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华北王”傅作义如何崛起 论战绩在国民党军中到底能排第几

傅作义是民国史上响当当的一方诸侯,曾坐拥40万兵马,以及河北、察哈尔、绥远、热河、北平、天津四省两市地盘。他的名字虽不能止小儿夜啼,也能让对手顾虑三分。

昔日“华北王”傅作义如何崛起 论战绩在国民党军中到底能排第几

但在老北京市民眼里,傅作义只是个在北京城周边打转的角色。1920年代在涿州抗击过东北军,1930年代在京北和绥东打过日本鬼子,抗战胜利后又打到了张家口。到1947年底,他竟然有了入主北京城的资格。

傅作义究竟是如何崛起,一步步成为“华北王”的?

从晋南走向塞北

晚清军事改革给民国留下了完整的军官养成体系,傅作义是这条军官生产线制造的优质产品。他是山西南部黄河边上的荣河县人,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按当地人的说法“看你这个娃子属羊的,长大一定是当兵吃粮的”,长大后的傅作义果真选择从戎。但身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他要走的路已经不是考取武举或者入营当兵博功名,而是全面现代化的教育模式。

宣统元年(1909年),傅作义考入山西陆军小学堂。进入民国后,他升入清河陆军第1中学、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5期,到1918年毕业,花了整整9年时间成为一名合格的步兵少尉。但是,北洋政府把这套前朝军官养成体系当作遗产看待,军队高层极为排斥军校学生,认为“知识越多胆子越小”。傅作义们只得回到故乡自寻出路。所幸,山西督军阎锡山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懂得军校学生的价值,傅作义和三十几名同学投奔到他的麾下。

从1918年进入晋绥军到1945年抗战胜利,傅作义27年的军旅生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18年到1925年,傅作义作为阎锡山麾下的部队长,眼里只有切实遵从命令,对训练、内务、演习等一切指示力争做到最好。如果把阎锡山集团比喻为一家公司,傅作义就是兢兢业业的业务经理,全心全意扑在事业上,上级指哪儿就打哪儿。乘阎锡山扩充晋绥军的东风,傅作义的努力得到了充分的回报,以少尉排长起步,7年连升6级,担任中将师长时年仅30岁。

第二阶段是1925年到1930年,傅作义历任中将师长、军长和总指挥,已经相当于公司部门总监,可以带队伍独挡一面。他在练兵和管理上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尝试在严格训练之外,兼用政治教育和思想工作塑造官兵思想,同时在选官用将上投入更多的心思,打造只忠于自己的亲信部属、“家生驹子”。

傅作义的名字为北京人乃至全国所周知,正在第二阶段。1927年,阎锡山通电加入广州国民政府,就任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出师参加北伐,对付在北京自称大元帅的奉军领袖张作霖。傅作义身为晋绥军第4师师长,率七千官兵取道山间小路,迂回抢占涿州,切断平汉铁路,扰乱奉军南北联络。少帅张学良亲率五万之众反扑,围攻涿州三个月,未能打下城池。

虽然战事最终以傅作义投降告终,但他从此名声大振,“晋绥军善守”也成军界共识。清末护理过两江总督的名士樊增祥赋诗称赞:“十六年来千百战,英雄吾爱傅将军。”奉军上下对傅作义极为敬佩,张作霖亲自召见,许以军长之职,不仅允许投降的晋绥军第4师保持建制、不用缴械,还代为垫付了该师积欠涿州商民的25万元款项。奉军撤离平津时,被软禁的傅作义当机立断,还说服了天津市警察局长支持他,打出“天津警备司令”的名号,为阎锡山抢占了这座华北第一大城市。

有胜就有败,1930年,阎锡山联合冯玉祥、李宗仁掀起反对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傅作义作为阎锡山的第2路军总指挥攻略山东,初期长驱直入、一路顺风,将韩复榘的队伍驱逐到了胶东。但他和山西子弟兵想象不到,蒋方增援上来的广东部队第19路军不但战斗力强,还可以靠全军游泳渡过大江大河一路迂回。结果,傅作义侧背受敌,一败涂地,带领残兵狼狈逃回山西。

