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斬的白蛇據說是誰的轉世?

z彼得大地z


這一切,不過是牽強附會。

大家知道,古代那些靠著農民起義登上皇位的皇帝,為了表示自己是受命於天,總要製造一點神話傳說,把自己神化,目的是告訴天下百姓以及那些大臣們:我當皇帝是天命所歸,你們別不服。

《史記》記載,劉邦打算造反後,在路上遇到一條大白蛇擋路,大家都很害怕,只有劉邦毫不畏懼,抽出劍把白蛇一斬為二,然後帶領大家繼續前行。

之後,就有人看到有一個老太婆在劉邦斬蛇的地方哭訴。她說:赤帝的兒子把白帝的兒子給殺了。

赤帝,就是炎帝。我們所說的炎黃子孫,其中的“炎”指的就是炎帝。炎帝和白帝,都是五帝之一。

老太太的這句話裡包好了兩個意思:第一,劉邦是炎帝之子;第二,既然是炎帝之子劉邦殺了白帝之子,那麼劉邦將是最終的勝利者。

這件事傳開後,劉邦的名聲就越來越大了。

可信嗎?當然不可信。

劉邦為了神化自己,可不止編造了這一個謊言。他還說,他是他母親和龍所生;他還說,他喝酒後,別人看到他透頂盤著一條龍;他還說,有一個著名的相師,早就說過他將是天子。

這個套路陌生嗎?連陳勝吳廣都知道,搞一個“大楚興、陳勝王”的所謂讖語放在魚肚子裡,然後假裝是天意。

至於說王莽篡漢,把漢朝一分為二,分割為西漢和東漢,那更是純屬巧合了。王莽的“莽”,恰好與蟒蛇的“蟒”諧音,而漢朝恰好又一分為二,於是便有了這個附會的傳說。


趣談秘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以下漢朝的五德終始說。

五德終始說在戰國時期由鄒衍確立,將“金、木、水、火、土”五行與國家興亡相聯繫。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講過,黃帝對應土德,夏對應木德,殷對應金德,秦對應水德。可以看出這一套理念是遵循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的。

劉邦斬蛇的故事見於《史記高祖本紀》,大致內容是說高祖酒醉後斬殺了一條白蛇,斬殺之後就有個老奶奶出來哭訴,說自己的孩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殺害了。說完之後就消失不見。



按照五行,西方對應白,主金;南方對應赤,主火。火克金,所以劉邦能夠斬殺白帝之子。

這則故事完美的體現了五行相剋的的關係,也充分證明了劉邦的“神性”和漢朝建立的合法性——畢竟是順應天意的。



但是這一段記載令人困惑的一點是,漢朝初期的時候是繼承秦朝的水德的。

因為秦朝建立時間太短,當時漢朝的討論就很激烈,一方認為當繼承秦朝水德,一方認為“土克水”所以漢朝應當是土德,這個爭議持續到武帝時才定下來。

那麼既然是水德或土德,劉邦就不可能是代表火德的赤帝之子。

所以顧頡剛先生認為這一段應當是王莽篡漢後混進去的,把漢朝定位火德,自己是作為黃帝之後的土德,火生土,以此來證明他代漢是禪讓,而不是謀朝篡位。

劉邦變成了火德後,火克金,秦朝就變成金德了。劉邦斬赤帝子應當就是這種思想的產物。


鳳嫵一


劉邦斬白蛇,這個故事有兩個人物,一個人劉邦,一個是白蛇。老婦揭示了兩人的身份,原來劉邦是赤帝之子,白蛇是白帝之子。


我估計著連劉邦自己都不知道是否在那天晚上斬蛇了,醉酒的人知道個啥哦,就是斬,差不多也只是一條小蛇,鄉村壩壩,能夠出什麼大蛇?但劉邦憑藉這個故事起義了,那就有意思了。

白帝赤帝到底是誰?

在先秦神話和記載中提到過五方上帝,他們分別是東方青帝、南方炎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特別說明,赤帝就是炎帝。

所以白帝赤帝之子便容易理解了,白蛇劉邦是他們各自的後代,繼承人,一種象徵。

而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是怎麼回事?

