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和迷信的界限,从中国古代方术和医学看时代和认识的变迁

科学和迷信的界限,从中国古代方术和医学看时代和认识的变迁。

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中医曾与各种方术一样被归诸迷信之列。阴阳五行是迷信的大本营。结论是吾辈生死关系之医药,皆此种观念之产物。在这种评价的支配下,中医药曾遭到被取缔的厄运。但后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这种善状况有了根本的改变,迷信一跃而成科学。
科学和迷信的界限,从中国古代方术和医学看时代和认识的变迁

中医药作为一种事实,其本身并无丝毫改变,所改变者只是对它的评价。在这里,迷信和科学只是一种评价,方技术数是古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形态之一。唐、五代以后广泛流行的一种术数算命术,以较其前辈更为一精一密的推算程序,赢得了一千多年来上至君主、下至庶民的诚心笃信。近几十年来却把它称作迷信。
科学和迷信的界限,从中国古代方术和医学看时代和认识的变迁

之所以说是一种评价,因为中医药与算命术出自同一体系,具有同样色彩,所以迷信是带偏见的评价。迷信和科学都是一种信仰。对迷信通常的定义是缺乏理性实质的信仰、准信仰或习俗。因而它首先是一种信仰,其次是缺乏理性实质的。然而,现代语汇中迷信截然对立的科学,正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之上,这便是对公理的信仰。
科学和迷信的界限,从中国古代方术和医学看时代和认识的变迁

亚里斯多德认为,公理是不可论证的第一原理,一切论证性科学都必须从这一原理开始;每门具体科学都有自己特定的第一原理。最能表现古希腊理性精神的演绎几何学,便是建立在一些不能论证的自明之理上---公理之上。不证自明即无法证明,只能信仰,只有坚信某个不证自明的第一原理或公理为真,人类才能获得知识。因而《圣经》宣称信仰耶和华是知识的开端,无论是公理还是耶和华,都是体验,是不证自明的真实,这种真实不能用理发或逻辑推理来证实,它表现为信仰。这种信仰并不具有理性实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