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保太湖水質,大閘蟹明年禁止「圈養」

4.5萬畝圍網將於明年6月底前全面拆除 今後大閘蟹將採用“生態育肥”形式

隨著今年大閘蟹上市,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為了保護太湖水質,太湖蘇州市行政區域內水域4.5萬畝圍網將於今年12月底前基本拆除,明年6月底前全面拆除。這也意味著,今年將是太湖圍網養蟹的最後一年。

江蘇省蘇州市太湖大閘蟹行業協會秘書長孫強告訴北青報記者,拆除圍網,意味著大閘蟹今後採用“生態育肥”的形式。對於鍾情於太湖大閘蟹的食客,或面臨數量下降的問題,“不過這並不足以波動全國的螃蟹市場”。而對於蟹農而言,大多正在積極尋找養殖螃蟹的池塘,希望自己的生存手藝能延續下去。取消圍網養殖後,政府部門將在每年春季向太湖投放蟹苗,到了秋季,持有捕撈證的蟹農可自行在太湖捕撈出售。

为保太湖水质,大闸蟹明年禁止“圈养”

據孫強介紹,2017年5月環保部對太湖水環境治理工作進行督導後,蘇州市政府曾要求太湖水域的4.5萬畝圍網在2018年12月底前基本拆除到位,2019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拆除任務。因此,今年是太湖圍網養蟹的最後一年。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自2008年起,整個太湖水域都在清理壓縮圍網養殖面積。太湖上最後一塊養殖區域已從10年前的20.4萬畝變成如今的4.5萬畝。就在今年4月,蘇州當地發佈了“關於太湖圍網拆除的通告”,其中提及,將於年內拆除太湖蘇州市行政區域內水域圍網,收回養殖使用權。這標誌著太湖水域裡面的圍網養殖成為歷史。而這項舉措的實施,也是為了保護太湖水質。

靠水吃水是當地人多年的生存方式之一,此次整個拆除工作涉及3000戶養殖戶。為了保障養殖戶的權益,今年5月發佈的“太湖圍網拆除補償方案公告”中提及,拆除圍網後養殖戶將獲得每畝6000餘元的補償款,以及相應設備設施等補償。同時當地政府在轉產轉業上也會為養殖戶提供保障。

为保太湖水质,大闸蟹明年禁止“圈养”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湖底平坦,水深適宜,常年氣候溫和。湖內水草、螺螄等天然餌料豐富,是大閘蟹的優良生長場所。也因此,太湖大閘蟹成為周邊省份食客的優選項。

全面叫停圍網養殖,將大大壓縮當地蟹農的生產勞作空間,直接影響其經濟收益,也讓食客有了“再無太湖大閘蟹”的擔憂。

對此,孫強告訴北青報記者,取消圍網養殖後,政府部門將在每年春季向太湖投放蟹苗,任其自由增殖、生態育肥,到了秋季,持有捕撈證的蟹農可以自行在太湖捕撈出售,所以“再無太湖蟹”的說法並不準確。

此外,政府還對一批太湖周邊的池塘進行標準化改造,以保證其具備培育正宗太湖大閘蟹的能力,補充產量。至於太湖蟹改變養殖方式是否會對螃蟹市場產生影響,孫強表示,可能至多影響到蘇州周邊,而不足以波動全國市場。

至於為何要這樣做,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漁業部門的出發點是基於對太湖水體的保護。過去蟹農通過圍網的方式在太湖中養殖大閘蟹,為了獲得更高的產量,大多會向水中投放餌料,這些東西勢必會對自然水體造成汙染。

從歷史來看,太湖的原始自然條件適宜大閘蟹的存活,通過禁止圍網的方式保護水體是太湖治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同樣也是順應自然。

蘇州市吳中區信聯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是一家由125戶蟹農組成的太湖大閘蟹養殖合作社,到今年已經運轉了9個年頭,它也成為太湖上養殖大閘蟹的大戶之一。

合作社負責人秦雪榮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所有合作蟹農的養殖基地都建在太湖的圍網中。今年的收成較去年有所增加,總共能達到五六十萬斤,“大家的收入又能多一點”。

面對即將到來的改變,秦雪榮和他合作社的成員們非常理解治理太湖的意義,不過他們還是對自己的未來有些許擔憂,“明年,我們依靠捕撈證還可以在太湖裡打撈魚蝦和大閘蟹,但是卻沒辦法養殖了。這樣的收成一定不如從前,不行的話就只能改行了。”

合作社裡八成的成員認為最理想的去處就是政府完成標準化改造的太湖周邊池塘。“池塘裡的水還可以用太湖水,也有專門的水渠,在池塘裡養殖螃蟹的數量和重量都能增加,口感絲毫不遜於現在的太湖大閘蟹,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秦雪榮說。

但問題在於,目前蘇州市的養蟹池塘有限,並不是所有從太湖轉出的養殖戶都能擁有一口自己的池塘。所以,對於秦雪榮和他的合作社成員們來說,今年在賣完本季的太湖大閘蟹後,最緊迫的任務之一就是去找一口供今後繼續養殖太湖大閘蟹的池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