這就不得不說戰國時期陰陽家鄒衍提出的“五德終始說”歷史觀。也就是把“金木水火土五種德性的相剋”和王朝的興亡交替相連。如此一來,夏商周秦,按照“木勝土、金勝木、火勝金、水勝火、土勝水”相剋原理,繼而是金德的商勝木德的夏,火德的周勝金德的商,水德的秦勝火德的周。


五個方位東南西北中分別代表木火金水土,對應五方上帝,白帝是金德,赤帝是火德,所以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就是“火勝金”。

秦朝象徵白帝,這有記錄

秦國位列諸侯,是因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救駕有功,那時候的王是秦襄公。正式成為諸侯國,襄公做了兩件事,一是互通使節,開始外交,和其餘諸侯國搞好關係;第二就是建造祭祀的地方(立西畤),以太牢大禮祭祀白帝,提高凝聚力,強化政權。

之後襄公的兒子文公做了一個夢,夢見一條巨大的黃蛇,它從天而降,見到文公後化身成一個兒童,奉上帝的命令,冊封文公為白帝,祭祀西邊的天地。所以秦文公在襄公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白帝的祭祀,白帝在西方,秦起於西,順應天意,合理合法。

如今,赤帝之子斬殺白帝之子,火熔金,滅掉暴秦,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憑藉這個故事起義,恰恰合適。秦國不是白帝嗎?我就正是赤帝,來滅你了。

另外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是秦朝以水德自居。秦始皇大一統,贊同“五德始終說”,認為周乃火德,水滅火,順應天意,把黃河又改成了“德水”。傳聞秦文公在一次外出打獵時,捕獲到一條黑龍,而這是水德的象徵。秦朝尚黑,以黑色為正色便是這個原因。


秦是水德,漢朝是土德?這個有爭議,一方說水德,一方說土德。之所以說水德,秦朝短命,可以忽視,另外一個原因是秦國的王沒有祭祀過黑帝,所以劉邦高興祭祀黑帝(水德)去了。

說土德,好理解,土克水。


非常茴香豆


劉邦斬白蛇這個故事家喻戶曉,《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里,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劉邦所斬殺的白蛇是白帝之子,而劉邦是赤帝之子。



劉邦是赤帝之子,被他斬殺的白帝之子又是誰呢?這就要追溯到秦朝先祖秦文公了。


明朝馮夢龍《東周列國志》記載:“一日,文公夢酈邑之野,有黃蛇自天而降,止於山阪。頭如車輪,下屬於地,其尾連天。俄頃化為小兒,謂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帝命汝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


如此看來,白帝之子自然就是秦朝皇帝了。


說到這裡,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五德終始說”,他有一個著名的口訣,即“木火土金水,順位相生,隔位相剋。”


鄒衍認為,每一朝代都有五德中的一種與其相配合,每一德都有德運盛衰,德運便決定這個朝代的命運,朝代的更迭也是按照五行相剋的順序進行的。


然後我們再回到這個故事。白帝,是中國古代傳說中五帝之一,五行中對應金;赤帝,指中國古代的炎帝,五行中對應火。


按照這個說法,赤帝屬火,火生下土,所以作為赤帝之子的劉邦得土德;白帝是金德,金生水,所以作為白帝之子的秦始皇是水德,根據相剋原理,恰好是土克水,所以劉邦能幹掉秦始皇,所以漢朝取代秦朝便是天命所歸。


凡帝王將相,大都會為證明自己是“天命所歸”,找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



在秦末民不聊生的社會環境下,劉邦早有稱王的野心,他曾觀秦王出遊,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即便是一個杜撰的故事,也是有理有據的。在我看來,這可比陳勝的“大楚興,陳勝王”高明多了。


至於後來的“高祖斬蛇,平帝還命”,也是一樣的道理。


在芒碭山,劉邦還有一個故事。他藏到荒涼的芒碭山後,他的妻子呂雉和其他人都尋找他,每次都能在人跡罕至之處找到。劉邦覺得奇怪,就問是怎麼回事。



呂雉說:“你在的地方頭上總有云氣凝結,所以我們根據這一現象總能找到你”。沛縣中的人知道後,許多人都來歸附劉邦。


你看,劉邦把人心算到了極致。正因為他懂人心,有計謀,又善於用人,所以才能計敗項羽,最終成就漢朝基業。


有書博物館


題主說的這種說法是比較沒有邏輯的,因為如果按這樣說的話,那就會陷入赤帝之子與白帝之子不斷轉世,不斷互斬的死循環裡去了,如果白帝之子白蛇轉世成為王莽,那麼赤帝之子也轉世成為劉秀,而白帝之子又要轉世為曹操,赤帝之子又要轉世成為司馬懿了。

另外漢高祖斬白蛇起義,這個是有史料所記載的,而題主說的這種說法,只是為了解釋,或者王莽篡漢,而最後被劉秀所滅,最終建立了東漢,就是漢分為西漢和東漢兩個時期,中間再加個王莽的新朝。

劉邦為了讓自己更加的富有神奇色彩,就產生了一般人出現不了的異象,劉邦之所以需要這些,因為劉邦只是平民出身,那麼他能奪得天下,就得歸為天命所繫,那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異象呢?

