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今日推送之《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录自《学海纷葩录》,作者刘叶秋,原名桐良,字叶秋,号峄莘,因文章均署名“刘叶秋”,故以字行。1917年生于北京。 毕业于中国大学(由孙中山创办于1912年,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文学系。后在天津《民国日报》任副刊主编,并在天津工商学院女子文学院兼课。建国后在天津津沽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等校任教。

(一)

 在梅兰芳的女弟子中,言慧珠颇得真传,可称翘楚。三十年代,北平还有一个陆素娟,亦曾负盛名,而今人知者已少。素娟原籍苏州,初从方宝泉学须生,以票友身分演出。旋觉须生不太对工,乃改习青衣,向程玉菁问业,不久遂专学梅派。后虽得列梅氏门墙,主要还是兰芳的琴师徐兰沅为之说戏。

 素娟姿容秀丽,扮相很美,嗓音也清亮甜润,天赋甚佳;加以资质聪颖,领悟力强,于梅氏的唱腔作工,能够努力钻研,留心揣摩,几经试演,居然声容并茂,颇得好评。当年北平盐业银行经理王君绍贤,对素娟极为赏识,揄扬支持,不遗馀力。于是素娟就组班下海,正式当了京剧演员。

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陆素娟便装照片

 那时,梅兰芳家住上海,有几年不常演出。梅剧团的一些主要演员,如丑角萧长华、小生姜妙香、花脸刘连荣、武旦朱桂芳、里子老生王少亭等都在北平,闲居无事。素娟悉加网罗,以为辅弼,连一些其他配角,也都聘入班内,几乎成了梅剧团全班人马的大合作,班底之硬,一时无两。

 素娟虽学戏时间不长,但进步很快,于梅派名剧如宇宙锋、凤还巢、西施、洛神、廉锦枫、霸王别姬、太真外传、俊袭人、邓霞姑等,都能演得神韵不失,恰到好处。对传统老戏,像贩马记、梅龙镇、虹霓关、女起解、玉堂春、天河配、审头刺汤、法门寺、美人计、回荆州等,不拘文武,也全拿得起来,戏路甚宽。其一唱而红,实非偶然。

 如头二本虹霓关,前饰东方氏,身法劲捷,枪花利落,其于王伯党,一见钟情,而演来颇有分寸,不同荡妇,后扮丫环,则察颜观色,伶俐聪明,又属青衣本色。

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陆素娟之头二本《虹霓关》

 演廉锦枫,上场唱西皮慢板,字正音圆,新颖之至。大段说白,吐字亦殊凝炼。钓参一场,作渔家装束,唱南梆子一声百转,荡气回肠。误落渔网,哀求释放,情态动人,唱“不是波臣暂水居”四句流水板,如珠跳玉落,跌宕有致。末场海底采参,载歌载舞。尤见功力。刺蚌剑法娴熟,身手矫健,较霸王别姬之耍剑,更为繁重,于此应付裕如,确为难能。我特别喜欢听她唱后本西施的“水殿风来秋气紧”一段二黄倒板、回龙和慢板,月下抒情,悠扬静穆,似乎把听众引入了古殿曲廊之中,使人心驰神往。

 其他如凤还巢之程雪娥,闺门少女;霸王别姬之虞美人,沙场英雌;女起解之苏三,遭冤犯妇;太真外传之杨玉环,深宫贵妃,陆素娟唱作皆精,使角色与演员融而为一。学梅至此,可谓得其神髓。有一次为赈济水灾难民,陆素娟和王又宸合演四郎探母于前门外粮食店街的中和戏院。素娟饰铁镜公主,雍容富丽,俨然贵主,京自流畅,唱腔优美,其“猜一猜驸马爷袖内机关"一段西皮慢板, 刚柔相济,情韵并佳,真可谓馀音绕梁,响遏行云。和饰杨四郎的王又宸对唱的快板,精彩紧凑,璧合珠联,场内彩声不绝。按王又宸是谭鑫培的女婿,以学谭著称,乃梨园老宿,素娟后起之秀,与之“对啃”(对啃,为评剧术语,指对唱争胜,互不相让),毫不示弱,信为可见。

