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茅台續前緣 飛天·茅台60周年座談會舉行

9月26日,借參加第三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契機,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率隊拜訪敦煌研究院,共同舉行以“夢迴敦煌 醉美絲路”為主題的飛天·茅臺60週年座談會。

對茅臺而言,來到敦煌不是做客,而是回家與感恩。這種感恩,源於茅臺與敦煌、特別是莫高窟特殊而深厚的情感:自1958年茅臺“飛天”商標註冊至今,時光已逾六十載。

前有60年淵源,未來更加可期。雙方表示,將進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我們特別看重通過歷史、文化、人才和技術的交流,能與我們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不斷碰撞和迸發出新的火花,形成有價值、有內涵的文化產物。”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說。

敦煌茅台续前缘 飞天·茅台60周年座谈会举行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李保芳交流發言

座談會結束後,雙方互贈了紀念品。茅臺集團向敦煌研究院贈送了兩壇60斤裝的飛天茅臺酒,寓意雙方結緣60年。敦煌研究院回贈茅臺集團飛天覆制壁畫。

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敦煌研究院黨委副書記馬世林、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與會。茅臺集團紀委書記卓瑪才讓,茅臺集團總工程師王莉,茅臺酒股份公司副總經理張家齊、何英姿、王崇琳,出席座談會。

敦煌研究院:共同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六十年前,茅臺酒廠把敦煌‘飛天’作為商標,走向世界。今天已經成為了國際上最有影響的、以酒文化為主的企業。”座談會剛開始,王旭東代表敦煌研究院對茅臺集團一行的到來表示歡迎,對茅臺集團取得的成績表示由衷的高興和祝賀。

敦煌茅台续前缘 飞天·茅台60周年座谈会举行

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王旭東交流發言

敦煌莫高窟,歷經千年的開鑿與繪製,構建成一個充滿美好信仰的世界,凝結著一份永恆的啟迪與感召。這裡不僅是舉世矚目的世界文化遺產地、更是“飛天”的故鄉。

敦煌研究院與茅臺的緣分淵源已久,除了敦煌“飛天”標誌外,王旭東還一直牢記茅臺的故鄉遵義對他們的無私幫助。

王旭東回憶說,十多年前,遵義市的領導到敦煌參觀訪問時,感動於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保護、研究、弘揚上所做的不懈努力,代表遵義市政府向敦煌石窟的文物保護事業捐助了5萬元人民幣。

“遵義在我們比較艱苦的時候幫助了我們,我們也想為遵義老百姓做點事。”去年,遵義召開旅遊發展大會邀請了敦煌研究院參加,王旭東不僅欣然前往,還與遵義市政府簽署協議,把遵義的貧困家庭學子邀請到敦煌來,感受敦煌文化朝聖之旅。

在談到匠心和文化時,王旭東表示,面對莫高窟這樣獨特的具有全球性價值的文化遺產,敦煌研究院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員不畏艱苦、刻苦鑽研,守護著莫高窟,形成了“堅守大漠,甘於奉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和“用匠心管理遺產、以文化滋養社會”的核心價值觀。

堅守匠心、弘揚文化,是敦煌研究院和茅臺共同的理念和追求。正是源於共同的堅守,敦煌研究院和茅臺集團分別獲得了第三屆中國質量獎和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茅臺的使命、願景、核心價值觀、質量文化和我們敦煌研究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希望雙方能相互合作、相互包容,共同把我們國家優秀的傳統文化,通過各種形式推向世界,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王旭東說。

原敦煌研究院院長,現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儘管不懂酒,也不喝酒,但她卻知道茅臺,不僅是因為茅臺酒的瓶身上有敦煌“飛天”的標誌,更源於茅臺源遠流長的酒文化,是能在世界上代表中國的符號之一。

“各行各業要搞好,一定都是有追求的,都有很高的目標、方向。”樊錦詩說,茅臺把敦煌文化和酒文化聯繫在了一起,希望敦煌研究院和茅臺雙方能強強聯合,從自身工作的質量提升上著手,把敦煌和茅臺這兩塊牌子越擦越亮。

