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二戰,史達林會是一位怎樣的領袖?後世會怎麼評價他?

李佳1981


斯大林的主要歷史功績,就是率領蘇聯軍民,打贏了一場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了人類的“救世主”。連丘吉爾和羅斯福都承認斯大林和蘇聯的戰績。但是,如果沒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斯大林的名聲會怎麼樣呢?

這個可以讓我們回憶一下二戰前期芬蘭和蘇聯的戰爭,和蘇聯與德國一起瓜分波蘭的戰爭。在這兩次戰爭裡面,斯大林和蘇軍,都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因為他們是赤裸裸的入侵者。當時國際聯盟已經對這些入侵事件予以了譴責,法國和英國甚至已經派遣了一支遠征軍,打算北上支援被蘇軍圍困的芬蘭。

可以說,如果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中的赫赫功績,斯大林在全世界的形象,就是一個沒有道義的入侵者。

他欺凌了無辜的芬蘭,而且以一個堂堂大國的實力居然差一點被彈丸小國芬蘭擊敗。蘇聯50多萬裝甲大軍,用3000架戰鬥機,去進攻一個只有13萬軍隊,只有300架戰鬥機的小小的芬蘭,打了幾個月,反而在芬蘭丟盔卸甲,損失慘重。芬蘭雖然國小兵少,但是他們作戰英勇,為了保衛祖國勇敢的抗擊比自己強大100倍的敵人,這樣的壯舉贏得了全世界的同情和敬佩。連愛因斯坦都對芬蘭表達了敬意。

雖然斯大林最後迫使芬蘭求和,但是他丟光了面子,這也讓希特勒藐視蘇軍,認為他們的軍事戰鬥力不堪一擊。


懷疑探索者


如果沒有二戰,斯大林的名聲會很糟糕!

盤點一下斯大林的政績:國家重工業化、農業集體化、大清洗、二戰勝利、戰後劃分勢力範圍。

這五條中國家重工業化是蘇聯能夠在戰爭中勝利的重要原因,如果沒有斯大林的堅持是很難實現的,而作為最高統帥,率領國民抵擋住了德國法西斯的進攻,為二戰勝利作出卓越貢獻無疑是斯大林人生最大的功績。而戰後劃分勢力範圍把蘇聯提升為世界頂級強國,奠定了幾十年的冷戰格局,更是影響巨大。

但如果沒有二戰,斯大林剩下還有什麼呢?

農業集體化,消滅了私有經濟,帶來了農村經濟的嚴重倒退,進而引發大饑荒,千百萬人被餓死,重視重工業輕視輕工業造成國民日常用品短缺,生活質量下降。而大清洗,更是整個國家的浩劫,言語無法形容。

這樣一個領袖,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外國人,會怎麼評價他?

學界對於斯大林的評價一直秉持“功勳顯赫卓著,錯誤極其嚴重”的觀點。至於功大於過,還是過大於功,存在著分歧。但如果沒有二戰的貢獻,過大於功將毫無疑問。



日慕鄉關


有些人說斯大林是個殘酷的暴君,但是我認為即使是暴君也要放在當時的國內和國劇局勢中來看。但首先說明一點,如沒有斯大林,蘇聯在二戰中必將一敗塗地,更不會有後來強大的蘇聯。

斯大林接手時的蘇聯無疑是個爛攤子,國內工業水平僅相當於德國的6%-7%,大部分農民掙扎在溫飽線,投機倒把的商人隨處可見,政府如果不能夠將社會資源統一起來,任由投機販子發展,整個社會的資源都將被蛀空。亂世用重典,病入膏肓的蘇聯社會要想翻身步入正軌也需要一劑猛藥,這就要求政府必須自上而下的發起一場改革,這場改革的過程必定是痛苦的,收繳糧食,建立集體農場,收繳藝術品從國外換回各種急需的工業設備。民眾無疑要在這場改革中付出巨大的犧牲,但成果是輝煌的,蘇聯依靠國內的眾多資源和糧食與西方資本家進行交換,逐步奠定起了後來蘇聯重工業的基礎,僅1944年蘇聯就生產了2萬多輛T34坦克,這個數量相當於德國四號坦克在整個戰爭期間生產數量多總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