第一,劉邦的母親劉媼,劉媼夢中與神相結合,而劉太公去看劉媼的時候,發現有一條蛟龍在劉媼身上,後來劉媼就懷孕生了劉邦,這個是說劉邦是蛟龍之子。

第二,劉邦長什麼樣呢?史記說劉邦是高鼻樑,額角像龍一樣,還有美鬚髯,左腿上還有七十二顆黑痣,暗合七十二地煞。

第三,劉邦喜歡喝酒,同鄉的王媼、武負開了小酒館,劉邦經常上她們那邊去喝,經常賒賬,每次喝醉不醒的時候,王媼和武負就看見有劉邦身上有一條龍,而且更為奇特的是,每次劉邦在酒館裡喝酒,酒館的生意就特別的好。

第四,有個老人給劉邦一家人相面,都說貴不可言。

第五,劉邦是亭長,送縣裡的役徒去酈山的時候,碰到一條大蛇,劉邦就把這條大蛇給斬了,這時候就有一個老婦人說,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所斬了,這個老婦人說完話,就消失不見了。

第六,秦始皇說東南有天子氣,所以就巡遊東方,來鎮這個天子氣,劉邦認為這個天子氣應該是說自己,所以就跑到芒碭山那邊躲了起來,而呂后每次都能找到劉邦,劉邦也感到奇怪,呂后說,你上空有云氣,我就是跟著雲氣才找到你的。


歷史簡單說


《史記》中是這樣記載劉邦斬蛇的:劉邦當年在沛縣做亭長的時候,為縣裡押送一批農民去做苦工,但是半路逃了很多,劉邦擔心最後送到了也還是會重罰,乾脆把剩下的農民全放了。

有一些農民願意追隨劉邦,於是他們逃跑的途中,遇到了一條大蛇,劉邦酒醉之下把那條蛇給斬了,後來落在後面的人到了斬蛇處那裡,看到一位老太太在哭泣,問起緣故。

老太太說:“我兒子被人殺了,所以痛哭”。那些人問她兒子為什麼被殺,她說:“我兒子是白帝子,變成蛇橫在路上,現在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很傷心”。

那些人以為她胡說八道,想去打她,結果老太太突然就不見了。之後他們追上劉邦等人的時候,將這個消息告訴劉邦,劉邦感到非常高興,眾人也感覺跟對了人。

所以這個傳說就這樣流傳下來了,反正誰也不知道真假——只需要有一個名頭就好,這條蛇是白帝之子,劉邦是赤帝之子,劉邦斬蛇象徵著赤帝將會把白帝幹翻。

而白帝稱為西方之神,赤帝稱為南方之神,在戰國時期,秦國又是最靠西的一個國家,而劉邦所在的沛縣,在當時又是屬於南方一帶,所以這個傳說的用意不言而喻。

古代人信奉神靈,劉邦有了這個傳說之後更是如虎添翼,很快就在沛縣一帶聲名鵲起,追隨者達到了幾千人。有一點比較有意思的是,劉邦居然只比嬴政小了3歲。

劉邦斬蛇這個故事的產生,其實是用意頗深的,最主要的就是給劉邦營造一種帝王的趨勢,再加上之後陳勝吳廣起義,天下諸雄並起,劉邦也真的奪了天下,無愧於這個傳說了。


魏青衣


中國有很多傳說是民間傳說,但漢高祖劉邦斬白蛇的傳說,卻是西漢的“官方傳說”。劉邦討伐黥布時中了流矢,醫生來給他看病,被他生生罵了回去:“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雖扁鵲何益!”意思是說我拿著三尺劍平定天下,我的命是由天命所決定的,俗世的醫生能奈何?

沒錯,這裡的“三尺劍”,說的就是斬白蛇的那把劍。那為什麼斬白蛇就能代表劉邦的天命呢?因為在劉邦的傳說中,這條白蛇的白帝之子。古代五方是對應著五行的,西方屬金,色白,所以白帝為西方主神;秦朝興起於西方,所以正合白帝。而劉邦興起於南方,屬火,色赤,所以他就自居為赤帝之子,斬白蛇起義也就升級成了赤帝之子斬殺了白帝之子……

為什麼劉邦需要這樣一個“官方神話”?因為劉邦與秦始皇不同。秦始皇稱帝前畢竟是諸侯,是貴族,他有統一六國的功業,而劉邦起事時不過是一個亭長,他手下還要駕馭眾多的六國貴族後人——劉邦實在沒有辦法讓天下人相信區區一個亭長居然比六國的貴族更有資格繼承天命只能依靠這些怪力亂神來提高自己的政治籌碼。白帝之事已經荒唐,白蛇轉世成王莽就更無稽,這原本就是劉邦自己創造出來的神話而已。


