府一邊,不但明確拒絕參加日本特務土 肥原賢二組織的“華北自治運動”,還積極 出兵抗擊日偽軍進犯。1933年,傅作義派兵 參加長城抗戰,在懷柔抗擊日軍。1936年更 是主動出擊,在百靈廟、紅格爾圖一舉擊潰 日本關東軍支持的叛亂偽軍。

閻錫山在不斷的失敗與再起之中,養 成一套駕馭部下的權謀手腕,晉綏軍將領 中不堪忍受而出走者大有人在。已經獨掌一 方、頗受蔣介石賞識的傅作義尤其受閻錫山 顧忌,時常受到敲打。1937年“七七”事變 後,日軍同時進犯綏遠、山西,閻錫山卻嚴 令傅作義棄綏保晉,率軍回到山西作戰。傅 作義在忻口、太原與日軍廝殺,眼看子弟折 損沙場、坐視綏遠各縣市淪陷、多年心血毀 於一旦,卻無可奈何。

1938年4月,傅作義終於得到機會,借 口執行閻錫山“反攻太原”命令,從呂梁山 區出發,繞過太原,北渡黃河返回綏遠。此 時,綏遠大部已經落入日本駐蒙軍及其扶持 的偽蒙疆政權手中。但傅作義毫不氣餒,從 邊角發力,打下綏西黃河邊上的臨河作為 根據地,重新樹起省政府大旗,整理財政、 興修水利、清查田畝、興辦教育,將其營建 為堅持抗戰的大本營。

蔣介石也給予傅作義極大的支持,任 命他為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使其可以脫離 閻錫山第2戰區的控制。中央還在財政上進 行援助,並從甘肅、陝西劃撥壯丁補充傅作 義的隊伍。

回到綏遠之後,傅作義依靠不到5萬的 兵力與日偽軍多次作戰,並呼應中央的1939 年冬季攻勢,一度反攻進入包頭,戰鬥中擊 斃騎兵第14聯隊聯隊長小林一男大佐,取得了著名的“五原大捷”,再度聲震全國。傅 作義本人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抗戰期間,傅作義總結自己帶兵從政 多年經驗,凝聚為“奮鬥”理念,推廣到行 政機關和部隊的每個層級。總部辦的報紙 稱為“奮鬥日報”,開設的劇團稱為“奮鬥劇 團”,各部隊一直到連都要在駐地設置“奮 斗室”作為教育官兵的場所,連為軍官開設 的子弟學校都稱為“奮鬥小學”。傅作義精 心訓練之下,他統帥的部隊早已脫離晉綏軍 “善守不善攻”的風格,形成令出必行的作 風和死不旋踵的精神。

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日子裡,傅作義一 面苦練兵馬與日偽軍正面對峙,一面派遣 挺進縱隊和遊擊縣長挺進敵佔區擾亂其後 方,等待反攻和勝利的那一天。

通過勝利受降坐大

1945年8月10日傍晚7時許,傅作義總部開辦的奮鬥日報社率先接到了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準備向盟軍投降的電訊。值班編輯連忙帶上電訊稿跑到長官部,在路上遇到騎自行車的傅作義。傅作義看完電訊,囑咐“叫電臺把所有的電訊收一份就譯一份,不斷給我送來”,興奮得把自行車扔到一旁,甩開大步向長官部走去。

消息逐漸擴散開來。陝壩街上剛有人燃放爆竹時,還有警察納悶“誰耍槍走了火”?很快,街頭湧滿了人群,水果攤販都宣佈隨便吃、不要錢。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終於迎來勝利曙光。傅作義入主綏遠時人到壯年,躊躇滿志要造福一方。如今,他已經到50歲的知天命之年,要尋機走出綏遠了。

