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芒市巨變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鄧小平提出全面改革開放後,深圳樹起了第一面大旗,全國改革大潮風起雲湧。雲南德宏芒市也展現了非凡的活力,經濟發展,萬象更新。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2005年12月 芒市立交橋 (錢明富 攝影)

我年已八十,得芒市這方水土養育,經歷和見證了芒市的滄桑變化。1958年,我有幸參與了由潞西縣副縣長李建忠主導的農村農業農民和農田水利、旱地林木的調查工作,走遍了潞西的山山水水。那時的情況與今天相比真是苦甜兩重天,尤其芒市大河以西從廣門、遮告、拉懷、團結、芒賽、拉院、芒別和山區的河心場、象滾塘、雲茂這一片。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2006年10月 遠望芒市(錢明富 攝影)

今年初秋的一天,風和日麗,我又一次探訪芒市大河一線沿河、沿高速路的村村寨寨。我在傣王宮景點駐足小憩,與幾位老人侃侃而談,說到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變化、人和事、生活、文化、交通出行,尤其是住房條件的改善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豎起大拇指說:共產黨好!毛主席好!鄧小平好!習近平好!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現如今的田園大道風光 張仁韜 攝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現如今的芒市大河景象 張仁韜 攝

我思緒萬千,遠眺金塔、銀塔和從頭頂掠過的飛機,想到即將通車的鐵路,勾起了關於芒市和芒市大河的許多記憶。過去芒市的農村普遍是草房竹籬笆糊牛屎,大門是兩根大立柱和四五根小橫杆,不規則的村道內豬屎遍地,沒有公廁,衛生狀況極差。由於缺電,生活照明大多用煤油柴禾,家庭主婦五六點鐘就要生火煮飯,下田地的人用芭蕉葉包個飯糰加豆腐、豆豉或酸醃菜作為餐食,只有在集會或親友聚會才見魚、肉。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2007年10月 芒市田園大道 (錢明富 攝影)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了明顯改變,自此邊疆農村才有了一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四十年的鉅變,才有了全民小康的大格局大改變。芒市的變化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僅以芒市大河來說,經過改革開放後的幾次治理,多年來不再氾濫過。尤其是修縣道修高速,芒市大河上多了很多永久性河橋,使芒市人民群眾的交往、交流、交易更加便利,市場更加活躍繁榮。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90年代的芒市大河

改革開放前的芒市大河經常發生3至5年一次的週期性洪水氾濫,沖毀農田,河道更改,農民叫苦不迭。因為沒有牢固的永久性橋樑,當雨季來臨,沿河村寨就開始打攔河竹壩、修竹橋、扎竹筏。不可預見的大洪水一旦順河而下,竹壩、竹橋、竹筏被洪水一掃而光,大河以西的壩區、山區交通來往嚴重受阻。有幾件事至今還歷歷在目:上世紀七十年代遮放鎮遮告村因為缺電,成都知青們輪值要把穀子或背或挑到大河對面的大灣水輪機去打米,冬天過河河水冰冷,雨天過河河浪洶湧,好多次被洪水衝倒沖走,人傷糧空苦不堪言。我受遮告村村民、村幹部委託,在村東南一隅擇地修建一座小型水力衝擊式動力站解決碾米問題。正值雨季,我和搭檔金華明經常早出晚歸涉水去工作,吃盡苦頭。有一次遇到一位河心場賣柴的老漢,他挑著柴杵著木棍涉急流,突然踩空連人帶柴被衝到下游100多米處,人總算爬上岸,但柴和衣物被洪水捲走,赤裸著身體,十分狼狽。後來我還得知,每年雨季芒市大河經常發生此類事件,老人和小孩因涉水過河失蹤,小豬仔、糧物、山貨被大水吞噬。在芒市大河沒有橋的年代,嚴重製約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印象芒市河》 莊鬱蔥 攝

改革開放後,隨著縣際公路、高速路的修建,芒市大河上一座座大橋橫跨兩岸,東西南北變通途,尤其河西片原來相對落後的傣族聚居區更是生產大發展,生活大改觀,經濟更繁榮。

改革开放四十年芒市巨变

《印象芒市河》 莊鬱蔥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