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禮記》有言:“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如果要以一種獨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那就是樹。進入樹的世界就像進入美與神秘的境地。冬去春來,新芽咿呀冒出,是生命的開始,更是一種延續。

一起來看下,歷史上那些帝王將相、文人騷客、鄉紳富豪,和種樹的不解之緣吧。

01 孫中山種樹動靜大

年年植樹樹成蔭

代代造林林成森

1915年7月,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規定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指定地點,選擇樹種,全國各級政府,機關,學校如期參加,舉行植樹節典禮並從事植樹。經當年7月21日批准後,通令全國如期遵照辦理。自此我國有了植樹節。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逝世。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週年,國民政府舉行了植樹儀式。以後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把他逝世的那天,即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2 朱元璋種樹惠民生


山上沒有樹,莊稼保不住

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凡有五至十畝地的農戶都要種桑樹、木棉各半畝;

有十畝以上地的農戶,還要增種柿樹、核桃和棗樹。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3 元世祖種樹治天下

植樹造林,平衡自然生態

開源增產,促進社會文明

元世祖忽必烈的治國方針中,有一種既可以點綴風景,又極為實用的規劃,那就是植樹。

他命令百姓在大路兩旁,廣泛種植一種會長得很高大的樹木。它們除了在夏季能成蔭遮涼外,在冬季大雪封路時,還起到路標的作用。

他還委任高級官員四出巡視,察看他的這些措施是否安排落實。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4 諸葛亮種樹傳子孫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諸葛亮是三國時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然而,他並不以功名利祿傳後。他在給後主劉禪的遺書中寫道:“臣家有桑八百株,子孫衣食,自可足用。”

他把自己親手栽種的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費的來源,為子女生活作長久安排。

一代名相,兩袖清風,死後留給子孫後代的唯有自己栽種的桑樹,令人不勝感慨。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5 楊達卿種樹濟貧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明末清初,福建開明紳士楊達卿,災荒年決意開倉濟貧,並佈告饑民,每領一斗谷者,必須先去村前大富山上栽一棵樹。

九年後,一向荒涼的大富山披上了綠裝。

他還立下遺囑:凡災民所營林木,除用於修橋鋪路和辦學校外,要用於為貧困戶造房。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6 文成公主種樹念家鄉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植下一棵樹,收穫萬點綠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

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7 名醫董奉種樹治病

千重林山真寶庫,萬頃綠海活銀行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

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

後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8 左宗棠種樹造福新疆

植樹造林,利在當今,功在千秋

清代名將左宗棠由甘肅進軍新疆時,命令軍隊沿途栽柳,人們呼為“左公柳”。

有詩為證:大將西征人未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09 周恩來種樹續友誼

友誼之樹萬年青

1964年春,周恩來同志在雲南親手栽種了阿爾巴尼亞油橄欖。

使中阿友誼樹在我國生根、開花,並結出豐碩果實。

我需要樹,需要力量,讓呼吸氧氣的人,走進一年酣暢

10 沙俊其種樹慶軍功

萬里長城抵禦外敵

綠色長城造福人類

西周“常勝大將軍”沙俊其,每次打勝仗後,他都要下令將士們在獲勝的戰場上廣種楊樹,以示勝利。

後來就連抓到的俘虜也要他們種樹,作為“同慶”活動。隨著他的不斷勝利,這種“慶功栽楊”發展到栽柳、植槐。

後來,許多諸侯國受其影響,把這種植樹活動作為一種慶典延續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