當天晚上,傅作義召集骨幹研究受降接收事宜,決定不待蔣介石指示,直接出兵收復綏遠省淪陷區,並搶先接收察哈爾省。平綏鐵路經過察哈爾通向北平,省會張家口又是關外商品集散中心,拿下該省就打開了通往華北與東北的大門,將給貧瘠的綏遠以更大的發展空間,並將帶給傅作義繼續向外擴張的機會。

會議之後,傅作義所部先鋒立即從綏西東進,主力各軍、各師和各機關隨後陸續出發,原本熙熙攘攘的陝壩市區頓時冷清了下來。幾天後,傅作義宣佈停用第8戰區副司令長官名義,啟用國民政府新授予的第12戰區司令長官名義,以獨立的戰區統帥身份開始新徵程。

8月13日,傅作義部進入包頭,19日進入省會歸綏。8月22日,傅作義本人抵達歸綏,重新入主作為省政府兼戰區司令長官部駐地的前綏遠將軍署大院。9月28日,第12戰區在歸綏舉行受降儀式,傅作義接受日軍駐蒙軍代表、參謀長中川留雄少將投降。曾經與傅作義對抗了近十年的偽蒙古軍領袖的德王和李守信,也乖乖將軍隊交給傅作義改編。

戰場之外不與對手為敵,是傅作義從政的一貫信條,為他博取了極大利益。他反對過蔣介石,但蔣介石信任他。他和張學良交過手,但張學良欣賞他。汪偽高層周佛海的日記裡,有傅作義派人到南京的記錄(1942年5月7日)。前日本駐蒙軍司令官根本博中將也對傅作義惺惺相惜,1949年他突然從日本偷渡到中國,自稱是被傅作義邀請而來的。

抗日戰爭時期,傅作義與八路軍相處融洽,所部甚至有“七路半”的綽號,但在勝利後關係迅速惡化。傅部師長安春山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綏遠是中央劃給我們接收的範圍,八路軍要搶著去接收,這時絕對不能讓的……因此遇上八路軍,他不犯我,我也不犯他,各走各的路。如果他們阻止我們接收綏遠,我們即予驅逐。”

1945年10月起一年間,傅作義經歷歸綏包頭之戰、大同集寧之戰等大小戰役,終於基本佔領綏遠省全境,打通綏遠與山西之間的聯繫。蔣介石意識到,傅作義部隊是北方最具有戰鬥力的集團,可以用來扭轉戰局。1946年10月底,傅作義得到夢寐以求的出兵機會,一舉攻佔“第二紅都”張家口。這一次佔領也成為國民黨軍全線進攻的最高潮,11月12日,張家口易手第二天,蔣介石便挾勝利之勢,宣佈召開國民大會,準備通過憲法、選舉總統。

傅作義的努力得到了豐厚報答,他被蔣介石晉升為掌管察、綏兩省的張垣綏靖公署主任,實現抗戰勝利之初的謀劃。他的兵力從抗戰勝利之初的2個軍7個師擴充到3個軍13個師、旅,並通過繳獲日軍和收編偽軍裝備,建立起炮兵、戰車、汽車等獨立部隊。

1946年12月,國民政府以傅作義戰功卓著,授予國光勳章一枚。這是國民政府設置的最高級軍事勳章,位階在青天白日勳章之上,此前只授予過蔣介石一人,此後直至國民黨政權在大陸崩潰為止,也只有傅作義一人獲得。

在友軍的潰敗中入主北平

傅作義走上人生巔峰的時候,國民黨軍在平津冀的負責人、保定綏靖公署主任孫連仲正在苦苦掙扎。由於平漢鐵路、津浦鐵路遲遲不能打通,經濟往來、兵員補給和物資運輸只能靠空運、海運維持,平津市面貿易蕭條,河北省府稅收稀疏。往日繁華都市、富饒田野,如今支撐起來的局面尚不如傅作義治下的偏遠塞北。