中原大战失败后,傅作义随晋绥军投降蒋介石。吉人自有天相,当年曾在涿州对战的张学良,作为蒋介石的盟友负责收编晋绥军。张学良对傅作义极为欣赏,不仅保留其兵权,使其成为山西军队仅有的4名军长之一,还任命傅作义为代理绥远省主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阎锡山返回山西重掌大权,傅作义正式担任绥远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第35军军长,从此迈入军旅生涯第三阶段。

这年他才36岁,正是创业大好年华。从他的地位和实力来看,已经相当于成为阎记公司高管,独掌一家全资子公司了。

艰苦经营绥远

摊开绥远地图,自东向西,从集宁、归绥、 包头一直到黄河拐弯处的临河,可以拉出一 条直线。这是绥远经济、政治和交通的主轴, 线北是绵延的阴山山脉,线南是黄河及草原 地区,蒙古包、村落、王公府邸和喇嘛庙散落 其间。从清代开始,绥远的经济已与山西结成 一体,每年都有大批山西商人到绥远采购牛、 羊、马、骆驼和成品皮货,销售茶、盐、铁器、生 活用品和珠宝首饰,并开设银庄为同乡商号 和蒙古王公提供贷款服务。

昔日“华北王”傅作义如何崛起 论战绩在国民党军中到底能排第几

傅作义上任之时,绥远受军阀混战影 响,土匪横行、商路瘫痪,山西商人经营艰 难,省政府靠平市官钱局(相当于省银行) 滥发货币维持,其“平市票”价值大跌,财 政逐年积欠,几无建设可言。到任后,傅作 义充分发挥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优势,一 方面派兵清剿土匪、恢复交通,保障商旅贸 易往来,从中获取厘金税费;另一方面礼贤 下士,高薪从外省引进专业人士整理财政 金融,甚至不惜以军费为储备金保证平市票 兑现,阻止票价继续下跌,稳定市场秩序。

随后,傅作义引入外部资本,以“就地 取材,造产救国”为口号,兴建羊毛毯织造 工厂、电力磨粉厂等企业,同时大力推广优 良农业作物品种,提升粮食产量;举办产马比赛和赛马会,推动马匹繁殖以保障军用; 修筑公路、兴办汽车公司、架设通信线缆, 畅通省内联系往来。通过几年努力,绥远财 政大为好转。

到1937年,省府库存大洋84万元、白银210万两, 平市官钱局副经理王漳认为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绥远政治、 经济开展的黄金时代”。

同其他华北地方军政长官一样,傅作 义是日本方面威逼利诱的对象。和态度暧昧的宋哲元等人不同,傅作义始终站在国民 政府一边,不但明确拒绝参加日本特务土 肥原贤二组织的“华北自治运动”,还积极 出兵抗击日伪军进犯。1933年,傅作义派兵 参加长城抗战,在怀柔抗击日军。1936年更 是主动出击,在百灵庙、红格尔图一举击溃 日本关东军支持的叛乱伪军。

阎锡山在不断的失败与再起之中,养 成一套驾驭部下的权谋手腕,晋绥军将领 中不堪忍受而出走者大有人在。已经独掌一 方、颇受蒋介石赏识的傅作义尤其受阎锡山 顾忌,时常受到敲打。1937年“七七”事变 后,日军同时进犯绥远、山西,阎锡山却严 令傅作义弃绥保晋,率军回到山西作战。傅 作义在忻口、太原与日军厮杀,眼看子弟折 损沙场、坐视绥远各县市沦陷、多年心血毁 于一旦,却无可奈何。

1938年4月,傅作义终于得到机会,借 口执行阎锡山“反攻太原”命令,从吕梁山 区出发,绕过太原,北渡黄河返回绥远。此 时,绥远大部已经落入日本驻蒙军及其扶持 的伪蒙疆政权手中。但傅作义毫不气馁,从 边角发力,打下绥西黄河边上的临河作为 根据地,重新树起省政府大旗,整理财政、 兴修水利、清查田亩、兴办教育,将其营建 为坚持抗战的大本营。

蒋介石也给予傅作义极大的支持,任 命他为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使其可以脱离 阎锡山第2战区的控制。中央还在财政上进 行援助,并从甘肃、陕西划拨壮丁补充傅作 义的队伍。

