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年到滴滴,野心大了初心没了

百日两度发生命案,让滴滴陷入空前的舆论危机,公众质疑其在嗜血的资本助力下,垄断了出行市场,建议一分为二。

无独有偶,医疗行业近期爆出的美年大健康“体检门”、医疗独角兽远程视界崩盘事件,也反映出同样问题:创业者深耕产业时,过度资本化,最后造成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从美年到滴滴,野心大了初心没了

从美年近几年“买买买”,不难看出董事长俞熔在医疗领域的野心。

此前,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慈铭体检都是国内民营体检行业的前三甲,三足鼎立,拉锯多年。标志性事件发生在2015年,美年借壳江苏三友成功进入A股,随后一系列资本运作,尤其是2017年将慈铭收入囊中之后,美年终于杀出重围,成为中国的体检之王。

有评论称,美年真的算是个“野蛮人”,“做产业马马虎虎,做投资却风风火火”。

但是,企业界人士都知道,资本运作最终只是整合企业的工具,最终让企业长久生存下去的,还是依靠管理。资本整合的作用是聚沙成塔,这个沙塔堆得越高,若没有良好的管理,倒下可能性也越大。

从美年到滴滴,野心大了初心没了

而从去年底被爆资金链危机后,短短9个月时间,医疗“巨星”远程视界(2016年,中金公司、汉富资本对远程视界进行了一轮8.8亿元投资)彻底跌下了神坛,互联网+医疗租赁模式创新遭遇截杀。据了解,目前只剩两名前台的空壳公司,套住了上千家公立医院,涉及金额超百亿。

“这其实就是一个打着远程医疗旗号高价兜售医疗设备的公司。”一位远程视界员工表示,“远程从头到尾就是玩资本运作,靠代理商的关系,用公立医院的名声,套租赁公司的钱,让这三方来围着他转。”

医疗健康行业,是一个对设备、从业人员、管理、服务等要求都比较高的实体行业,它直接关乎公众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行业品质应该是一个不断向上追求的趋势,如抱着快速赚钱的目的,注定不会可持续发展。呼吁国家在市场准入上把关,让符合要求的最好是有医疗资源的机构加入。

尤其是在资本进入健康大数据企业时,应该慎之又慎。因为医疗数据相对敏感,涉及公众隐私,如果被随意交易或滥用,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

人们往往认为,一组医疗数据把名字、身份证信息去掉后就安全了,可以公开使用。然而,当这组数据跟另一组数据连在一起时,可能会完全暴露个人隐私。如果加入基因数据,隐私安全威胁就会更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内几家涉及医疗大数据业务的公司微医、零氪科技、医联等,相继获得资本青睐,且融资都在5亿元以上。

但愿他们野心优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