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讓你活的就像個傻瓜!

信息時代讓你活的就像個傻瓜!

信息時代是個專業時代,這個專業的意思,不是分門別類的專科,而是信息的綜合處理和邏輯分析能力。日本人有一句名言,綜合就是創造!這是對信息時代的最好寫照。這樣的信息時代,事情的理解和處理不在精而在廣度,蘋果手機無非就是掌上電腦加手機,哪個都不新鮮,都是十幾年前的產物,到了喬布斯手裡,綜合在一起,就成了人人都用、賺你錢沒商量的蘋果手機。在信息時代裡面,廣度也是一種深度,而且這種基於綜合創造的“深度”你是不可能具備的。

事實上,你如果不是專業的信息分析人士,信息時代對你就是有害的,就可能是災難性質的,因為你看到的信息,就可能是有毒的。所以在信息時代、信息社會里面,除非是信息分析專家,最好是什麼信息也不看,如果非要看,反而可能就看糊塗了,反而就可能掉坑裡去了。

你不信?這些情況你有沒有?

你是個專業人士,可能是工程師,可能是律師,可能是個建築師,可能是個廠長或者是總會計師,但你越來越發現,要看的信息太多,越來越看不過來,經常跟著信息走,信馬由韁,自己也不知道走到哪裡去了,看到哪裡去了,反正看得是頭昏眼花,眼睛老化嚴重,但也沒感覺清楚了多少,反而感覺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了?危機感越來越重。這實際是一種信息時代的心理疾病,叫做網絡綜合症(Net Synthesis)。

這樣的事情,很多人在媒體上可能看到過。工作做了一輩子,總算財務自由了,但銀行卡的信息被人盜取了,一輩子的家產就這樣付之東流。你以為這不可能,自己的密碼絕對無人可知,甚至老公都不知道。實際仔細一看,原來這一切包括自己的銀行卡密碼在網絡世界,在信息時代裡面,那都是公開可交易的。打官司嗎?現在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司法系統根本顧不過來。所有這些信息都存在,只是你自己不願意看見,因為任何人都是選擇性的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包括信息。你真願意相信的是銀行推薦的概念,“芯片卡比磁條卡更安全”,以為只要用了芯片卡就萬事大吉了。

遇到事情,你覺著你能在網絡上查到東西嗎?的確普通人也能查到自己要用的信息,有的人還很熟練,谷歌和百度這樣的檢索工具就是給普通人使用的,但信息分析人員用5分鐘查到的東西,你東轉西看用了3個小時的時間,這中間的差別就是36倍的時間。要換算成工作量,也就是你只能做別人三十六分之一的事情;要換算成人的生命,也就是你要比別人少活了36倍的時間,這裡面有一個效率的現實問題。

信息時代,網絡世界,還有很多你不知道、但讓你變得很傻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在信息時代裡面,往往你只能接受別人的概念總結,然後比無選擇的跟著走。買樓你看“學區房”,那就是個概念房;買股票,你看概念股;買車,你看概念車……。還有共享經濟,大數據,還有馬斯克抽著大麻創造出來的概念火箭和概念地鐵……。到處都是概念,概念似乎無處不在,到處都是別人總結出來,然後你跟著跑的東西。似乎在信息時代,你忽然間發現什麼都需要,而且什麼都還很急迫。你的生活,被無處不在的概念所引領、所主導,已經完全不由自主。這一切都是真的,所以才說信息時代裡面你活的就像個傻瓜。

那麼信息時代裡的專家能信嗎?比如金融家、貨幣銀行家?炒股專家?華爾街上衣裝整齊的專業人士,那些張口閉口都是數據的人?如果你說的是他們,那結論也很簡單,他們同樣也是生活在信息碎片當中,也被信息爆炸所包圍。他們能應付和妥善解決的是工作套路和經典常識以內的事情,四面八方超出的部分,來自套路之外的部分,他們除了名片抬頭之外其他都與普通人幾乎完全一樣。你會發現,問一個火箭專家炒股票的事情,他的回答與報紙上的一樣;甚至你問一個賣房中介房子的定價合理與否,他的回答也會僅限於他所知道的概念。至於“張口閉口都是數據”的人,那就更開玩笑了,要知道上世紀三十年代的華爾街大危機中,偉大的數學家費雪就首先破產了。沒錯,炒股破產的就是那個提出費雪方程的費雪。你對數據的精熟,還能超越這位數理經濟學家嗎?