回到绥远之后,傅作义依靠不到5万的 兵力与日伪军多次作战,并呼应中央的1939 年冬季攻势,一度反攻进入包头,战斗中击 毙骑兵第14联队联队长小林一男大佐,取得了著名的“五原大捷”,再度声震全国。傅 作义本人也获颁青天白日勋章。

抗战期间,傅作义总结自己带兵从政 多年经验,凝聚为“奋斗”理念,推广到行 政机关和部队的每个层级。总部办的报纸 称为“奋斗日报”,开设的剧团称为“奋斗剧 团”,各部队一直到连都要在驻地设置“奋 斗室”作为教育官兵的场所,连为军官开设 的子弟学校都称为“奋斗小学”。傅作义精 心训练之下,他统帅的部队早已脱离晋绥军 “善守不善攻”的风格,形成令出必行的作 风和死不旋踵的精神。

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日子里,傅作义一 面苦练兵马与日伪军正面对峙,一面派遣 挺进纵队和游击县长挺进敌占区扰乱其后 方,等待反攻和胜利的那一天。

通过胜利受降坐大

1945年8月10日傍晚7时许,傅作义总部开办的奋斗日报社率先接到了日本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准备向盟军投降的电讯。值班编辑连忙带上电讯稿跑到长官部,在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傅作义。傅作义看完电讯,嘱咐“叫电台把所有的电讯收一份就译一份,不断给我送来”,兴奋得把自行车扔到一旁,甩开大步向长官部走去。

消息逐渐扩散开来。陕坝街上刚有人燃放爆竹时,还有警察纳闷“谁耍枪走了火”?很快,街头涌满了人群,水果摊贩都宣布随便吃、不要钱。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迎来胜利曙光。傅作义入主绥远时人到壮年,踌躇满志要造福一方。如今,他已经到50岁的知天命之年,要寻机走出绥远了。

当天晚上,傅作义召集骨干研究受降接收事宜,决定不待蒋介石指示,直接出兵收复绥远省沦陷区,并抢先接收察哈尔省。平绥铁路经过察哈尔通向北平,省会张家口又是关外商品集散中心,拿下该省就打开了通往华北与东北的大门,将给贫瘠的绥远以更大的发展空间,并将带给傅作义继续向外扩张的机会。

会议之后,傅作义所部先锋立即从绥西东进,主力各军、各师和各机关随后陆续出发,原本熙熙攘攘的陕坝市区顿时冷清了下来。几天后,傅作义宣布停用第8战区副司令长官名义,启用国民政府新授予的第12战区司令长官名义,以独立的战区统帅身份开始新征程。

8月13日,傅作义部进入包头,19日进入省会归绥。8月22日,傅作义本人抵达归绥,重新入主作为省政府兼战区司令长官部驻地的前绥远将军署大院。9月28日,第12战区在归绥举行受降仪式,傅作义接受日军驻蒙军代表、参谋长中川留雄少将投降。曾经与傅作义对抗了近十年的伪蒙古军领袖的德王和李守信,也乖乖将军队交给傅作义改编。

战场之外不与对手为敌,是傅作义从政的一贯信条,为他博取了极大利益。他反对过蒋介石,但蒋介石信任他。他和张学良交过手,但张学良欣赏他。汪伪高层周佛海的日记里,有傅作义派人到南京的记录(1942年5月7日)。前日本驻蒙军司令官根本博中将也对傅作义惺惺相惜,1949年他突然从日本偷渡到中国,自称是被傅作义邀请而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傅作义与八路军相处融洽,所部甚至有“七路半”的绰号,但在胜利后关系迅速恶化。傅部师长安春山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绥远是中央划给我们接收的范围,八路军要抢着去接收,这时绝对不能让的……因此遇上八路军,他不犯我,我也不犯他,各走各的路。如果他们阻止我们接收绥远,我们即予驱逐。”

1945年10月起一年间,傅作义经历归绥包头之战、大同集宁之战等大小战役,终于基本占领绥远省全境,打通绥远与山西之间的联系。蒋介石意识到,傅作义部队是北方最具有战斗力的集团,可以用来扭转战局。1946年10月底,傅作义得到梦寐以求的出兵机会,一举攻占“第二红都”张家口。这一次占领也成为国民党军全线进攻的最高潮,11月12日,张家口易手第二天,蒋介石便挟胜利之势,宣布召开国民大会,准备通过宪法、选举总统。