1947年10月,解放軍攻佔石家莊,國共兩軍分界線向北推進數十公里,直逼孫連仲的駐節地保定,平津震動,南京震驚。蔣介石檢討華北戰局,認為不利的癥結在於軍權不統一、兵力不能統一調配。傅作義近在張家口,有能力出兵向東增援遼寧、向西救援陝北,卻沒有應援華北,真是咄咄怪事。於是,蔣介石親飛北平,召集軍事會議,決定成立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傅作義順理成章成為總司令。

昔日“華北王”傅作義如何崛起 論戰績在國民黨軍中到底能排第幾

傅作義與蔣介石

北平軍事會議之後,傅作義回到張垣,曾對部下說“我們不能到北平去”,但當權位、地盤實實在在擺在面前,他也只能像一匹被套上了籠頭的駿馬,從此一去不回。12月5日,傅作義在張家口通電就職總司令。12月20日,傅作義率幕僚人員抵達北平,選擇平西五棵松作為駐地,正式掛牌辦公。

傅作義的總司令部管轄河北、綏遠、察哈爾、熱河四省及北平、天津兩特別市,所轄部隊共計12個軍51個師、旅,連同直屬部隊、後勤機關和地方武裝共計40萬人。在全國範圍內,與傅作義平起平坐的總司令也只有東北、徐州和華中三位而已。南京國防部原本想將山西也劃到傅作義麾下,傅作義念及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是舊日長官,不好對他發號施令,斷然拒絕了。

1930年代傅作義在綏遠艱苦奮鬥的時候,目睹過宋哲元如何通過入主平津,將2萬多人的第29軍迅速擴充為10萬人的軍事集團。今天的傅作義權勢更大、兵力更多,顯然會有更多的機會擺在面前。

如今,傅作義手裡有暢通的平綏鐵路、平津鐵路,有天津塘沽港,可以將兵力在包頭到天津800公里之間運轉自如,或退入西北、或出海南下,都毫無阻滯。經濟上,也可以將察綏特產和平津工業產品在兩地之間交易,繁榮市面、保障稅收。傅作義有充足的自信,認為自己的戰略一旦落實,平津局勢穩定下來,整個華北勢必成為自己最可靠的基地。

就任之初,傅作義在新聞發佈會上承認“過去,國軍處於被動地位”,但是他要“今後將改取主動,決定反守為攻”“扭轉過去想打打不上,不打又捱打的被動局面”。入主北平僅5天,1947年12月25日,傅作義便集結4個軍,準備於3天后出動打擊在易縣地區活動的解放軍部隊。

隨後的事態發展出乎預料。在傅作義預計全面出擊的前一天,12月27日夜,解放軍搶先出擊,發動十萬民工破壞了津浦、平漢、北寧、平綏四條鐵路交通,同時出兵圍攻徐水縣城,擾亂了傅作義的作戰計劃。雙方沿平漢鐵路幾度追逐,傅作義最終未能實現預定目標,從綏遠一路帶出來的心腹部隊新編第32師還遭到重創,愛將、第35軍軍長魯英麟自殺。

成為華北王以來的第一仗以損兵折將告終,是個頗不吉利的開始。傅作義縱橫塞北,從未遇到這樣的洩密情況。他雖然從軍事上進行了深刻總結,卻未曾想清楚,進入北平之後,他的小團體快速擴張為兼及不同派系、多個軍種的龐大集團,此前依託軍校同學、山西同鄉和自己培養的“家生駒子”為核心的指揮模式已經無法複製,遭遇挫折乃至失敗在所難免。

這一仗也給瞭解放軍方面很大的信心,認為“要正確地認識傅作義,不要輕傅,也不要恐傅。傅作義比其他敵人有若干不同的特點,也有很多致命的弱點,同其他敵人一樣,傅作義到底是會被我們殲滅的”。

傅作義更不曾料到,女兒傅冬菊已經成為共產黨地下黨員,每次前來探望後都會向組織彙報其父的情緒細節。像任何一個驟然做大的公司一樣,新掛牌的傅記集團距離崩潰而剩下的時間,也已經不多了。

以傅作義的戰績在國民黨軍中到底能排第幾?

