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塔胡同——北京胡同的「根」

磚塔衚衕因衚衕東口(通西四南大街)的磚塔而得名。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的衚衕之一,元朝就有了。磚塔衚衕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是至今能找到有關文獻記載,並沿用至今的衚衕,被百姓們稱為“北京第一條衚衕”。

磚塔衚衕——北京胡同的“根”


關於磚塔衚衕的古老,我們可以從元人李好古的雜劇《張生煮海》中找到佐證。在劇的第一折中張生與龍女定情後,家童湊趣,與龍女的侍女梅香調情。家童雲:"梅香姐,你與我些兒什麼信物!"侍女雲:"我與你把破蒲扇,拿去家裡扇煤火去!"家童雲:"我到哪裡尋你?"侍女雲:"你去那羊市角頭磚塔衚衕總鋪門前來尋我。"足證元大都城裡,已有磚塔衚衕。至於"羊市"則應指磚塔衚衕旁邊的羊肉衚衕,同樣歷史悠久。

磚塔衚衕——北京胡同的“根”


磚塔衚衕因衚衕東口有一座八角七重簷的青灰色磚塔而得名。此塔名為"元萬松老人塔",為紀念萬松老人而修建的。關於萬松老人及此磚塔,在明劉侗、於奕正著《帝京景物略》卷之四《西城內·萬松老人塔》中有詳盡記載。

磚塔衚衕——北京胡同的“根”


萬松老人本姓蔡,名行秀,河南洛陽人。15歲時在河北邢臺的淨土寺出 家當了和尚,後來雲遊四方,在河北磁縣的大明寺繼承了雪巖滿禪師所傳的佛法,專攻禪學。以後又重返淨土寺,建萬松軒居其中,故自稱"萬松野老",而世人則敬稱其為"萬松老人"。萬松老人博學多才,精通佛學,講經說法透徹警人。

他來到燕京,其身處空門、志在天下的胸懷受到了當時金章宗的極大讚賞。後來元朝定都北京時,元世祖、重臣耶律楚材慕名而來,投身門下,參學三年,萬松老人平時給世祖講經說道,告誡他要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切勿亂施暴政,禍國殃民。

磚塔衚衕——北京胡同的“根”


世祖深深地記住了這些話。每至閒來無事,萬松老人常常席地而坐給世祖彈琴吟曲。三年後,世祖為了紀念這種師徒之情,將宮中承華殿的古箏和"悲風"樂譜贈給了萬松老人。老人圓寂後,人們為他建了這座樸素別緻的磚塔。緊靠磚塔北側的街巷也隨之而得名"磚塔衚衕"。

磚塔衚衕——北京胡同的“根”

後此塔漸漸無人問津,不知何年,有人倚塔造屋,外望如塔穿屋而出,再以後居住於此的人開起了酒食店。"豕肩掛塔簷,酒甕環塔砌,刀砧鈍,就塔磚礪,醉人倚而拍拍,歌呼漫罵,二百年不見香燈。"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有一個叫樂庵的遊僧,從南方遊歷至京城,當他看到這處於酒食店中的萬松老人塔時,頓時醒悟,於是便募捐將此塔買下,大加翻修後,長居此中守護磚塔。

樂庵死後,磚塔便草榮其頂,破舊不堪。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奉敕按照原來的規模重修。民國十六年(1927年)在塔的北側開了一個小門,門簷上書"元萬松老人塔"。

磚塔衚衕——北京胡同的“根”


衚衕因塔得名,自身同樣經歷著歷史的變遷。在元、明、清三代,磚塔衚衕作為戲曲活動的中心,是北京城最熱鬧的地方之一。

衚衕之稱始於大都,當時出現過29條衚衕,但只有一條衚衕有文字記載,這條衚衕,就是磚塔衚衕。從元、明、清、民國,到今天,都有文獻可考這在北京是唯一的孤例。用業內專家的話說,它就是北京胡同的“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