傅作义的努力得到了丰厚报答,他被蒋介石晋升为掌管察、绥两省的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实现抗战胜利之初的谋划。他的兵力从抗战胜利之初的2个军7个师扩充到3个军13个师、旅,并通过缴获日军和收编伪军装备,建立起炮兵、战车、汽车等独立部队。

1946年12月,国民政府以傅作义战功卓著,授予国光勋章一枚。这是国民政府设置的最高级军事勋章,位阶在青天白日勋章之上,此前只授予过蒋介石一人,此后直至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崩溃为止,也只有傅作义一人获得。

在友军的溃败中入主北平

傅作义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国民党军在平津冀的负责人、保定绥靖公署主任孙连仲正在苦苦挣扎。由于平汉铁路、津浦铁路迟迟不能打通,经济往来、兵员补给和物资运输只能靠空运、海运维持,平津市面贸易萧条,河北省府税收稀疏。往日繁华都市、富饶田野,如今支撑起来的局面尚不如傅作义治下的偏远塞北。

1947年10月,解放军攻占石家庄,国共两军分界线向北推进数十公里,直逼孙连仲的驻节地保定,平津震动,南京震惊。蒋介石检讨华北战局,认为不利的症结在于军权不统一、兵力不能统一调配。傅作义近在张家口,有能力出兵向东增援辽宁、向西救援陕北,却没有应援华北,真是咄咄怪事。于是,蒋介石亲飞北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成立华北“剿匪”总司令部,傅作义顺理成章成为总司令。

昔日“华北王”傅作义如何崛起 论战绩在国民党军中到底能排第几

傅作义与蒋介石

北平军事会议之后,傅作义回到张垣,曾对部下说“我们不能到北平去”,但当权位、地盘实实在在摆在面前,他也只能像一匹被套上了笼头的骏马,从此一去不回。12月5日,傅作义在张家口通电就职总司令。12月20日,傅作义率幕僚人员抵达北平,选择平西五棵松作为驻地,正式挂牌办公。

傅作义的总司令部管辖河北、绥远、察哈尔、热河四省及北平、天津两特别市,所辖部队共计12个军51个师、旅,连同直属部队、后勤机关和地方武装共计40万人。在全国范围内,与傅作义平起平坐的总司令也只有东北、徐州和华中三位而已。南京国防部原本想将山西也划到傅作义麾下,傅作义念及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阎锡山是旧日长官,不好对他发号施令,断然拒绝了。

1930年代傅作义在绥远艰苦奋斗的时候,目睹过宋哲元如何通过入主平津,将2万多人的第29军迅速扩充为10万人的军事集团。今天的傅作义权势更大、兵力更多,显然会有更多的机会摆在面前。

如今,傅作义手里有畅通的平绥铁路、平津铁路,有天津塘沽港,可以将兵力在包头到天津800公里之间运转自如,或退入西北、或出海南下,都毫无阻滞。经济上,也可以将察绥特产和平津工业产品在两地之间交易,繁荣市面、保障税收。傅作义有充足的自信,认为自己的战略一旦落实,平津局势稳定下来,整个华北势必成为自己最可靠的基地。

就任之初,傅作义在新闻发布会上承认“过去,国军处于被动地位”,但是他要“今后将改取主动,决定反守为攻”“扭转过去想打打不上,不打又挨打的被动局面”。入主北平仅5天,1947年12月25日,傅作义便集结4个军,准备于3天后出动打击在易县地区活动的解放军部队。

随后的事态发展出乎预料。在傅作义预计全面出击的前一天,12月27日夜,解放军抢先出击,发动十万民工破坏了津浦、平汉、北宁、平绥四条铁路交通,同时出兵围攻徐水县城,扰乱了傅作义的作战计划。双方沿平汉铁路几度追逐,傅作义最终未能实现预定目标,从绥远一路带出来的心腹部队新编第32师还遭到重创,爱将、第35军军长鲁英麟自杀。

成为华北王以来的第一仗以损兵折将告终,是个颇不吉利的开始。傅作义纵横塞北,从未遇到这样的泄密情况。他虽然从军事上进行了深刻总结,却未曾想清楚,进入北平之后,他的小团体快速扩张为兼及不同派系、多个军种的庞大集团,此前依托军校同学、山西同乡和自己培养的“家生驹子”为核心的指挥模式已经无法复制,遭遇挫折乃至失败在所难免。

