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接受你的平凡!过度教养之下如何安放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焦虑?

2011年,美国《波士顿》杂志刊登的报道一文援引数据称:1990年至2000年代前期,有大学学历的母亲与上一辈人相比平均每周多花9个小时与孩子相处,父亲则是5个小时。父母们在这些额外的育儿时间里做了什么?一丝不苟地遵循所有号称能够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的育儿法则,对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进行精神分析,带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拍摄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并在这个过程中,默默忍受为可能会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不幸担惊受怕的苦楚。

请接受你的平凡!过度教养之下如何安放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焦虑?

这种“过度教养”同样正在中国城市家庭中发生,然而,父母的额外付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顺当地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80后城市中产父母在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应该吃什么、穿什么、培养什么都有一套自己的理论:“他们自以为有一套科学理论去支持,即使这套理论有时候在实际操作中效果不佳,他们依然会觉得可能是执行得不够完善,或者学习得不够准确,而不会觉得理论有什么问题。很多家长还强调自己的育儿水平是高过自己的父母的,即使自己没有什么经验。”

请接受你的平凡!过度教养之下如何安放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焦虑?

这势必会导致一个问题,就是制造紧张焦虑的情绪。背后的假设是:如果我按照科学的理论育儿,我就不会出错,我会培养出一个完美的孩子,如果这一套理论都做对的话,我的孩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肯定是我哪里做错了,哪里不科学了,哪里造成心理伤害了。最后就会出现一个自我责备的过程。

其实并没有一个完美的养育孩子标准。即使家长没有做到完美,同样可以给予孩子足够好的养育。而且,哪怕你觉得自己做错了很多事情,在孩子眼里,你就是完美的。

请接受你的平凡!过度教养之下如何安放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焦虑?

很多研究也看到,父母对养育孩子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所以我们更强调父母很健康、对自己的养育很有把握的状态,对孩子才是更好的,而不是说对自己的各个方面都特别希望做到完美。毕竟,研究一直也在进行,没有一样科学理论是定论。你追求的完美可能明天就会被推翻,所以我们会说,希望父母能够把关注点从细节上挪开,抓住大方向。

有一对家长曾说:我们人生最受打击的一刻就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只是普通人。对于大多只有一个孩子的中国家长来说,这或许也是他们最深层的恐惧。

请接受你的平凡!过度教养之下如何安放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焦虑?

“科学育儿”给家长营造出这样一种幻觉,即通过精细的照顾和培养,自己的孩子也能够跻身精英群体,然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或许会在不远的未来发现,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放松心态,尊重孩子的性格与志趣,或许才是他们能够给予的,最好的育儿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