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城社會消費超4000億:成都上升快,北方城市普遍靠前

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最近成為一個熱點。

近日,國家發佈“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若干意見”,為促進消費提質升級繪製“藍圖”。《意見》提到,建設若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推進海南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建設。

要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除了國際化程度要高以外,自身的城市人口、城市經濟體量和消費體量至關重要。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評判一個城市消費中心度的重要指標。

對45個一二線城市、部分經濟總量大的三線城市的統計梳理發現,至2017年,有11個城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了5000億大關。從社消與GDP的比值來看,北方城市普遍更靠前。

表1:45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

19城社會消費超4000億:成都上升快,北方城市普遍靠前

上海超北京躍居榜首

2017年,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1830.27億、同比增幅8.1%,居全國城市排名第一位

上海商貿行業就業人數超過325萬人,貢獻全市近四分之一的就業崗位。

去年上海商業載體紛紛加快轉型,有超過50個市區兩級商圈、超220個城市商業綜合體、67條特色商業街區。去年,上海全市商業綜合體商業建築面積達到1600萬平方米,銷售規模超過1500億元,客流量超過21億人次。

同期,北京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575.4億元,增長5.2%,位居第二。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這也是多年來上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超越北京,位居全國第一。

上海和北京之外,其他城市都尚未突破萬億大關。不過,位居第三的廣州去年社消總額已經達到了9403億元。預計,今年有望成為第三個社消總額突破萬億大關的城市

儘管近幾年,廣州在金融和互聯網上不如另外三個一線城市亮眼,但在消費力方面,廣州第三的位置仍十分穩固。

一方面,作為千年商都,廣州是華南地區的商業、交通、經濟、教育、文化等中心,有大量的專業批發市場,商貿物流業十分發達。另一方面,素有“食在廣州”之稱,廣州在食品菸酒類的消費支出要比北京深圳高出不少。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吃在廣州,廣州對美食消費意願強烈,宵夜可以吃到很晚,所以吃喝花銷就比較大。這裡面的一大原因是,廣州的房價相對沒其他一線城市那麼高,可以在居住以外的其他方面多些花銷。

成都快速上升 深圳僅列第七

北上廣之後,來自西部的直轄市重慶去年的社消總額達到了8068億元,位居第四。不過,重慶雖然是直轄市,但總面積達到了8.24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了3000多萬,相當於一箇中等省份。人口基數大,所以社消總額也高。

重慶之後,

另一個西部城市成都上升的步伐也非常快,去年成都的社消總額達到了6404億元,位居第五。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5年,成都的社消總額還僅位列第八位,兩年時間就超過了天津、深圳和武漢,上升至第五。

成都社消總額的快速增長,除了經濟快速增長、人口流入加快外,也跟成都自身轄區的擴張有一定關係。2016年,簡陽市正式劃歸成都代管。轄區擴張後,社消總量也隨之擴大。

在重慶、成都、武漢快速增長的同時,作為四大一線城市之一的深圳,社消總額僅位列第七,僅相當於京滬的一半,廣州的三分之二,也不如重慶、成都、武漢等中西部大城

深圳的社會總額低,一方面與深圳作為非省會城市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地緣因素有關。由於深圳靠近香港,出入香港購物十分方便,很多深圳人經常往返香港購物,尤其是一些奢侈品、電子產品等基本是到香港購買。

在深圳之後,天津、杭州、南京、蘇州位居屬於5000億梯隊。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天津的社消總額高居全國第五,但近兩年,隨著整體經濟增速趨緩,天津的社消增速也隨之走低,2017年這一增速僅為1.7%,社消總量退至第八,並且與身後的杭州、南京領先優勢已經非常小。

在11個超過5000億大關的城市之後,長沙、青島、西安、福州、濟南、鄭州、寧波、哈爾濱這8個城市則屬於4000億梯隊。也就是說,去年共有19個城市的社消總額超過了4000億大關。

消費貢獻率:省城、北方城市更高

從消費對城市經濟的貢獻度來看,社消總額/GDP 是一個很好的參照指標。從這個指標看,在統計的45個城市中,有13個城市超過了50%,主要是來自東北、華北和西南地區,也就是說這些城市的人更敢消費。

數據顯示,瀋陽的社消佔比達到了68%,是榜尾的深圳的兩倍多。哈爾濱的社消佔比位居第二,也達到了61%。此外,西安、濟南、呼和浩特、蘭州、太原、石家莊、大連的社消佔比都超過了50%。

另一方面,南方沿海城市經濟發達,對投資置業的需求更為強烈。丁長髮說,南方沿海城市的房價普遍比東北、山東等地高,東北哈爾濱、瀋陽等地幾套房子才相當於深圳、廣州一套房子。在高房價和高槓杆之下,南方沿海城市的居民消費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相比之下,在榜尾端,深圳社消總額佔GDP的比重僅為26.8%,蘇州、無錫、廈門、佛山、東莞、常州、南通等南方城市也都比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改革開放以來,憑藉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蘇州、無錫、佛山、東莞、常州等城市快速崛起。不過相比GDP,這些城市社消總量在全國的位次,普遍要比GDP在全國的位次低不少。