重要的是邏輯、認識和解釋,而不是數據。

你看著全世界的信息分析人員的工作似乎都很簡單,無非是這裡一塊、那裡一塊,把碎片拼合在一起,變成一幅可以定義的圖景和趨勢。而這些碎片,你在這裡也能看見,在哪裡也曾經看過,所以不值錢。不過,這樣簡單的工作,事實上你自己卻幹不來的,因此不要亂講外行話。我們這個世界上,不少國家是砸下數千億的錢,養著一幫信息分析專家在工作,就是因為這是一件需要專業訓練和團隊合作的工作,而且工作量很大。簡單的道理,同樣一張報紙,同樣一句話,同樣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看,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每個單位的領導都在反覆講話,但又有幾人明白,幾人理解?據說能明白的都是聰明人?!所以才有一句流行語出現:重要的事情,講三遍!其實,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對於普通人就是講一百遍也沒用的。否則,高考怎麼分高下呢?

其實,在信息時代,即便是再聰明的人,也能讓你變得非常糊塗,原因就在於信息碎片。

信息碎片有的是,微信就是一個垃圾平臺,要看多少垃圾信息都有。無數的人還在日夜趕工,甚至在廁所裡面也不停歇,不停地製造著這樣、那樣的垃圾。更微妙的是,所有的微信、所有的QQ、所有人互相之間還努力傳遞、複製著這一切甚至完全相同的信息。

這樣的現象讓人完全無所適從,這些信息看著都很熟悉,但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才是真正重要的?哪些碎片之間存在邏輯的關係,哪些碎片之間的邏輯關係是陷阱?哪些根本不重要,哪些可能卻會要你的命?這樣的問題有很多,讓你深陷其中,完全不能自拔。一位分析專家講過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一篇三千字的文章,大約最多隻有一百多字是有用的,有一定的價值含金量,但其他的兩千多字,也就是佔到90%以上的內容是垃圾,是廢料,是信息泡沫,你從頭到尾讀過多少這樣的垃圾?你把自己時間的百分之九十以上用於垃圾和廢料,你的時間就是這樣消失了,而且活的還非常匆忙,還在懷疑人生?人生就是被你浪費掉的時間。再想想,在這個浪費掉的時間裡面,又有多少重要的事情,你還根本來不及做?甚至招致親人和朋友的抱怨。

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開設了一門媒體素養和信息素養方面的課程,這門課叫做“抵制狗屁”。這門課裡的“狗屁”指的是公然罔顧事實和邏輯的語言、統計數據、圖表,以及其他呈現方式,它們的目的是讓受眾留下深刻印象並且讓人難以抗拒。信息時代的信息猶如洪水猛獸,正在吞噬眾多無所適從的大眾,這樣的現實已經足夠令人擔心。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對於絕大多數普通人來講,在信息分析專家的眼裡,對不起,99%的人都是“普通人”,信息時代的生活已經變得無比艱難。過去送孩子去幼兒園就是一個簡單的事情,分片包乾的體制,只要孩子到歲數了,送她上幼兒園就可以了。不過,現在選擇一家幼兒園已經變成為了一項複雜的工程了。求醫問藥,那就更不用說了,幾乎要把自己變成半個醫藥專家才行。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講,也許要讓生活簡單一點,什麼信息也不看,反而倒要好得多,如果你的工作和事業實在離不開信息,那就設法去看看專業信息分析人士推薦的信息,那中間的價值,實際就是你的時間,你的未來,你的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