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倒闭潮”,黑科技不应“纸上谈兵”

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倒闭潮”,黑科技不应“纸上谈兵”

企业应寻找到符合自身基因的技术落地方向,摆脱资本输血。

文丨苏冶

人工智能、AR/VR、3D打印、人脸识别等黑科技是近年来技术及媒体各界关注热点,其中又以人工智能为首。自2006年深度学习算法提出,到2017年人工智能进入商业化元年,期间国内外巨头不断加注布局这个领域。据统计,2017年全球范围内有152亿美元被投入到人工智能领域,同比增加141%。在BAT等大企看来,人工智能领域有望开创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后的第三时代。然而,行业一片火热之下,却迎来了“倒闭潮”。

巨头彷徨

在人工智能领域,大多数头部企业以To B业务为主,如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依图科技等。业务模式可分为软件和硬件两方面。

软件:通过为众多小B端或平台提供人工智能打包解决方案、云平台等技术支持。

硬件:提供智能硬件产品,或将传统硬件智能化升级,将其作为数据入口,在产品生态、云平台、数据库等后端支撑下,采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数据价值,将其变现。

在众多企业中,我们将科大讯飞作为代表,以商业模式画布形式解析其模式:

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倒闭潮”,黑科技不应“纸上谈兵”

点击查看大图

从科大讯飞的业务发展路径上看,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落地后,产品都受限于平台的数据量、内容生态等方面,导致技术投入与产出比不均衡。

技术应用方面,科大讯飞选择软硬件并行的策略,不仅有技术输出,也涉足消费级硬件市场。但由于渠道和C端市场品牌影响力的限制,其目前业务核心仍为与电信运营商、政府事业单位、教育单位等领域的合作。再加之BAT巨头入局、众多中小企业玩家抢占细分领域……科大讯飞“陷入”人工智能的“巨头彷徨”期。

输血前行

诞生于1999年的语音巨头科大讯飞都面临着挑战和迷惘,更遑论一众初创企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启人工智能研发之路,相关领域发展至今,战略层面由政府主导扶持,执行层面由最初的科研所、高校转向企业为发展核心。

2016年移动互联网红利日渐枯竭,在相应技术加持下二级市场一片火热。而一级市场中,大量资金开始瞄准下一机会:人工智能。资本催生了大量初创企业,泡沫也随之涌现。

其中的原因在于,市面上部分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一些企业对“人工智能”技术层面的盲目崇拜,只着力于比拼自家论文、专利数量;另一些企业将“人工智能”视为营销噱头,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并无实质性的人工智能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迎来“倒闭潮”,黑科技不应“纸上谈兵”

人工智能,是一个To G和To B大于To C的领域,而做To G和To B业务,“信任”和“成本”比技术和产品更重要。

经历两年沉淀,缺乏资本输血的企业倒在了商业化应用道路上。2018年初统计,中美倒闭企业总数已超过50家,包括雨恒矩阵、智能万事屋等企业。

为此,市面上对于人工智能的评价出现许多不同声音。部分人士认为,人工智能目前仍处于泡沫期,市场培育尚未完成,不适合投资入场。也有乐观人士认为,2018年迎来的“倒闭潮”是整个行业走向稳定、成熟的必经之路,是市场“去伪存真”的自然淘汰机制。

无论舆论看荣或看衰,“AI+产业”的赋能模式仍然是资本目前最为青睐的项目之一。我国2010年人工智能的投资金额仅为2亿元,至2017年该金额上升至586亿元。在资本市场殷切的期盼下,各大企业的表现却有些不如人意。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商业落地100强创业公司累计产生的收入不足100亿元,90%以上的人工智能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企业应寻找到符合自身基因的技术落地方向(如智能客服、安防系统、教育平台、医学研究、智能硬件等热门领域),摆脱资本输血,避免只比拼论文数量、主导人学历等技术层面的“纸上谈兵”,才是各大企业安然度过这场“倒闭潮”的最大依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