隱語


漢高祖劉邦醉斬白蛇頗具神話色彩,這條白蛇來頭很大,乃白帝之子,而劉邦來頭也不小,是赤帝之子,赤帝子斬白帝子,改朝換代。

醉斬白蛇

劉邦在做泗水亭亭長的時候,有一次押解囚徒到驪山服役,因為人數眾多,劉邦看不過來,大部分都跑了,劉邦一看這架勢,到了驪山肯定是送死,於是在走到豐西澤中的時候劉邦停了下來,席地而坐喝起酒來,讓囚徒們趁夜趕緊撤了,最後走的走,跑的跑,還剩下十來個打算跟著劉邦一塊逃亡。

藉著酒意,劉邦準備抄小路通過大澤。於是派出一個人去探路,那人回來說前面有條大蛇擋道,不好過。劉邦說:“大丈夫走路,怕啥!”於是醉醺醺的就往前走,抽出劍來把大蛇斬成兩段,然後繼續往前走,終於酒勁上來醉倒在地睡著了。

本來故事到這裡沒啥稀奇的,四姑娘的家鄉就在山旮旯裡,小時候遇到過不少蛇。

然而劉邦斬蛇的故事並沒有完,還有下文,原來,劉邦走的很快,後面的人跟上來後,看到一個老婦人在那哭泣,就問她問什麼哭,她說:“我的孩子是白帝之子,剛才變成了蛇,被赤帝之子殺死了,所以我才哭泣啊。”

老婦人說完後就消失了,不見了。眾人覺得這事了不得,劉邦醒來後就告訴了他。

於是劉邦赤帝子的身份就這麼定下來了。這很明顯就是編造的。劉邦斬蛇的事情應該是真實發生的,而且發生在他起義之前,和他的起義沒有直接關係,但等到他在沛縣起義的時候,就利用了這件事,炮製了一出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故事。

那麼為什麼是赤帝子斬白帝子呢?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在古代尤其是上古時期,人們對天地、鬼神、山川很是敬畏,對他們的祭祀從未停止。依據《周禮》記載,人們祭祀昊天上帝和五方上帝。五方上帝分別為東方青帝(木德)、西方白帝(金德)、南方赤帝(火德)、北方黑帝/玄帝(水德)、中央皇帝(土德)。

秦國正式建國是在秦襄公時期,秦襄公曾幫助周天子趕走西戎遷都洛陽,得了封賞,正式成為諸侯,秦襄公作西畤祭祀白帝,這是秦國曆史上第一次祭祀白帝。

秦文公在位的時候,曾到東方的汧水、渭水之間打獵,想在此居住,卜得吉兆,又做了一個黃龍降臨的夢,史敦建議祭祀上帝,於是作鄜畤祭祀白帝。秦獻公時期,櫟陽下起了黃金雨,於是作畦畤祭祀白帝。

秦朝一直是以白帝之子自居的,白帝是金德,火熔金,赤帝是火德。於是就有了劉邦是赤帝之子的設想。劉邦在沛縣起義,其實是很不起眼的,秦末農民起義眾多,沛縣起義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影響上都太普通。不另闢蹊徑很難受到重視,吸引人眾,製造起義的合法性。其實關於劉邦的神話故事真不少,比如,劉邦的出生:劉母在大澤邊休息睡著了,夢到和神仙交合,然後劉太公發現有一條蛟龍附在劉母身上,然後劉母懷孕,生下了劉邦。

比如劉邦的左腿上有七十二顆黑痣。

又比如劉邦年輕時候沉迷酒色,常到武負、王媼店裡賒酒喝,喝醉後,兩人能看到劉邦身上有龍出現,於是在年底將劉邦的賒賬一筆勾銷。

再有,秦始皇常說東南方有天子氣,劉邦怕說的是自己,就隱於芒、碭之間,而每次呂雉都能找到他,劉邦問其原因,呂雉說:“你居住的地方,上空都有一團雲氣,找到雲氣就找到你了。”時人聽說了,多有跟隨。還有一件事也很有意思,記錄在《史記·封禪書》中,秦始皇稱帝后,有人說:

周得火德,有赤烏之符。今秦變周,水德之時。昔秦文公出獵,獲黑龍,此其水德之瑞。

意思是周朝是火德,那麼秦代周,應為水滅火,秦朝為水德,而且秦文公打獵的時候就曾得到過一個黑龍。於是秦始皇下令將黃河改名字為“德水”,並崇尚黑色,隱隱有自稱水德的意思。

後來劉邦入關後,問到:“過去秦朝祭祀的上帝有哪些呢?”左右說:“白、青、黃、赤四帝。”(秦宣公祭祀過青帝,秦靈公祭祀過皇帝和赤帝)。劉邦接著問:“天下不是有五帝嗎,為什麼只祭祀四帝?”

