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年到滴滴,野心大了初心沒了

百日兩度發生命案,讓滴滴陷入空前的輿論危機,公眾質疑其在嗜血的資本助力下,壟斷了出行市場,建議一分為二。

無獨有偶,醫療行業近期爆出的美年大健康“體檢門”、醫療獨角獸遠程視界崩盤事件,也反映出同樣問題:創業者深耕產業時,過度資本化,最後造成金融風險和社會風險。

从美年到滴滴,野心大了初心没了

從美年近幾年“買買買”,不難看出董事長俞熔在醫療領域的野心。

此前,美年大健康、愛康國賓、慈銘體檢都是國內民營體檢行業的前三甲,三足鼎立,拉鋸多年。標誌性事件發生在2015年,美年借殼江蘇三友成功進入A股,隨後一系列資本運作,尤其是2017年將慈銘收入囊中之後,美年終於殺出重圍,成為中國的體檢之王。

有評論稱,美年真的算是個“野蠻人”,“做產業馬馬虎虎,做投資卻風風火火”。

但是,企業界人士都知道,資本運作最終只是整合企業的工具,最終讓企業長久生存下去的,還是依靠管理。資本整合的作用是聚沙成塔,這個沙塔堆得越高,若沒有良好的管理,倒下可能性也越大。

从美年到滴滴,野心大了初心没了

而從去年底被爆資金鍊危機後,短短9個月時間,醫療“巨星”遠程視界(2016年,中金公司、漢富資本對遠程視界進行了一輪8.8億元投資)徹底跌下了神壇,互聯網+醫療租賃模式創新遭遇截殺。據瞭解,目前只剩兩名前臺的空殼公司,套住了上千家公立醫院,涉及金額超百億。

“這其實就是一個打著遠程醫療旗號高價兜售醫療設備的公司。”一位遠程視界員工表示,“遠程從頭到尾就是玩資本運作,靠代理商的關係,用公立醫院的名聲,套租賃公司的錢,讓這三方來圍著他轉。”

醫療健康行業,是一個對設備、從業人員、管理、服務等要求都比較高的實體行業,它直接關乎公眾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行業品質應該是一個不斷向上追求的趨勢,如抱著快速賺錢的目的,註定不會可持續發展。呼籲國家在市場準入上把關,讓符合要求的最好是有醫療資源的機構加入。

尤其是在資本進入健康大數據企業時,應該慎之又慎。因為醫療數據相對敏感,涉及公眾隱私,如果被隨意交易或濫用,可能會造成嚴重損失。

人們往往認為,一組醫療數據把名字、身份證信息去掉後就安全了,可以公開使用。然而,當這組數據跟另一組數據連在一起時,可能會完全暴露個人隱私。如果加入基因數據,隱私安全威脅就會更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內幾家涉及醫療大數據業務的公司微醫、零氪科技、醫聯等,相繼獲得資本青睞,且融資都在5億元以上。

但願他們野心優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