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真的是碌碌无为的庸君吗?

在大部分人的眼里,清朝道光帝就是那个庸庸碌碌、穿补丁衣服、罢黜能臣的无为君主,是他的无能才导致清朝逐渐被外族侵略,根本无法与他的先祖们相提并论,但实际上是这样吗?道光帝真的无能吗?未必!

你可能不知道,他也自幼修文习武,不仅汉学基础扎实,武功也相当了得。

道光帝真的是碌碌无为的庸君吗?


据说道光的射术被他爷爷乾隆夸奖过,清人野史《春冰室野乘》上卷里记载:道光八岁的时候,就跟着爷爷乾隆帝去木兰围场打猎。

一行人走到张家湾的时候,乾隆命令各王比试射箭,道光呆在一旁观看,等这些叔叔伯伯射完后,他也跃跃欲试,拿了把特制的小弓箭(类似弹弓)连中三发,乾隆观后大乐。

天理教徒起义事件:

天理教又称荣华会、白阳教,是清初创立的白莲教支派之一,嘉庆十三年,林清出任掌教后,将其改称天理教。在那场战斗中,道光手持弹弓力战数十名匪徒,保卫了皇宫的安全。

道光帝真的是碌碌无为的庸君吗?


1813年9月16日,刚刚结束了一年一度“木兰秋狄”的嘉庆皇帝,正在京郊的丫髻山行宫休息。一封来自京城大致内容是“宫中遭袭,皇父速归”的加急快报,却吓出了冷汗,这封“快报”来自他的二儿子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前一天下午由太监刘得才引路,天理教徒陈爽等一大队人马,冲进皇宫,与里应外合的一大帮反动太监,在皇宫内杀得人马乱翻。这一路人马搅得紫禁城内顿时炸了锅,亲王贝勒驾车逃命,宫女太监四散逃窜,甚至就连护军统领也没能坚守岗位,准备溜之大吉。生死时刻旻宁站了出来,他率先冲出上书房,命人把他的“鸟枪”拿来,并安排太监爬上墙垣打探情况。现墙头的匪徒,他毫不犹豫的开了两枪。鸟枪又称火绳枪,靠燃烧的火绳来点燃火药,火绳枪在火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现代步枪的直接原型。旻宁的确有两下子,他动作迅速,枪法精准,这伙人发觉院内有高手,便不再敢贸然翻墙。眼看战局有变,逃窜的人群重新聚拢,其他的阿哥也开始反击。危急关头二阿哥旻宁发挥了领袖的才能,他下令各门戒严,又派人去调集援军。旻宁令禁军乘势在宫内搜杀残余天理教徒,又到储秀宫安慰皇后,命三弟在皇后身边时刻保护,不许离开,同时在西长街布置警戒,以确保皇后安全。最后他还不忘飞章上奏,向嘉庆皇帝报告这次事变的经过。

道光帝真的是碌碌无为的庸君吗?


虽然在宫内护卫和京城禁军的内外夹攻下遏制住了匪徒的攻击,但很多人转入“地下”潜藏在紫禁城中,警戒远没有解除。几个小时后天刚蒙蒙亮,匪徒们准备放把大火将皇宫付之一炬,火刚点着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顿时风云突变,电闪雷鸣。其实这场大雨对禁军的杀伤力也挺大的,“鸟枪”的火药受潮后,基本就失去了攻击的能力,他们只能重新握紧佩刀四处巡逻。

此时,正在乾清宫外巡逻的旻宁,看到几个企图二次翻墙的匪徒,随即掏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 -- 弹弓。清人《南亭笔记》中曾写道:“道光(旻宁)最爱玩弹弓,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绝技,常常把飞过皇城的麻雀射落。”旻宁从小练就的这个绝技,在这一刻还真派上了用场。虽然雨灭了火,但是天理教匪徒们并没有停止攻击的意思,一道闪电照亮了整个皇城,匪徒们完全暴露了自己的行踪,旻宁瞄准后连发数弹,攀爬墙壁的人无不倒地,暂缓了匪徒翻墙的速度后,旻宁也没了“弹药”,他顺势跑入乾清宫。这时他看到一个人站在殿脊上,正挥舞令旗,看样子是在号召同伙进攻。他察觉到事情不妙,便快速揪下衣服上的金纽扣当做“子弹”,结果一发就将这个人击落,摔死在了殿下,眼看带头的倒下,其他人也作鸟兽散。

道光帝真的是碌碌无为的庸君吗?


经历了这场突发的劫难,旻宁人气大增,群臣上奏无不快赞,嘉庆也用“有胆有识,忠孝兼备”这八个大字,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并册封旻宁为智亲王,给他的“鸟枪”也起了个霸气的名字“威烈”。

事后查明,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天理教徒作乱,事件的策划者是天理教领袖李文成与林清。在震惊之余嘉庆皇帝在罪己诏中写到“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以表达自己的愤懑。这就是当时震惊全国的“紫禁城危机”,史称林清事变。

香港电视剧《金枝欲孽》第一部最后一集的那场动乱,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所以,道光帝并不是我们认为的碌碌无为,清朝的灭亡还是因为历史的车轮,封建主义社会走到了尽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