然後劉邦恍然大悟說:“我知道了,這是在等待我湊齊五帝之數。”於是愉快的作北畤祭祀黑帝。後來更是認為漢乃水德,直接越過了秦朝。


蕭曉四姑娘


漢高祖劉邦斬白蛇,那麼根據劉邦自己說的,那條白蛇乃是白帝之子,而他自己是赤帝之子。

白帝我們都知道,他是黃帝的兒子,名叫少昊。白帝之子,也就是少昊之子,也就是說這條白蛇乃是少昊之子?



且存疑,待會兒再討論,我們今天要說的是赤帝。漢高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赤帝之子,赤帝是誰?

歷史上關於赤帝的記載是非常少的,如果我們打開一個搜索引擎,搜赤帝的話,幾乎只有赤帝之子劉邦斬白蛇起義這麼一個歷史事件。

有人說赤帝乃是顓頊,有人說赤帝乃是炎帝神農氏,有人說赤帝乃是蚩尤。鼎鼎大名的五帝之一,竟然說不清具體是誰?看來這個故事,真的有太多貓膩了。

不過,我更希望赤帝是炎帝。如果赤帝是顓頊的話,那麼白帝與赤帝之爭就是家族內亂。因為顓頊是白帝少昊的親侄子。所以,赤帝是炎帝神農氏的說法,更讓人信服。

如此一來,赤帝之子劉邦,就是炎帝后人了。上古神話炎黃之爭,持續了不知幾百千年,雙方都投入了非常龐大的兵力。戰爭的最後,是以黃帝殘勝告終。炎帝的後人蚩尤,也在戰爭中被殺死了。

赤帝之子斬殺白蛇,現在看來更像是復仇,就像刑天偷襲天帝那樣,是炎黃戰爭的後續。時隔千年,炎帝的後人向黃帝的後人復仇了。

那麼這個倒黴催的少昊之子、黃帝后人到底是誰的轉世呢?當年黃帝傳位給少昊,少昊本應傳位給兒子的,可惜他沒有,而是傳位給侄子顓頊了。兒子去哪兒了?

看過山海經的都知道,少昊的兒子混的都是慘不忍睹的,有的當雞了,有的當狗了,有的當老虎了,有的當木匠了。所以這條白蛇應該是少昊失落民間的野種,怪不得到死都不心疼。

後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也不足為奇,畢竟連家譜都上不了。


山鬼祗樹


這件事最早是《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的:

據說高祖有天喝醉了酒在水澤走路,他前行探路的隨從回來說,前面有大蛇擋路了!高祖正在醉意中,說壯士害怕個雞蛋啊?於是上面一劍砍死了白蛇。又走了幾里,醉得不行就睡了。之後有人來到斬蛇這裡,看到一個老婦在哭泣。別人問為什麼,老婦說兒子被殺。別人問您兒子怎麼死的呢?老婦說,我的兒子是白帝之子,被赤帝之子殺掉了!這人認為老婦不誠實,但老婦忽然就不見了。

可見,在早期文獻裡只說白蛇是白帝子,還沒有和王莽聯繫起來。所謂“白帝子”“赤帝子”和戰國秦漢流傳的五行相勝思想有關。陰陽家按照五行的方位,認為南—火—赤,西—金—白、東—木—青、中—土—黃、北—水—黑是互相對應且存在相剋關係,具體是金克木、木客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那麼這裡赤帝子殺白帝子,正是南火克西金的表現。

當然,這種史料肯定是傳說,關鍵它為了證明什麼呢?這又和陰陽家提出的“五德終始說”有關。原來秦始皇統一後認為是自己是水德,而漢初以秦的繼承者自居也認為是水德。不過漢武帝時改制定位土德,土克水,這時候以秦的勝利者自居了。而到了西漢末期又產生了“五行相生說”,因為王莽自稱黃帝之後是土德。但是王莽是從西漢禪讓而不是篡奪的,火生土,所以漢朝又成了火德。

顧頡剛先生認為《史記》這段,就是西漢末年之後竄入的。因為從西漢末年開始,漢朝才被認定為火德,而秦當然就是被火克的金德。所以赤帝子斬白帝子,隱喻的就是漢之火德克秦之金德。不過後來秦又被變成閏水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