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宗師油畫肖像系列,九嶷琴祖楊時百

古琴宗師油畫肖像系列,九嶷琴祖楊時百

油畫肖像楊時百

楊宗稷(1869年—1931年),字時百,號“九嶷山人”,湖南寧遠縣清水橋人。著名古琴學家,曾任北京大學古琴教授。

漢唐為古琴鼎盛之時,“君子無故不撤琴”,“家弦戶誦”,即可知幾近今日之“流行音樂”。但宋代以來,古琴逐漸衰落。專家認為此乃古琴太難操作,同時又受域外樂器之衝擊使然。直至民國初年,始有楊宗稷先生為振興古琴“為之整理,發揚而光大之”。

楊宗稷20歲開始學習古琴,併為之痴迷。1901年,清政府管學大臣張百熙聘其為京師大學堂支應襄辦。1904年,他被選為學部理事。1906年,調任郵電部侍郎。1908年,他到南京拜全國著名琴師黃勉之為師,由於刻苦鑽研琴技,藝業大進,達到心絃合一境界。數年後其師嘆曰“吾不如也”。

1917年後,楊宗稷專門從事古琴教學和琴學理論研究,自號“九疑山人”,稱自己的居室為“半百琴齋”,並舉辦“九疑琴社”。1922年春,他受聘到北京大學教授古琴。同年冬天,又受閻錫山之聘到太原教授古琴。桃李芬芳,聲名也因之鵲起,一時有眾多慕名而來的學琴者。

1920年,楊宗稷與虞和欽、張友鶴、明淨和尚等古琴學家相聚談琴,遂萌發組織“琴會”之念,不久即成立“北京琴會”,是為民國以來北京有琴會之始。琴會不但交流古琴技藝,而且重在對古琴的考證、學術、論說和琴譜諸多方面的研究。一時之間,南北同仁紛紛效仿成立琴社。如太原“元音琴社”、南京“青奚谷琴社”、上海、蘇州的“今虞琴社”,長沙也成立了“愔愔琴社”,使民國時期的古琴藝術掀起了一個多年未見的高潮。

楊宗稷是當時公認的琴學宗師,不但琴藝精湛,而且對古琴深有研究,著作頗豐。其一生主要著述有:《琴粹》4卷、《琴話》4卷、《琴學漫錄》2卷、《琴鏡補》3卷、《琴瑟全譜》3卷、《琴學問答》1卷、《藏琴錄》1卷,後人合刊為《琴學叢書》,是一部重要的古琴研究著作。其中將古曲譯成通行簡譜,對指法要求作了詳解,使後來學古琴者有章可循。現存最早的《碣石調幽蘭》的文字譜,首先由他翻譯為減字譜。因此,他被人稱為“民國古琴第一人”。

古琴宗師油畫肖像系列,九嶷琴祖楊時百

楊時百宗師遺照

古琴宗師油畫肖像系列,九嶷琴祖楊時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