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陆素娟之《四郎探母》

 还有一次,陆素娟在中和演梅派时装新戏邓霞姑(剧情详见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便装登台,愈觉光艳照人,饰主角邓霞姑,刻画一个比较开通的深闺少女,极为切合身分,唱作非常自然。末尾邓霞姑和周士普结婚一场,邓雪姑为伴娘,扮演者照例有一句“谢谢诸位来宾”的台词,使全场掌声雷动,上下台打成一片,气氛热烈,一如兰芳演出时,许姬传所描绘的那样。那天,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和四大名医之一的汪逢春,也都在场观剧,含笑点头,频频鼓掌。此后,还有人拟约素娟与孟小冬赴汉口合作演出,可惜未成事实。

(二)

 我是京剧的老戏迷,于老生最佩服余叔岩,于青衣最崇拜梅兰芳。七七事变前,我听陆素娟的戏特多,一方面出于“望梅止渴”的心理,一方面也因为素娟确实唱得不错,颇有梅味。且得萧长华、姜妙香等老演员配戏,大见绿叶衬红花之妙,足过戏瘾,所以几乎是每场必到,很少缺席。这几位老角儿,不仅为素娟配戏,使之大增光彩,实际还都是素娟的老师,经常给予指导。

 萧长华,为梨园行的老前辈,自己虽专工丑角,而对生、旦、净、末各行,无所不通,渊博无比。大名鼎鼎的老生谭富英、马连良,花旦于连泉(艺名小翠花),皆其弟子。丑角马富禄、茹富蕙,花脸刘连荣、马连昆等,也都是萧老培养出来的。 

 富连成科班“盛”字辈以下稍露头角的学生,亦无一不从萧老获得教益。在陆素娟班里,和他在梅剧团时一样,受到大家的尊重,有所不知,即向他请教。他为素娟配审头刺汤的汤勤,法门寺的贾桂,凤还巢的朱千岁,西施的太宰豁,廉锦枫的渔夫,女起解的崇公道等,不论戏多戏少,全演得出色当行,一丝不苟。

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陆素娟之《洛神》

 姜妙香乃小生行中的泰斗,与梅氏合作极久,深悉其戏路与唱腔,为素娟配戏,自然是水乳交融,映衬得宜,帮助不小。素娟唱贩马记、玉堂春、凤还巢、俊袭人,都是非妙香饰赵宠、王金龙、穆居易和贾宝玉不可的。萧姜两位,不仅技艺超群,而且戏德可钦,从不喧宾夺主,更令人敬佩。

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陆素娟、姜妙香之《俊袭人》

 朱桂芳,为著名武旦朱四十之子,幼承家学,武工卓绝,足与阎岚秋(艺名九阵风)抗衡。素娟的武把子,就是桂芳教的。霸王别姬舞剑的套子,西施的羽舞,亦出桂芳指授。素娟唱前部西施,对舞的宫女,即由桂芳扮演。翠羽飞扬,通风飘雪,舞姿之美,见于二人,桂芳显然起了主导作用。廉锦枫的刺蚌一场,如果不是由桂芳扮蚌精,素娟的表演,肯定会大为减色。

记京剧女演员陆素娟

陆素娟、朱桂芳之《西施》

 中和园,在当年是一个设备较好的戏院,陆素娟经常在这里唱夜戏,只偶然演一两次日场。除去梅剧团团员赴俄和素娟患病曾短期辍演外,中和园笙歌不断,门前总是车水马龙,极一时之盛。

 可惜彩云易散,好景不长,陆素娟唱红了没几年,即逢七七事变,卢沟桥一声炮响,为全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开端。素娟悄然南下,不幸行至汉口,即染时疫而殁,年未三十也。昔人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真似为素娟之类红颜薄命者泳叹。现在相隔五十年,旧游巳同虚幻,又正如苏东坡所说的“事如春梦了无痕”。回忆曩时,即梦痕亦所馀无几。姑以数行追记,藉存其人,希望将来在中国京剧史中能有陆素娟一个名字。 

 1987年6月书

(《学海纷葩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