敦煌茅台续前缘 飞天·茅台60周年座谈会举行

敦煌研究院前任院長、現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交流發言

李保芳:攜手六十載 感恩再前行

“我們來的這幫人,都是以一種回家和感恩的心情來的。”李保芳在座談會上開門見山地表達了此行的意義。

這種感恩,源於茅臺與敦煌、特別是莫高窟特殊而深厚的情感。1958年,為適應國際市場需求,經原國家輕工部批准,茅臺酒借用在西方有很大影響的“飛天”形象,作為商標沿用至今,正好60年。

借拜訪敦煌研究院之機,茅臺集團一行懷著敬畏之心,朝聖莫高窟這座嚮往已久的文化藝術寶庫。

“我們看到的,是建築和壁畫;感到的,是無與倫比的藝術享受;體會到的,則是莫高窟巨大的歷史和人文價值。”李保芳說,無論從歷史,還是藝術角度,敦煌莫高窟都是絲綢之路上最為璀璨的明珠。其歷史和文化的厚重,在五千年中華文明和中西方文化的友好交融中,貢獻不言而喻、不可磨滅。

“一直有一個說法,敦煌生活著兩種人,一種是敦煌百姓,一種是長年駐足於此的‘守窟人’。在我看來,稱為‘文化守夜人’更為合適。”李保芳說,無論是常書鴻院長、段文傑院長、“敦煌女兒”樊錦詩院長,還是王旭東院長,他們無一例外地,都放棄了城市的優越,以莫高窟為家、以保護為天職,把青春與熱血灑在了敦煌的土地上,把激情與夢想寫在了莫高的窟壁上。

李保芳對這種“一生只做一件事”的勇氣、堅守與情懷,表示了由衷的敬佩。他說,與敦煌人一樣,茅臺能有今天的成功,實際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堅信只做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做到極致。茅臺的品質和品牌,既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更得益於茅臺人始終如一的堅守、一絲不苟的創新。不同的是專業與地域,相同的是專注與執著,這就是‘工匠精神’”。

“飛天”出自甘肅敦煌,茅臺酒產自貴州茅臺。兩者的完美結合,源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拉近了彼此的距離。無論是敦煌文化,還是茅臺酒傳統釀造技藝,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與見證。

“‘飛天’標誌加上一瓶酒,成就了一件世界著名的經典之作。”李保芳表示,願繼續秉承傳統文化的厚重,發揚傳統文化的張力,讓茅臺酒這一民族品牌和國家名片,作為友誼的使者,沿著“一帶一路”,不斷深化和拓展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

在談到敦煌研究院堅持莫高窟不參與評選國家“5A級景區”時,李保芳對其實事求是的態度表示了高度認可:“‘5A級景區’的評選,一個重要指標就是人流量,而莫高窟恰恰要限制人流量,不讓過多的人來。這種不造假、不作假,其實質是尊重歷史、保護文化的精神,特別值得我們學習。”

當前,茅臺正努力從做產品向做文化轉變,致力於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茅臺”。在探索和推進文化茅臺建設的過程中,迫切需要汲取中華文明更多的營養。

“所以,茅臺特別希望能和敦煌研究院建立長期、深度的交流與合作機制,共同踐行‘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讓更多人通過敦煌、通過茅臺酒,用他們自己的語言、視角和文化背景,去講述敦煌的故事,講述茅臺酒的故事,傳播中華文化與文明。”

李保芳說,我們特別看重,敦煌研究院作為敦煌學研究的科研單位,通過歷史、文化、人才和技術的交流,能與我們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不斷碰撞和迸發出新的火花,形成有價值、有內涵的文化產物。(文/貴州日報李勳 圖/李雪霽)

敦煌茅台续前缘 飞天·茅台60周年座谈会举行

茅臺集團贈送敦煌研究院兩壇60斤裝的飛天茅臺酒

敦煌茅台续前缘 飞天·茅台60周年座谈会举行

敦煌研究院回贈茅臺集團飛天覆刻壁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