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40年前,在煤油燈照亮的屋子裡,人們期望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生活。

40年後,當初的夢想,已經變成了每個人司空見慣的生活方式。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你家用過6位數電話號碼嗎?

“還需要送多少斤麵條?好、好、好,馬上送到!”今年的初夏,溫度特別高,貼著張光波臉的手機屏幕上,都有了一層薄薄的水。他擦了擦屏幕,將手機放在桌子上,開始張羅給共和春補貨的事。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皮市街盲人機麵館目前給揚州40多家店供貨,其中包括老字號共和春、蔣家橋以及必香居。機麵館目前的負責人叫張光波,今年41歲,從老家淮陰來揚州那一年,他才17歲。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在揚州打工的姨媽寄來的一封信,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那年我初中畢業,在老家沒找到工作,姨媽寫信來說,揚州有家盲人機麵館招人。”收到信之後,還是毛頭小子的張光波興奮地一夜沒睡著,將信翻來覆去看了幾遍。第二天,他懷揣著50元錢,隻身來到了揚州。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是1992年,張光波記得,揚州的電話號碼只有6位數,有固定電話的人家並不多。生意興隆的盲人機麵館就有一部電話。而兩年前,揚州的電話號碼只有5位數,到了1990年才升為6位數。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固定電話從4位數到8位數

在郵電局工作過的老週迴憶說,1978年,揚州的電話號碼只有4位數,電話在當時是個稀罕物。

1985年,揚州在全省率先有了一套縱橫式交換機,就是在那一年,揚州的電話號碼升為5位數。不過,那時候的電話主要是打市話,要打長途,還是要到郵局排隊,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上世紀80年代末。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1989年,揚州引進程控交換機4000門,奠定了揚州固定電話發展的基礎。1990年,揚州電話號碼升為6位。1993年實現電話全網交換程控化、傳輸數字化,揚州大多數家庭的第一部電話,都是6位數的電話號碼。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1995年,揚州的市話數量迅速增長,6位數的號碼資源不夠用了,那一年,揚州的固定電話升為了7位數。

2007年8月18日,揚州的固定電話號碼升為瞭如今我們都在用的8位數號碼。

張光波來揚州的第10年,2001年,盲人楊大根、朱元風夫婦將店轉租給了張光波。張光波在揚州紮了根,在見證電話號碼從6位數到8位數的這些年,他娶妻生子,住上了樓房,有了小貨車,也有了私家車。

“1992年來店裡,我們送貨的許多小店沒有電話,都是要我們一家家跑,用本子記需要的數量,有補貨需求的時候,溝通也不方便。”張光波回憶說,來揚州幾年後,電話才開始普及開來,那時候話費不便宜,如果不是遇上急事,很多人也不捨得打,更不會拿著電話長時間煲電話粥了。

隨著話費降低,電話、手機越來越普及,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許多老字號從2002年開始就陸續和他進行長期合作。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後來用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小靈通,方便多了。”用著智能手機的張光波感慨說,怎麼也沒有想到,那時候嚮往的“樓下樓下,電燈電話”,很快就實現了,“連我們小區裡拾荒的老頭,都有手機了。”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是你用的第幾部手機?

家住揚州西郊的“80後”陳麗說,第一次用看到電話,是小時候和媽媽一起去鄉里的糧站交公糧,聽到那清脆的電話鈴聲,黑色的電話機,和村裡露天電影裡看過的一模一樣。

一直到她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家裡也裝上了一部電話。與此同時,村裡先富起來的人開始用上了“大哥大”。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整個村裡就一部大哥大,是一個做生意的人買的別人二手的,將近一萬塊錢,經常聽到他在路上大聲喊著‘喂喂喂,你說什麼,聽不清’。”陳麗說起這段記憶,笑了起來,那時候拿大哥大的人,好像都是梳著大背頭,塗上髮膠,嗓門特別大,常常引來別人羨慕的眼光。雖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長天線已經成為了歷史,但橫空出世的大哥大,將中國人的生活引向一個新境界。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與此同時,BP機也佔據了人們一段時間的記憶。

1996年,陳麗考上了縣裡的中學,每週往家裡打一次電話,都要在學校的小賣部等好久,“每次去都有人在排隊,一群人圍在那裡聽你講電話。”

1999年,陳麗上高中,學校裡有了許多電話亭,獨立的空間裡,998卡、201卡,現在家裡還存了很多。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2001年,她上高二那一年,有了第一部手機,“我到現在還保留著手機的盒子和說明書。”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是一部綠色屏幕的手機,那時候接打電話都要6毛錢一分鐘,“我們高考那一年,可以用短信查分。我就是用的電話查到的分。後來收到短信之後仍然不放心,又打電話查詢了一次。”

上大學的第一年,陳麗用的手機是一部藍屏的三星。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後來就進入了諾基亞時代。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時候電話打得倒不多,主要愛寫信,還有發短信,一毛錢一條,一條70個字,和好朋友發短信都要數一數字數,一個月有時候要發100多塊錢短信。”陳麗說,寫信是說心情,發短信是閒聊,短信發到最後,都不用看鍵盤,直接盲打。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交流方式的變遷

從綠屏的手機到藍屏手機,再到白色屏幕的手機,彩屏手機,到如今的智能手機;手機的鈴聲從最初的普通單絃鈴聲,到和絃鈴聲,再到現在隨時為你唱曲兒的鈴聲……

那時候,我們還有專門的手機鈴聲充值卡。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時候,我們會用MSN聊天,承載了我們一代人的記憶。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還有那時候才開始註冊只有5位數字的QQ號碼。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我們將QQ的的交流方式用手機代替,用2G的網絡,聊QQ。曾經習慣了發的短信,也漸漸變少了。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如今,我們手機上的微信,承載了我們大多數的社交方式。隨時隨地聊天、視頻,就像給彼此之間裝上了千里眼、順風耳,只要你開口,對方就在那裡。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時不時還會別緻地來一段抖音視頻展示一下別緻的交流方式。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抹不去的記憶

從“見字如面”地通書信,到5位數電話到8位數電話的變化,從MSN、QQ到如今的微信、抖音,那些承載我們記憶的手機,帶著我們抹不去的痕跡。

這些手機,許多人都能在找到一絲絲往日的痕跡。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些左手一個諾基亞、右手一個摩托羅拉的人,就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土豪吧。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還有我們熟悉的三星彩屏手機,承載起了我們青年時代的驕傲。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最早開始代替walkman的索愛w800c,這款音樂手機,是屬於最早一批的音樂手機了吧。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時代在流逝,智能手機時代,在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裡,我們的電話拜年少了,拜年短信也少了,新的溝通方式佔據了我們的生活。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我們之間越來越近

新事物不斷出現,舊事物也會慢慢地在我們的視野裡消失。在數字化和智能化快速發展的今天,新舊不斷在交替,留下了許多的回憶之際,帶來了時代的進步和發展。

那些年揚州人打過的電話、寫過的信,在這裡都能找到抹不去的痕跡

智能手機漸漸替代了老式的手機,話費也有了大幅下調,千山萬水也無法阻隔彼此之間的交流。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新的通訊方式將我們拉得越來越近,那些曾經和你寫信和通電話的人,名字還在你的的手機裡吧?

願時光不老

我們不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