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认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稻田

01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个大多数人的认知,任何动物和植物的本性,就是肚皮需求和传宗繁植与生命保护,当这些本性不受到威胁时,它们不会对同类进行攻击,对周围环境产生破坏。所以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都知道是从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中得来。认知是认识过程的产物,是一种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是个体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认知的层次(能力),会影响对事物的正确判断,而做出完全不一样的决定,最终造成不同的结局。

认知与认识不同,认知不仅要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还会不自觉地在意识里指导人们的实践,把握和运用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从而做出判断,形成决定。

02

为什么要提出认知这个问题呢?是因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在我们写的文章中,在我们对孩子知识的传授中,出现了不正确的认知态度和敷衍传导,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的影响。

首先公认的术语规则不能违反,一定要重视。

几天前在黔东南旅游,当旅游团队经过一片向日葵地时,有个孩子指着向日葵问:“这是什么,这个好看”,可爱的妈妈回答:“这是瓜子树”。

还有一次在湘西十八侗村,游览湘西田园美景,梯田叠加的神奇"天工"时,一个孩子问:“妈妈,梯田里种的是什么”。可爱的妈妈认真地回答:“种的是大米,我们吃的白米饭”。

安静,没人有异议,很新奇。我以为是新潮的解释,不敢怀疑,因为被年轻人呛过多次。当有人在背后小声重复了一遍“瓜子树?(大米、白米饭?)",我才清醒过来。

我想,当这个小朋友在介绍这个“瓜子树”或“大米,白米饭”时,肯定会遭到小伙伴们的嘲笑或嘲讽,次数多了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自卑心里,回家怪父母说的不对,而出现过早的判逆。

公认的术语规则在孩子12岁以前特别重要,尤其在年轻父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中不能忽视,因为它是我们认知能力的基础,知识纯朴雄厚是造就孩子成人后大格局的条件。

认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03

其次是公认的思维规则;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解决问题、撑握规律、预测将来的重要认知能力,决定人的格局。

人的思维及思维方式不是天生的,是父母和老师传导的,或者说是父母和老师安装的基础软件,基础打得渊博雄厚,孩子的发展就会高、深、远。

你的格局高孩子的格局就一定高,即便父母不识字,只要有正确的思维和思维方式,孩子长大后也一定有所成就。

几年前有一个报导:一个普通农村的母亲,大字不识得几个,三个儿子却先后考进北大、清华、人大。三个儿子从小学到高中,母亲经常晚上默默地陪着儿子们做作业和复习功课,她纳着鞋底或者缝补衣服,直到儿子们做完作业或复习完。母亲始终坚守着只有读书才能走出大山,只有刻苦努力才能出好成绩的思维和思维方式。由于格局高,孩子的成长空间大,信念坚定专心一致,考出了好成绩。

思维和思维方式是认知能力的主要层次,它决定一个人的人生格局。

认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04

最后,公认的善良规则;在我们的教育中当善良和现实碰在一起时,往往善良被丢到了脑后。善良是一个人的品质,是在认知过程中形成的,它存在人的意识之中,意识形态的具体表现是健康的思想,包容的胸怀,它与道德不同。

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女孩跟着父母走进楼道前,看见一个苍桑的老婆婆在捡拾空矿泉水瓶,她跑上前去把自己未打开的矿泉水送给老婆婆喝,并帮老婆婆捡起附近的几支空矿泉水瓶,老婆婆连声说道:“谢谢、谢谢……”。接着又问小女孩:“胜利广场就在前面吗?"孩子很纯真,说:“就在前面,不远,我带你去!"到了广场,孩子又帮忙捡起了矿泉水瓶。没过多久孩子的母亲急急地找来,着急地喊着:“囡囡……囡囡……。“孩子听到马上跑了上去:“妈妈,我在帮婆婆捡空矿泉水瓶呢……",话没说完,妈妈一巴掌打在孩子的屁股上……,边打边骂:“你个不省心的,说了不要与陌生人搭腔的,……”。孩子还小,不知道怎么一回事,“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如果孩子理解为不该做好事,回去后妈妈又没有进一步讲清楚,那就是一个大误会了。

即要培训孩子的优秀品质,又要应对现实社会中的沉杂,是我们认知教育的首要任务。

认知是教育的根本,对吧?

认知是教育的根本——父母应该这样教育孩子

20年以椿树

20年以椿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