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明主朱瞻基的这一决定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怎么回事

大明王朝,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大一统时间能够超过两百年的王朝,最终却还是逃脱不了灭亡的命运,在明朝末年的时候,国内农民起义不断,国外蒙古挑衅,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乃至于崇祯皇帝死的时候都还大喊着“言官误国”。当然内部的问题不仅仅是文官的问题,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群体,他们就是鼎鼎有名的太监。

一代明主朱瞻基的这一决定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怎么回事

太监的地位是在朱棣时期开始提升的,因为朱棣靖难的时候,外面的消息他自己可以收集得来,而太监却可以棒他收集内部消息,朱元璋和朱允炆都非常瞧不起太监,但是朱棣上位之后开始任用太监,太监也终于不再是万人唾弃的奴才,而太监的地位得到质的飞跃,是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太监终于可以有出息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明宣宗决定,开设内书堂,教太监读书。

其实明宣宗内心也很无奈,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废除了丞相,皇帝之下没有了一把手,皇帝直接负责六部官员,这是非常累的一件事情,朱元璋能做,但是他的子孙做不到。朱棣其实和朱元璋很像,但是实在做不到朱元璋这么拼命,于是他把皇权一分为二,分为票拟和批红,票拟的权力放在内阁手上,就是在奏章上写下意见,批红就是这条意见能不能执行,权力在皇帝手上,直到明宣宗时期,他就连票拟也觉得实在是太多了,忙不过来,但是又没有人能帮自己,这该怎么办呢?

一代明主朱瞻基的这一决定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就在太监身上。其实明朝的官员是很可恶的,虽然不是丞相,但是做的事情却是比丞相更加过分,朱元璋不想分权,什么都自己做,但是他的子孙却不这么想。明朝的言官最主要的兴趣就是骂皇帝,这些饱读圣贤书的人没事就拿皇帝开涮,明仁宗朱高炽,只在位一年,做的事情不可谓不好,但是还是被言官骂,想要修皇宫说他劳民伤财,想要换侍女说纵欲过度,生病不上朝说不理政事,这样的大臣谁受得了?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朱瞻基实在是一个好皇帝,没什么特别的嗜好,一天到晚处理朝政,唯一的爱好就是斗蛐蛐,就这件事情就被大臣称之为“蛐蛐皇帝”,你说气不气?是谁都受不了。

一代明主朱瞻基的这一决定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怎么回事

于是明宣宗便把太监拉上这艘政治的大船,这些太监身体残疾,内心阴暗,大臣们都看不上,是和大臣们斗争最好的人选,所以明宣宗才会开设内书堂,教太监读书,当太监有文化之后,明宣宗便把批红的权力给到了太监手上,而这些太监被称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太监”,至此皇帝的主要任务就是盖章,这的确缓和了皇帝和文官的冲突,但是明宣宗没想到的是,没文化的坏人只能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情,而有文化的坏人则是会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坏事。

因为太监不仅有了权力,还有了文化,而后来出现的太监就是诸如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人,这些死太监可以说是给明朝带来了不可磨灭的灾难,但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还是那个盛明的明宣宗,太监就这样被他强行带入了政治的战场。纵观整个明朝,坏太监很多,他们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但是他们始终没有做一件事情:威胁皇帝的地位。要知道太监最横行的朝代并不是明朝,而是唐朝,在唐朝末期,太监可以直接威胁皇帝的地位,废立皇帝的事情并不是难事,但是在明朝,皇帝要弄死一个太监是很简单的,比如魏忠贤,如果不是木匠皇帝太无能而且活得太久,我想崇祯皇帝还是有机会复兴明朝的。

一代明主朱瞻基的这一决定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怎么回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明朝的政治格局就是在明宣宗朱瞻基这个时候打下基础的,当然他自己并不知道,他是一个好皇帝,就算把权力分出去他依然能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但是他的后代不是,至少有些不是,而且当时朱瞻基实在是斗不过地下的那些大臣,既然这样,何不把太监这个有效地力量拉倒自己的阵营呢?这些人听话,打从小时候自己就跟着他们,他们很好,很听话,他们也不会做对不起国家的事情,虽然这是明宣宗的一厢情愿。

一代明主朱瞻基的这一决定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怎么回事

明宣宗死后,第一个坏的太监出现了,他就是王振,他是第一个,却不是最后一个,明朝接下来的所有政治活动,都离不开这一群特殊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