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白毫銀針屬白茶,被稱作“茶中美人”,其茶芽肥壯,茸毛密披,銀光閃閃,宛如身上蒙了一層厚厚的白霜,分外誘人。


它的故鄉是福建政和、福鼎,一般採用春茶頭一、二輪的頂芽,只取一芽一葉,用料可謂高端。你可知 歐洲人講究起來,會在泡飲紅茶時加入一些白毫銀針,以彰顯茶品檔次。

這白毫覆身的銀針亦是茶界的“名媛”。奢侈品的“名媛”香奈兒也從白毫銀針中萃取茶氨酸和多元酚的超凡活性成分,製成一款針對敏感性肌膚的舒緩保溼乳液。


也算是品牌對標,中西合璧,成為時尚人士的新寵。正因為白毫銀針精華天生具有舒緩鎮定功能,現代都市女性自制出一種時尚:將茶水攤涼,灌入小噴瓶,當保溼水使用。


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白毫銀針的味道並不濃厚,陸羽《茶經》中寫“茶性儉,不宜廣”,那白毫銀針算得上是性冷淡了。


難得的,幾乎就是名貴的,這是約定俗成的事情。佳人難得,出一個能傾城,儘管現代技術已經“不落痕跡”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可饒是佳人再多,天成的,仍舊難得。


白毫銀針難得之處,正是天成。每年清明之前的十天左右,休息了一冬的新鮮茶葉剛剛鑽出來,毛茸茸的,根根挺立,讓人愛憐。


銀針的採製,一般年份只有十天,最多不超過十三四天。時間一過,銀針茶芽就舒展開了,只能做白牡丹了。


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同時又要求連日出晴,用“含葉曝晾,成品剝針”的原始製法製作而成,白毫銀針不僅用材講究,工藝更是講究,成本就更不用講了。


品飲“名媛”,我跟同飲的朋友說這茶難得又是珍品,本該回報以天高地厚的滋味,對得起她的名聲,可卻如同絕世於深閨之中,滋味素淡,不願傾其所有。


由於知道其珍貴,就多了細品的目的——如果矯飾以情,很多事情會被美化,人與物的關係大多如此。只是,是緣於本性彰顯還是主觀加工,這就是不可知了。


銀針入盞,如同落霜。整個茶芽為白毫覆被,銀裝素裹,熠熠生輝,賞心悅目。如果你用玻璃杯沖泡,會發現似白雲疑光閃,滿盞浮花乳般芽芽挺立。


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水溫一高,是有催生香氣的效果的,氣味得以周旋。形容起來,是花香,不強烈,沒有侵略的感覺,卻不禁言表:真是清香。無著意襲人,倒引得人一探再探。


這感官體驗真是奇怪,嗅覺上豐盈,味覺上輕盈。聞起來是如沐花香,嚐起來卻是雨後青草。這大概算是感官的賣家秀和買家秀了。 。


奇異的“不符預期”,到最終嚥下的一刻,得到了平衡。兩種感官相互諒解,不覺過分又不覺有所失欠。


放下清湯,跟朋友閒聊。講到興處,嘴裡竟有回甘與生津之感,在那個稍嫌炎熱的房間,竟也生出些許涼意,這可能就是人們常說的清冽吧。


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分鐘過後,這回甘持久悠長,仍然在口中溫存。白毫銀針的滋味,是要留時間給她緩緩道來的,需要等待,需要舌頭思忖。


我之前說她不願傾其所有,實在誤會。或者她是不願用力傾人。 。


宋徽宗講茶“天時得於上,人力盡於下”,作為一個門外的吃茶群眾,不甚理解。那些各類茶的工藝,難道不是經歷山重水複,才能得到醇厚的美名?


白毫銀針沒有經過炒揉,全部交付給了天地,留日光和雨露去萎凋和吐納。用的是自然古法,不沾煙火氣息,是“粗糙”加工。


餘秋雨《兩方茶語》寫“茶文化最精緻的部位也最難保存,每每毀於兵荒馬亂之中,後來又從解渴的原始起點上重新種植和焙制,不知斷了多少回,死了多少回”。


最精緻的工藝,不是增其顏色,鬱其芬芳,而是留其原本,維持天然。


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那些被誤解的,一旦理解起來,就容易體諒。“我喝下一杯名貴”比“我喝下一杯天然”,聽起來更具說服力,結論也更容易得到和表達。


然而,那些因天然而珍貴的,往往只徒留“珍貴”,卻遺失了珍貴的原因。這是對茶的誤解,也是對人的誤解。


白毫銀針一杯既飲,體驗並非是“我身邊有幾個品性如此茶的朋友”,而是,誰不是如此?茶性涼,待相處一段,趨於溫和。


茶味淡,長久過後,仍留回甘。初識是清香氣息,入口似乎並不驚豔。品性薄發,卻經久不散。人和茶一樣,總是值得些時間的。


美麗經得起誤解,可誤解總不要持續太久。人人一提起你都說名貴,可我最愛是天然。

白毫銀針:愛美麗,更愛天然

打破傳統門店銷售瓶頸,免費協助茶店轉型升級!全國首創F2O新零售模式,詳情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