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一带一路的先驱“唐僧”的黑暗遭遇

在历史上,那个西行天竺的“唐僧”,他叫玄奘,公元600年,出生于河南洛阳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离少林寺不远。现在大家都会对他这场长达“十万八千里”的旅途感到不可思议,那么这个“十万八千里”的路程到底是为什么能够有这么远呢,原来当年的玄奘高僧,走的西行路线十分“不科学”,他不是走一个相对直线甚至弧线从长安到当时的云南再直接到印度,他的西行路线是绕了一个大圈到达的,他当时是绕行了亚洲八国,几乎绕了整个新疆才去到的印度(当时的天竺)。

说说一带一路的先驱“唐僧”的黑暗遭遇

他绕路的原因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当时的唐太宗刚刚签下渭水之盟,把民间出西域的路就直接封锁了。但玄奘当时年青,坚持要去,混入逃难的灾民中偷渡出关,结果直接被唐朝给通缉,当时去印度有三种选择。一是当时玄奘所选择的绕行新疆的路线,与汉朝所开辟的丝绸之路基本吻合。二、走海路去印度。三、直线从云南途径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到印度。很明显通缉犯不可能走第二条海路,而翻越青藏高原就算放到现在你没有好的装备也是不可能的,玄奘只有选择第一条最远的但最有可能走通的道路。

玄奘到瓜州的时候,知道凉州方面发牒,对私自出关的玄奘,所在州县宜严加捉拿。玄奘在这里遇到了他的弟子石槃陀,也就是孙悟空的原型,不过这个胡人比猴子是要坏多了。路上才走了一半,石槃陀就觉得,这和尚孤家寡人,怎么去得过沙漠?倘若被追兵抓住,供出他来,他不是要受连累?于是有杀玄奘之心,玄奘只能对天发誓,诵经明志,只身西去。

走出沙漠戈壁,玄奘来到今天的哈密境内高昌国,高昌王鞠文泰与玄奘结拜,此时他的身份不再是一个偷渡出境的和尚,而是高昌王的御弟,《西游记》里把这个事迹美化成唐太宗了。高昌王与玄奘的结拜,他希望用盛情把眼前这位博学的僧人留在自己的身边,玄奘的西行路途再一次受阻。玄奘只有以绝食抗争,以表他西行的决心,这个事迹也是女儿国故事的由来。

从公元627年秋,走到公元630年夏,玄奘穿越了中原无数小国,终于踏上印度国土,到达了印度那烂陀寺,从而开始了十几年的取经之旅。在戒日王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的辩论大会上,玄奘的声名达到了顶峰,自这次大会后,玄奘在印度声名远播,无人能及。英国历史学家史密斯对玄奘的评价,“无论怎么样夸大玄奘的重要性都不为过。中世纪印度的历史漆黑一片,他是惟一的亮光。”

如今在印度,只要读过小学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玄奘。印度人知道玄奘,一是通过民间传说,二是通过教材,在印度很多教科书中就有关于玄奘的故事,其中课文《佛的影子》,讲的就是玄奘如何感化一伙强盗的故事。印度如此推崇玄奘,主要是因为玄奘在印度历史上有着非常独特的贡献。印度人没留下文字历史,其历史多存在于传说之中。马克思曾经感叹,古代印度尽管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印度的历史天空“曾经一片漆黑”,印度人不知道佛教发源于本国,也不知道自己国土里掩埋着那么多辉煌的过去,而玄奘用一本《大唐西域记》就照亮了印度那个年代的历史。

顺便说一句吧,现在中国在亚洲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就是玄奘大师,最吸引世界人民目光的就是中国少林寺的武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