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歷代功名錄-劉姓篇

汶上殷商為厥國,春秋為魯中都。唐天寶元年改為中都縣,金貞元元年(1153年)改為汶陽縣,泰和八年(1208年)改汶陽縣為汶上縣。因汶水在上(北)而得名。據《漢書》注,應劭曰:詩云:“汶水湯之。”大汶河流貫,故縣名汶上。

汶上乃古中都,孔子初仕教化之聖地,歷史上人才輩出,代不乏人。據縣誌和有關史書、譜記載,自宋朝穆修始,迄於清末,不完全統計,高中文進士者56名、武進士12名;明、清以來,中舉人者244名(其中文舉人166名、武舉人78名),歲貢299名、恩拔貢62名、恩貢11名、功貢4名、副優貢12名,武舉78名、武亞元3名、武解元2名。

其中劉姓人員如下:

進士

劉夢熊【明】正德辛未科(1511),仕盧江縣知縣。

劉 嚴【清】賜武進士,署守備,官浙江溫州衛掌印守備

舉人

劉 鍾【明】永樂庚子科(1420),仕至山西布政司理問

劉 澄【明】成化辛卯科(1471)理魁

劉 益【明】成化辛卯科(1471),歷任杞縣、曲沃縣、威縣知縣

劉夢熊【明】正德丁卯科(1507),後考中進士

劉 傑【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1705)

劉居敬【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科(1714)

劉醴泉【清】乾隆四十四年庚子科(1780),初任黃縣教諭,後為國子監學正

劉恆新【清】嘉慶十三年辛酉科(1808),仕至黃縣教諭(家譜記載為蒲臺縣訓導,壽光縣教諭)

劉聘卿【清】光緒二十年甲午科(1894)

武舉

劉 巖:丙午科,仕至浙江守備

劉廣基

劉煃臨:乾隆丁卯科,棟選衛千總,例授武信郎

劉 捷:庚辰科,選取提塘

劉清選:同治元年壬戌科(1862)

劉應汾 同治三年甲子科(1864)

歲貢

劉 寧【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貢,仕至太僕寺少卿,祀鄉賢

劉 勉【明】永樂十六年(1418)貢,仕至光祿寺奪署丞

劉 幹【明】正統三年(1438)貢,仕至寶雞縣典史

劉永年【明】成化十年(1474)貢,仕至蘭陽縣教諭

劉 剛【明】成化十二年(1476)貢,仕至大興縣主簿

劉 崇【明】成化十四年(1478)貢,仕至陝西都司斷事

劉希曾【明】正德二年(1507)貢,仕至臨洮府推官

劉尚志【明】正德十年(1515)貢,仕至無錫縣主簿

劉東周【明】嘉靖六年(1527)貢。學者型,有正氣,善於詩,為當時學者所推服,未仕而卒

劉夢庚【明】嘉靖十三年(1534)貢。

劉 濟【明】嘉靖十八年(1539)貢,仕至獲嘉縣知縣

劉 洸【明】萬曆十八年(1590)貢,仕至朝城縣訓導

劉景弘【明】天啟年間貢,仕至教諭

劉文烺【清】順治年間貢,仕至湖廣黃岡縣縣丞

劉士捷【清】康熙年間貢

劉國瑺【清】康熙甲子科歲貢,候選訓導,文行兼優,邑令給匾曰“翰苑粹品”

劉 炤【清】乾隆十五年庚午(1750)貢,仕至陵縣訓導,成武縣教諭

劉儒和【清】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貢,候選訓導

劉儒鈞【清】乾隆三十九年甲午(1774)貢,壬子欽賜舉人,癸丑欽賜翰林院檢討,敕封徵仕郎(家譜記載為乾隆戊申科歲貢)

劉勇泉【清】光緒二十四年戊戌(1898)貢

恩貢、功貢、恩拔貢、優副貢

劉儒烈【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副優貢,己卯優貢,仕至成武縣訓導,勅授修職郎

劉醴潤【清】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恩拔貢,任東昌府清平縣教諭,勅授修職郎

劉籦麓【清】科拔貢,任東昌府觀城縣教諭

劉 鏴【清】附貢生,任河南商丘主簿

劉中柱【清】嘉慶六年辛酉(1801)恩拔貢,仕至莘縣教諭

劉韻珂【清】嘉慶十八年癸酉(1813)恩拔貢,仕至閩浙總督

劉勳廷【清】光緒八年壬午(1882)恩拔貢

遺失功名者

劉 釴【清】雍正十三年任沛縣訓導,升聊城主簿

汶上歷代功名錄-劉姓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