傅作義一生最得意的戰線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涿州保衛站,以7000多人打敗了張學良親自指揮的奉軍主力數萬人,此時的張在當時可算是軍閥中的名將。但失去郭之後,張已經是華而不實。

二是百靈廟之戰,不過此次戰役,傅主要是居中指揮,而非直接指揮官。而且整個綏遠在抗戰期間並未見什麼大的戰役,因為這裡本身就不是日軍進攻重點。

三是解放戰爭初期的大同集寧戰役以及冀中穿心戰,但在此期間,國軍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有許多出色戰役,顯然共軍經過八年抗戰,從游擊戰正過渡到正規運動戰中,還很不適應。

以上我們詳細分析一下傅的戰績與相同職務或層次國軍軍官相比如何,按抗戰時期一軍之長相比,因為綏遠雖然是一個小戰區,但實力相對有限是事實,而解放戰爭可按一個戰區剿總正副長官或省主席的檔次來對比,而沒擔任過戰區負責人的何應欽顧祝同就算了,而孫立人張靈普抗戰中只是一個師長,解放戰爭中也只是一個軍長也算了。

首先,東北的杜聿明戰線無論是抗戰還是解放戰爭初期都好過傅,杜在抗戰中有崑崙關戰役作底子,解放戰爭曾經一路將林彪從錦州打到了哈爾濱

其次,中原的劉峙,雖然被稱為一隻豬,但解放戰爭初期以三十萬大軍圍攻五六萬人的中原解放軍也算是一個戰功,只是成績有限,抗戰中更是長腿將軍,顯然不如傅遠矣,當然劉峙有一項是其他人不俱備的,就是他曾經在中原大戰中真正打敗過傅作義。所以算是半斤八兩吧。

第三,山東省主席 王耀武,王在抗戰中率領七十四軍是能夠打硬仗的,而且規模是傅不可想象的,百靈廟戰役跟王的戰績相比,就是游擊戰的水平。而解放戰爭初期王部也是曾經打得陳毅一路敗北,所以王耀武仍然強於傅作義。

第四,薛嶽,抗戰成績傅拍馬也追不上,但解放戰爭薛是一踏胡圖,不提也罷,但薛嶽光任抗戰成績就強於傅,大家應該不會否認吧。

第五,李白,這個只能算一個,因為李或掌兵權另一個必定要進中央,而無法同時出現在戰場上。在抗戰中有李的臺兒莊,一臺頂一百個百靈廟,而白崇禧一直到解放戰爭後期仍然可以讓林彪吃大虧,戰績不是吹的,而且李白二個在北伐中的戰績也可以強化二個的戰績。

第六個胡宗南,雖然大家都罵他是草包,但不可否認,在北伐及軍閥混戰中,胡的戰績不錯,在劉峙指揮下曾經打敗過傅。在抗戰中,胡雖然參戰不多,但也有表現,只是解放戰爭表現太差,遠遜於傅是一定的。

第七個是陳誠,陳誠雖然論身份遠比傅要高,但是可惜抗戰中成績一般,解放戰爭更是將東北一副好棋給打慘了,陳誠遠不如傅是一定的。

第八個是閆錫山,無論何時戰績,這個傅的老上司都差得遠

第九個是馬步芳,論內戰有打敗孫殿英(綏遠抗戰曾經力抗日軍)、紅四的成績,論抗戰,只派出一個師,自己沒參加可以不算,但解放戰爭也打得彭總吃了幾次大虧,跟傅相比,應該算是半斤八兩吧

第十個是衛立煌,論內戰與抗戰戰績遠強於傅,解放戰爭前期沒參加,等他參加了,大勢以去,但以衛立煌在內戰與抗戰中的戰績,仍然要強於傅。

所以歸納一下,論戰績,僅身份相同的至少杜聿明、薛嶽、李白、王耀武、衛立煌是強於傅的,而劉峙、馬步芳可以跟他算半斤八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