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一部書的偉大之處,不只在於它的故事多麼精彩絕倫、構思多麼的天馬行空、場面多麼的熱鬧非凡。更重要的是,他得告訴世人一些平時不易發覺的,有關人性的道理。《西遊記》中“大鬧五莊觀”這個故事看似簡單,其實意義深刻,如果不用心還真看不出其中深意。接下來,小編就給您分析一下這個故事給我們留下的警示。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雖說這個故事是在寫“大仙”,其實還是在說人。這件事的整個過程,最值得思考的是鎮元大仙的心理變化。對鎮元大仙來說,人參果樹是他的命根子,也是鎮觀之寶,更是大地的靈根。雖然屬於他自己私有,但對於天上地下來說,看管好這棵樹,也是他莫大的責任和無上的榮譽。可以說如果沒有了這棵樹,他這個“大仙”也就沒有啥存在的意義了。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先是自己的寶貝果子被偷了幾個。雖然大仙不在家,但是憑他的法力,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並沒有露面,說明他還是很在意這幾個果子的。這也無可厚非,這麼稀罕的東西丟了,肯定要表示一下自己不滿。二位小徒的反應是正常的,大仙也是是默許的。於是他就沒有出面調解,但肯定是躲在暗處偷偷觀察,並放縱二位弟子辱罵唐僧師徒。可是讓大仙沒想到的是,結果兩家爭執的矛盾激化,遭殃的恰是自己的“命根子”。二位弟子把事情給辦砸了,再罵也沒用了。這下大仙真的“端不住”了,開始出面解決此事。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縱然把孫悟空千刀萬剮,也不能讓人參果樹復活啊!就像《三國》中的張飛,一生驍勇無比,“於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本領非凡。可惜,一旦死於兩個小小的部下之手。怎麼辦?怎麼辦?逮住這兩個小嘍囉,即便挫骨揚灰二十遍又有什麼用?能解心頭之恨嗎?這就叫遺憾。所謂遺憾就是指無力迴天的事情!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所以說這個時候,雙方爭執的已不再是原來的那幾個人參果,而是矛盾已經升級、問題已經轉化為另一個問題了:醫活果樹。甚至果樹救活之後,樹上還有沒有果子都不重要了。因為沒有了可以再等,雖說時間長了點,不就是九千年嘛!有盼頭兒。這個時候,鎮元大仙的心理已經產生變化了。那他的要求是提高了還是降低了呢?降低了!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鎮元大仙這種心理變化,叫做“被剝奪超級反應傾向”。當一種強大的力量,或者說是一種你拿他沒辦法的力量,奪走了你既得的東西之後,你的心理上會產生不可思議的變化。就是說,你擁有一個東西所獲得的喜悅程度,要小於你的東西被奪走之後的悲傷程度;你擁有的東西,被奪走一點你會反應很強烈,但是如果有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奪走你很多甚至是全部的時候,你會很無奈,期望值會降低。鎮元大仙的仙樹,失而復得,並且連樹帶果子原樣恢復了,又敲下十個果子來歡慶。看似欣喜過望,其實是自己的願望比原來降低了而已。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這個故事,單從得失上來算的話,孫悟空師徒肯定是最大的得益者:師徒四人前後共吃了人家七個果子,孫悟空還又交了一位“重量級”的兄弟。而鎮元大仙自然就是那個最大的“貢獻”者了。最重要的是,他雖然“折了本錢”卻反而很高興。這就是奇妙的人性,不是單用算賬就能弄清楚的,得從本質上去理解,不知道小編這麼說,能否給您一些啟發?

通過五莊觀的事可知,吳承恩在幾百年前,已對人心有所洞見!

哈哈!也不知道有朝一日,孫悟空和鎮元子兄弟二人在一起喝茶論道的時候,將如何回首這段往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