例如,去年蘇州GDP總量達到了1.73萬億元,在江蘇位居榜首,領先第二名的南京較大的距離,但在社消總量方面,省會城市南京穩居第一。

也就是說,省會城市仍是各省、各區域絕對的消費中心

非省會城市在社消佔比方面,普遍與省會城市、直轄市有較大的距離。

以武漢為例,目前武漢到咸寧、鄂州、孝感等周邊城市均有便捷的城際軌道相連,加上市內逐漸便利的地鐵線與動車站相連,武漢與周圍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來自鄂州的楊先生說,一到週末,大量的鄂州人會跑到武漢來消費,週日下午坐城際列車回去。“這對我們鄂州的商業消費產生了較大的衝擊。”

相比之下,一些經濟總量較大的非省會城市,產業結構以工業製造業為主,消費比省城要遜色不少。丁長髮說,這些製造業大市的中心城區人口規模較小,城市的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和產品普遍不如省會城市,也導致他們的消費不如省會城市。

19城社會消費超4000億:成都上升快,北方城市普遍靠前

消費結構對比:北京深圳多花在住,廣州成都多用於吃

日前對11個一二線城市城鎮居民的人均居住支出及人均消費支出等數據的統計梳理發現,目前大城市的居住支出佔比差異較大,北京和深圳都超過了30%,其中北京高達37%左右。

統計的11個城市包括北京、深圳、廣州、杭州、蘇州、寧波、天津、成都、無錫、佛山、青島(上海數據空缺)。需要說明的是,部分大城市缺乏公開的數據,在此沒有納入統計。另外青島是2017年上半年的數據。佛山和深圳的數據是2017年全年數據進行折算而成。由於這三地的數據為2017年數據,因此與其他城市存在一定的差異。

北京、深圳居住支出高

消費支出指住戶用於滿足家庭日常生活消費需要的全部支出,包括用於消費品的支出和用於服務性消費的支出。根據用途不同,消費支出可劃分為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八大類。其中,居住支出指與居住相關的支出,包括房租、水、電、燃料、物業管理等方面的支出,也包括自有住房折算租金。

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居住消費支出2157元,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2.4%。從11個城市的數據,有7個城市超過了這一比例,其中,北京和深圳的這一比例超過了30%,這兩地居住支出絕對值也位居前兩名

這其中,北京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1216元,同比增長7.0%。在八項消費構成中,人均居住支出7820元,同比增長23.5%;人均居住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高達36.9%。這兩項數據在統計的11個城市中都是遙遙領先。

北京之後,深圳去年半年的人均居住支出為5890元,預計今年上半年超過了6000元大關,居住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也達到了30.7%

北京和深圳之後,其他城市的這一比例均位於20%到26%之間。其中,同處江南的蘇杭這一比例都達到了26%。

廣州、成都飲食消費多

作為一線城市,廣州居住支出不僅遠不及北京、深圳,也低於長三角的杭州和蘇州。數據顯示,

上半年,廣州人均居住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23.5%,低於北京深圳,也比蘇杭低了2.5個百分點。

不過,在居住支出佔比較低的同時,廣州在食品菸酒類的消費卻在11個城市中遙遙領先,達到了6724元,比北京高出了2600多元。食品菸酒類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高達32.1%,在11個城市中位列第三。

與廣州類似,成都的這一系數達到了32.8%,在11個城市中最高,佛山和青島也分別達到了32.5%和31.5%。

吃在廣州,廣州對美食消費意願強烈,宵夜可以吃到很晚,所以吃喝花銷就比較大。這裡面的一大原因是,廣州的房價相對沒其他一線城市那麼高,就可以在居住以外的其他方面多些花銷,可能生活品質還更好。

數據顯示,除了飲食菸酒類支出,上半年廣州在教育文化娛樂類的人均支出達到了2426元,位居11個城市的首位。在生活用品及服務方面的支出也位居這11個城市首位。

也就是說,居住價格高,容易對其他消費產生擠壓效應。例如,在房價高企的二線城市廈門。上半年,廈門與消費相關的批發、零售等指標的增幅,在福建全省九地市中均排名靠後。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髮對第一財經分析,廈門的收入水平與一線城市還是有著明顯的差距,房價卻直追一線城市,住戶貸款餘額遠超住戶存款餘額,是全國居民槓桿率最高的城市之一,這樣的高槓杆率也透支了未來,使很多年輕人不得不節衣縮食,消費能力也受到較大影響

貴州省統計局日前一份調研報告指出,房價快速上漲增加居民剛性支出壓力,對汽車消費形成擠壓效應。

報告分析,近年來,全省各地房價快速上漲,作為普通家庭最大一筆剛性支出,迅速增加中低收入群體消費壓力,購房者的按揭成本增加,租房者的租金支出增長,對家庭其他消費支出形成擠壓效應。

表2:45個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與GDP比較:

19城社會消費超4000億:成都上升快,北方城市普遍靠前

19城社會消費超4000億:成都上升快,北方城市普遍靠前

《雲房優道》

異地置業專家

用底層原理剖析經濟走勢

專研城市房價梯度

關注業主房產投資回報率

傳遞城市化規律

關注中心潛力城市

西安、貴陽、環深、雲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