这一仗也给了解放军方面很大的信心,认为“要正确地认识傅作义,不要轻傅,也不要恐傅。傅作义比其他敌人有若干不同的特点,也有很多致命的弱点,同其他敌人一样,傅作义到底是会被我们歼灭的”。

傅作义更不曾料到,女儿傅冬菊已经成为共产党地下党员,每次前来探望后都会向组织汇报其父的情绪细节。像任何一个骤然做大的公司一样,新挂牌的傅记集团距离崩溃而剩下的时间,也已经不多了。

以傅作义的战绩在国民党军中到底能排第几?

傅作义一生最得意的战线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涿州保卫站,以7000多人打败了张学良亲自指挥的奉军主力数万人,此时的张在当时可算是军阀中的名将。但失去郭之后,张已经是华而不实。

二是百灵庙之战,不过此次战役,傅主要是居中指挥,而非直接指挥官。而且整个绥远在抗战期间并未见什么大的战役,因为这里本身就不是日军进攻重点。

三是解放战争初期的大同集宁战役以及冀中穿心战,但在此期间,国军无论进攻还是防守都有许多出色战役,显然共军经过八年抗战,从游击战正过渡到正规运动战中,还很不适应。

以上我们详细分析一下傅的战绩与相同职务或层次国军军官相比如何,按抗战时期一军之长相比,因为绥远虽然是一个小战区,但实力相对有限是事实,而解放战争可按一个战区剿总正副长官或省主席的档次来对比,而没担任过战区负责人的何应钦顾祝同就算了,而孙立人张灵普抗战中只是一个师长,解放战争中也只是一个军长也算了。

首先,东北的杜聿明战线无论是抗战还是解放战争初期都好过傅,杜在抗战中有昆仑关战役作底子,解放战争曾经一路将林彪从锦州打到了哈尔滨

其次,中原的刘峙,虽然被称为一只猪,但解放战争初期以三十万大军围攻五六万人的中原解放军也算是一个战功,只是成绩有限,抗战中更是长腿将军,显然不如傅远矣,当然刘峙有一项是其他人不俱备的,就是他曾经在中原大战中真正打败过傅作义。所以算是半斤八两吧。

第三,山东省主席 王耀武,王在抗战中率领七十四军是能够打硬仗的,而且规模是傅不可想象的,百灵庙战役跟王的战绩相比,就是游击战的水平。而解放战争初期王部也是曾经打得陈毅一路败北,所以王耀武仍然强于傅作义。

第四,薛岳,抗战成绩傅拍马也追不上,但解放战争薛是一踏胡图,不提也罢,但薛岳光任抗战成绩就强于傅,大家应该不会否认吧。

第五,李白,这个只能算一个,因为李或掌兵权另一个必定要进中央,而无法同时出现在战场上。在抗战中有李的台儿庄,一台顶一百个百灵庙,而白崇禧一直到解放战争后期仍然可以让林彪吃大亏,战绩不是吹的,而且李白二个在北伐中的战绩也可以强化二个的战绩。

第六个胡宗南,虽然大家都骂他是草包,但不可否认,在北伐及军阀混战中,胡的战绩不错,在刘峙指挥下曾经打败过傅。在抗战中,胡虽然参战不多,但也有表现,只是解放战争表现太差,远逊于傅是一定的。

第七个是陈诚,陈诚虽然论身份远比傅要高,但是可惜抗战中成绩一般,解放战争更是将东北一副好棋给打惨了,陈诚远不如傅是一定的。

第八个是闫锡山,无论何时战绩,这个傅的老上司都差得远

第九个是马步芳,论内战有打败孙殿英(绥远抗战曾经力抗日军)、红四的成绩,论抗战,只派出一个师,自己没参加可以不算,但解放战争也打得彭总吃了几次大亏,跟傅相比,应该算是半斤八两吧

第十个是卫立煌,论内战与抗战战绩远强于傅,解放战争前期没参加,等他参加了,大势以去,但以卫立煌在内战与抗战中的战绩,仍然要强于傅。

所以归纳一下,论战绩,仅身份相同的至少杜聿明、薛岳、李白、王耀武、卫立煌是强于傅的,而刘峙、马步芳可以跟他算半斤八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