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牛逼的一人,堪比伯溫,是怎麼功成身退,免於一死的?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是少有的“白手起家”皇帝之一,朱元璋幼時家庭貧困,曾經還靠給地主家放牛維持生活。也許他的家人當時都沒有想到這個出身貧寒的孩子以後註定要幹一番大事:登上皇位一統中國。朱元璋從窮孩子到皇帝的逆襲過程中,最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就是他身邊的眾多謀士和優秀將領的幫助。

明朝最牛逼的一人,堪比伯溫,是怎麼功成身退,免於一死的?

朱元璋時期名將輩出,徐達善統率,常遇春第一先鋒,李文忠擅長奔襲,朱文正善守,鄧愈善撫士卒,而太祖都能一一任用,讓他們的軍事才華得以顯現。朱文正守洪都,耿炳文守長興,兩座城市都未被攻下;傅友德作為降將,功名不顯,太祖敢提拔他當偏師和副將,所以才會有征討北元的七戰七捷,才會有破蜀後的“傅一廖二”評語;平雲南後,留沐英世代鎮守,個人認為這一招可以和毛主席建立新疆兵團相媲美了。

明朝最牛逼的一人,堪比伯溫,是怎麼功成身退,免於一死的?

最後,他在殺功臣的時候,只留耿炳文和郭英這兩個將領,一個善守可以應變,一個又是很低調而且不會震主的外戚,這更說明了他的知人之明。可惜他看透了自己的這群兄弟和養子們,卻沒能看透老四的野心和魄力。

再說戰略思想。首推朱升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這句不用解釋了,幾百年後還被毛主席修改以後再次使用;再有,攻取應天和先與陳友諒決戰,選對手選得十分漂亮(這段主要受當年明月的影響了,我同意他的說法);之後在攻打北元的時候,確實做到了遠程監控,在馮勝藍玉收降納哈出的那一仗最為漂亮。他對統一全國的順序也值得推敲,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之後同時發動南征和北伐;破大都後,先取關中隴西,再“得隴望蜀”,水路並進,破蜀後再破雲南。這樣的征討順序,十分的有計劃和有條理。

明朝最牛逼的一人,堪比伯溫,是怎麼功成身退,免於一死的?

朱元璋最終大勝建都後將朱升定為朝廷的謀士,但朱升心裡清楚的很,帝王都是不能接受臣子比自己的能力高的,於是他儘早請辭告老還鄉,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許多位於高位又對建朝有著重大貢獻的臣子們,都慘遭殺害。而朱升由於不慕名利,性情灑脫,懂得適時而退,才得以護自己周全,後養老於鄉野之間。

關於朱升辭官,歷史上有一個典故,說的是朱元璋稱帝後對開國有功之臣大興封賞,人人皆為獲得高爵厚祿而高興,獨朱升堅辭不受。朱升跟在朱元璋身邊的時間雖然不長,但他早就預感到朱元璋不會善待功臣,所以在洪武二年就早早地告老還鄉了。朱升雖然以年老為由辭去了官職,但他的兒子還在朝廷做官,為保兒子平安,朱升在朱元璋面前哭得稀里嘩啦,請求皇帝賜給免死鐵卷。朱元璋給很多功臣都發了免死卷,也不多這一塊,就答應了朱升的請求。沒想到的是,只過了幾年,朱升的兒子就被郭桓案牽連,最後受冤而死。

明朝最牛逼的一人,堪比伯溫,是怎麼功成身退,免於一死的?

至於朱升本人,辭官時已經七十歲,回家第二年就病逝了,因此得以善終。朱升死後,家人將其就近安葬。至今為止,位於南龍港鎮的朱升墓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朱升墓形狀似糧倉,寓意為朱升提出的“廣積糧”策略,墓碑以漢白玉鑄造,象徵朱升一生品質高潔,正面有“明翰林院大學士朱升之墓”十一個大字,背面則有小字描述其生平事蹟。1999年,朱升墓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