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認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稻田

01

“人之初,性本善”,這是一個大多數人的認知,任何動物和植物的本性,就是肚皮需求和傳宗繁植與生命保護,當這些本性不受到威脅時,它們不會對同類進行攻擊,對周圍環境產生破壞。所以說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是從哪裡來的 ?我們都知道是從對事物的正確認知中得來。認知是認識過程的產物,是一種個體認識客觀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動,是個體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認知的層次(能力),會影響對事物的正確判斷,而做出完全不一樣的決定,最終造成不同的結局。

認知與認識不同,認知不僅要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還會不自覺地在意識裡指導人們的實踐,把握和運用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從而做出判斷,形成決定。

02

為什麼要提出認知這個問題呢?是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我們寫的文章中,在我們對孩子知識的傳授中,出現了不正確的認知態度和敷衍傳導,對孩子的將來有很大的影響。

首先公認的術語規則不能違反,一定要重視。

幾天前在黔東南旅遊,當旅遊團隊經過一片向日葵地時,有個孩子指著向日葵問:“這是什麼,這個好看”,可愛的媽媽回答:“這是瓜子樹”。

還有一次在湘西十八侗村,遊覽湘西田園美景,梯田疊加的神奇"天工"時,一個孩子問:“媽媽,梯田裡種的是什麼”。可愛的媽媽認真地回答:“種的是大米,我們吃的白米飯”。

安靜,沒人有異議,很新奇。我以為是新潮的解釋,不敢懷疑,因為被年輕人嗆過多次。當有人在背後小聲重複了一遍“瓜子樹?(大米、白米飯?)",我才清醒過來。

我想,當這個小朋友在介紹這個“瓜子樹”或“大米,白米飯”時,肯定會遭到小夥伴們的嘲笑或嘲諷,次數多了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信,產生自卑心裡,回家怪父母說的不對,而出現過早的判逆。

公認的術語規則在孩子12歲以前特別重要,尤其在年輕父母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中不能忽視,因為它是我們認知能力的基礎,知識純樸雄厚是造就孩子成人後大格局的條件。

認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03

其次是公認的思維規則;正確的思維方式,是我們解決問題、撐握規律、預測將來的重要認知能力,決定人的格局。

人的思維及思維方式不是天生的,是父母和老師傳導的,或者說是父母和老師安裝的基礎軟件,基礎打得淵博雄厚,孩子的發展就會高、深、遠。

你的格局高孩子的格局就一定高,即便父母不識字,只要有正確的思維和思維方式,孩子長大後也一定有所成就。

幾年前有一個報導:一個普通農村的母親,大字不識得幾個,三個兒子卻先後考進北大、清華、人大。三個兒子從小學到高中,母親經常晚上默默地陪著兒子們做作業和複習功課,她納著鞋底或者縫補衣服,直到兒子們做完作業或複習完。母親始終堅守著只有讀書才能走出大山,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出好成績的思維和思維方式。由於格局高,孩子的成長空間大,信念堅定專心一致,考出了好成績。

思維和思維方式是認知能力的主要層次,它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格局。

認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04

最後,公認的善良規則;在我們的教育中當善良和現實碰在一起時,往往善良被丟到了腦後。善良是一個人的品質,是在認知過程中形成的,它存在人的意識之中,意識形態的具體表現是健康的思想,包容的胸懷,它與道德不同。

有個故事,說一個小女孩跟著父母走進樓道前,看見一個蒼桑的老婆婆在撿拾空礦泉水瓶,她跑上前去把自己未打開的礦泉水送給老婆婆喝,並幫老婆婆撿起附近的幾支空礦泉水瓶,老婆婆連聲說道:“謝謝、謝謝……”。接著又問小女孩:“勝利廣場就在前面嗎?"孩子很純真,說:“就在前面,不遠,我帶你去!"到了廣場,孩子又幫忙撿起了礦泉水瓶。沒過多久孩子的母親急急地找來,著急地喊著:“囡囡……囡囡……。“孩子聽到馬上跑了上去:“媽媽,我在幫婆婆撿空礦泉水瓶呢……",話沒說完,媽媽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屁股上……,邊打邊罵:“你個不省心的,說了不要與陌生人搭腔的,……”。孩子還小,不知道怎麼一回事,“哇!”的一聲哭了起來。

如果孩子理解為不該做好事,回去後媽媽又沒有進一步講清楚,那就是一個大誤會了。

即要培訓孩子的優秀品質,又要應對現實社會中的沉雜,是我們認知教育的首要任務。

認知是教育的根本,對吧?

認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應該這樣教育孩子

20年以椿樹

20年以椿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