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故事:凶头小紫

蟋蟀故事:凶头小紫

蟋蟀故事:凶头小紫

蟋蟀故事:凶头小紫

蟋蟀故事:早秋8月,太阳依旧是那么的火辣,似乎预示着又一个热火朝天的虫季的到来。立秋未到,旅馆山东虫贩的电话已经来了好几通。今年因为有朋友下山东,故而对旅馆不是很感兴趣。不过爱虫之人往往都抱着“宁可错看,不可错过”的心态,况且又时逢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早秋,所以接到电话总是兴冲冲的赶过去。说实话,8月10号前旅馆真的没什么东西可看,经历了几次败兴而归之后渐渐的也没了什么兴趣,和朋友说“旅馆实在淘不到东西,就靠你下去收了”。

正说话间,乐陵的卢大姐打来了电话,“小王啊,新到了批不错的蟋蟀,比上次的好,来看看嘛?”

反正每次接到电话,总离不开“新到”、“好虫”、“等你来开箱”这几个词汇,看来山东老乡都无师自通营销话术啊,总能抓住卖虫人的心理。不过卢大姐去年交道打下来人还不错,挺实在的,那就去看看吧。即使没有收获,权当练眼光和草功吧。

拉着朋友赶到旅馆,一大箱子虫等在那里,ISO标准化流程开始,揭皮、打草、合盖。这个型不够,这个牙不够,这个是花皮,这个叫翅不高,这个不受草,这个好像蛮匀称的,不对,不是全大,是全小。20分钟不到,一百多条虫都看完了。“有相中的没?”“实在相不中,还有吗?”“没有了”。正说话间,我看到角落里有个提包,“这里面是虫吗?”,“都是小虫,估计你肯定看不中的”。鬼使神差,我把小凳子挪了过去,“小虫也看看”。

打开提包,里面放了大大小小一堆罐子,明显是被人挑剩的几批虫拼在一起准备去市场卖的。旅馆去多了,也有经验了,一般看罐子的大小和上面写的字就能知道一批虫在老乡心目中的价格。总体来说,罐子越大,虫价越高,尤其是有些罐子上画了个圈的,更是准备卖几个钱的。话不多说,粗粗看了几条虫,确实是小虫,20点都没有,想想自己提出要看的,出于礼貌总要看完,就有一个没一个的看了起来。突然,一条小虫映入眼帘,虫真的很小,估计那时候称最多15点,而且又有颗桂花。刚想合盖,总觉得有些什么吸引我的。仔细一看,小虫配了个大头,一草下去,虫性极佳,一副本大黄板规规矩矩竖在那里,其他六爪什么的也都到位,皮色也很正,标准的紫虫,真要找缺点,就是虫条了点。

怕自己看走了眼,把朋友从其他房间叫过来看,朋友看后在我耳边悄悄的说:20-30块可以拿。我心想20-30也搞不好了,今年第一次收虫,50总要给人家的。没想到卢大姐比我还大方,说“反正是小虫,你喜欢就送你吧”。

回家后也没太当回事情,放着一堆大盆不用,随便找了个准备放出斗三尾的小盆把它养了进去,当时心里给它的定位也就是勾头。几天后,朋友在旅馆收了条虫养在我这里,一直跳盆,换了个盆后我担心原来的盆有问题,怎么办呢?拿不花钱的小紫放进去试试吧。在这里BS下自己阴暗的心理。

第二天看盆一看,我不禁一怔,小紫站在盆中间一动不动,六爪舒展,给人一种非常大气的感觉。一般来说,小虫在盆里的样子往往鬼头鬼脑的,而且紫虫喜欢偎边,但小紫却丝毫不怕光、不畏声,始终就在固定的位置站着。关上盆再过一个小时看还是在同样位置。这个时候,我突然对它有了几分期待。

又过了几天,按惯例要给虫洗澡了,洗好后把小紫蟋蟀放在斗格一看,一身紫绒,一颗如大括号般的大头顶在前面,且两眼突出;肚子拖出两节,十分饱满,龙型紧凑;六爪爪勾状如海锚,走路沙沙作响。打草张牙,钳开一线。一称份量22点,从早秋到6场斗好,基本保持这个份量不变。马上打电话给朋友:看来没花钱的小紫是好虫,你快拿过去养,准备早秋出斗。由此,它开始书写一段精彩...具体打斗场面烦请面对花园补充,想想我也真冤,一次也没有看到,估计是老天对我拿它做试验品的惩罚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