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跑馬=慢性自殺?不懂的請你們別瞎說

經常跑馬=慢性自殺?不懂的請你們別瞎說

自國務院46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體育產業之後,中國體育發生了一連串的大變化,尤其是馬拉松運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跑步,並且紛紛加入到馬拉松跑者的行列當中。

經常跑馬=慢性自殺?不懂的請你們別瞎說

也許會有很多不怎麼愛跑步的人會好奇,為什麼要參加馬拉松?為什麼要耗費精力去各地跑馬拉松?馬拉松到底給他們帶來了什麼?

如果有以上的疑問,請聽聽他們怎麼說:

跑者的心聲

“跑馬拉松帶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人帥了,精神了。最重要的是,藉由分享跑步故事,也讓我認識了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跑友,相當有意思。”

“無論馬拉松比賽的距離或長或短,只要你頂住那個糾結期,跑過終點線之後,你的心情愉快的程度能延續一週。”

“對於我來說,參加馬拉松就像是達成自己的一個心願。因為一直熱愛跑步,心中始終想著要達成這個成就。當我通過馬拉松終點的那一刻,我也明白了跑馬拉松的意義所在,那就是——突破自我。”

馬拉松場次直線飆升,參賽人數逐年增加

中國馬拉松運動有多火爆?我們通過一組數據就能瞭解這個情況:2017年田協註冊的賽事共257場,雖較2016年的328場略有下降,不過從整體的市場賽事數量來看,實際的馬拉松賽事多達1612場,平均每個週末有31場比賽舉行。

經常跑馬=慢性自殺?不懂的請你們別瞎說

由於馬拉松賽事數量的逐年遞增,伴隨的是跑者人數的不斷增多。從賽事數量增長推算,2017年全年路跑參賽人次(包括田協註冊賽事及非註冊賽事)約為600萬,比2016年增長100萬。

很多跑友看到這個數據,會認為中國馬拉松賽事數量和參賽人數已經夠多了。但事實上,對比歐美髮達國家的馬拉松數據,還有非常大的差距。

2017年,美國各類跑步賽事加在一起超過30000場,完賽人次達到1695萬。其中全程馬拉松1100場,完賽人次達到507600人。中國馬拉松仍然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

猝死和傷病,讓很多人不敢輕易跑馬

作為一個人口大國,為何我國的馬拉松賽事場次和參賽人數與美國的差距如此之大呢?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跑步人口和馬拉松運動滲透率差距過大。

在中國,很多人對於馬拉松運動並不是非常瞭解,認為馬拉松是一項非常危險的運動,不敢貿然嘗試。

經常跑馬=慢性自殺?不懂的請你們別瞎說

而人們對於參加馬拉松的這種擔心,也是有情可原的。近幾年來,雖然中國馬拉松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同樣也出現了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首先,最讓人忌憚的問題就是跑馬猝死事件。近幾年我國馬拉松比賽猝死事件呈上升趨勢,僅僅在2017年,媒體報道的馬拉松猝死事故就有6起,還有超過7名跑者被醫療急救人員成功挽回了性命。

其次,導致很多人不敢參加馬拉松的原因是傷病問題。由於馬拉松的比賽距離和運動時間太長,很多人認為會給身體器官帶來非常大的損耗和影響。跑者最為常見的傷病為膝傷、髂脛束綜合症、指甲脫落/變黑、水泡、足底筋膜炎等等。

經常跑馬=慢性自殺?不懂的請你們別瞎說

然而,馬拉松運動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恐怖。反而,馬拉松賽場會給跑者帶來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讓你真正愛上它。那些出現猝死和受到傷病困擾的跑者,大多數是因為對馬拉松這項運動的安全性缺少足夠了解,同時沒有做到科學訓練,才導致了不少傷病和悲劇情況的發生。

只要你對馬拉松保持一定的敬畏之心,同時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跑步水平,即使馬拉松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運動,你依然是可以征服它的。

經常跑馬=慢性自殺?不懂的請你們別瞎說

*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無意冒犯,如侵聯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