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你真的以爲自己「大到不能倒」嗎?

又是滴滴,又是順風車!

在距離滴滴公佈順風車階段整改措施102天后,順風車安全事故再度發生。而此次,滴滴終於決定完全下線順風車這一業務。

不過即便如此,滴滴也無法再輕易獲得消費者的原諒,人們對滴滴的排斥情緒甚至將延續此後的很長一段時間。

而在整個事件中最讓人們憤怒的是,時隔近四個月,兩個女孩在面臨相似的情形下卻迎來了相同的命運。這不禁讓懷疑,滴滴之前承諾的整改到底是不是在糊弄監管者和消費者?

滴滴何時變得如此傲慢?

滴滴,你真的以為自己“大到不能倒”嗎?

滴滴的“霸主”成長史

2012年,時年29歲的程維在阿里巴巴已經是B2B部門最年輕的區域經理和支付寶B2C事業部副總經理,但本有著大好前程的他卻選擇了辭職。

辭職之後的2012年6月,程維在北京中關村和吳睿、李響一起創辦了“小桔科技”。但在當年的7月,他們跑了一百多家出租車公司,卻沒能敲開任何一家出租車公司的門。轉機隨後出現在了8月份。當時在北京只有200輛出租車的“銀山出租車”公司,成為了第一家跟“嘀嘀打車”合作的公司,銀山公司特意召集司機大會,讓程維他們推廣“嘀嘀打車”。

不過,此後滴滴還是放棄了跟出租車公司合作的模式,轉而針對司機開發軟件。

2012年9月9日“嘀嘀打車”軟件正式上線,但在當時那個環境下,100個司機中,只有20個有智能手機,好不容易安裝了500個司機端,但上線亮燈的只有16個,第二天,還滅了8個。同時,因為技術原因,剛上線的“滴滴打車”App存在漏電、跑流量等各種bug,司機在使用過程中還一度認為“嘀嘀打車”是騙子,和運營商合夥騙他的流量,滴滴也因此不得不實行每月10元的流量費補貼。

2012年11月,滴滴第一次實現超過100輛出租車同時在線,但公司賬面上卻只剩一萬元錢。在多次碰壁之後,嘀嘀終於迎來了首輪融資——金沙江創投的300萬美元。

滴滴,你真的以為自己“大到不能倒”嗎?

如果說,2013年之前,互聯網打車在中國還是難得一見的新鮮事物,那麼在此之後,情況就完全不一樣。

2013年4月,十多家打車軟件開始互相競爭,“搖搖招車”、“打車小秘”、“微打車”、“易打車”等軟件如雨後春筍紛紛出世。雖然來自同行的競爭殘酷了起來,但好在風投機構也瞄準了這一行業。

2014年1月,嘀嘀打車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其中包括中信產業基金6000萬美金、騰訊集團3000萬美金和其他機構1000萬美金。尤其是騰訊的入股,讓滴滴開始成為騰訊系的一員,更是為以後的補貼大戰埋下伏筆。

當時,總部位於杭州的快的打車,幾乎和滴滴同期創立,但已經成為長三角當時最大的打車公司。2013年4月,快的獲得阿里巴巴、經緯創投1千萬美金的A輪融資。

2014年年初,在獲得騰訊投資並接入微信支付後,程維想做一次促銷推廣,他最初找騰訊要幾百萬的預算,騰訊回覆說:你們的預算太少。最終給了滴滴幾千萬。

補貼讓滴滴的成交量暴漲,一個禮拜裡補貼已經過億。但快的和支付寶也隨後加入戰局,開始對乘客和司機進行補貼。網約車的補貼大戰由此進入白熱化。

2014年2月底,馬雲在來往(阿里早期開發的一款社交App)上寫文章指責打車軟件的惡性競爭讓家人打不到車。在這篇文章發佈之後,雙方將補貼大戰暫停。

而此時,來自海外的Uber已經開始進軍中國市場。在滴滴獲得DST超1億美元的D輪投資後,曾投資Facebook、Twitter等公司的DST創始人Yuri告誡程維:“必須和快的合併才能生存,否則會被Uber殺死。

在雙方資本的督促下,2015年2月14日情人節,滴滴和快的對外宣佈合併,由滴滴總裁柳青出任新公司總裁。

在合併之前,滴滴與快的所佔市場份額分別為56.5%和43.3%。合併後,新滴滴所佔市場份額保守估算已在90%以上,開始引起關於行業壟斷的質疑。

一年後,幾乎複製滴滴與快的的路徑,滴滴出行宣佈和優步中國合併。至此,滴滴成為了中國網約車市場上的一家獨霸。

滴滴帝國的軟肋:口碑崩塌

雖然滴滴越合併規模越龐大,但口碑反而直線向下。在市場高度統一、資本退場的情況下,滴滴最終選擇開啟“收割”的步伐。

過去的補貼在消失,超過20%的高抽成讓滴滴司機們開始心生怨念。而之前那些專職跑滴滴賺錢的司機在逐漸退出,反而給了很多沒有正經職業者包括黑車以機會。

滴滴,你真的以為自己“大到不能倒”嗎?

這種口碑的惡化在乘客間也有體現。但比較詭異的是,在司機看來,滴滴更看重乘客的意見,對於司機的申訴過於漠視,即使一些挑剔的乘客給予超低分評價,或者投訴,滴滴都是以懲罰司機為結果。

但在乘客看來,滴滴的投訴系統低效甚至無效,沒有保障乘客權益的能力。就比如這兩次順風車乘客被害事件,客服的敷衍了事都對悲劇的釀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由此可見,滴滴在司機和乘客雙方都沒有留下好口碑。並且從事後來看,對於社會所反饋的意見滴滴也沒有良好的改進對策。

既然市場份額已經這麼高,滴滴自然不會再費力維護市場口碑。那麼這些年,滴滴又去幹嘛了呢?答案可能是開拓其他市場領域,打造滴滴帝國。

資料顯示,目前,小桔車服的年化交易額已突破600億元,覆蓋城市257個、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餘家。其各項業務包括:

1、小桔有車通過整合車源及金融資源,為車主提供汽車租售服務;

2、小桔加油以流量和專業運營能力全方位賦能油站,為車主提供高性價比的加油服務;

3、小桔養車為車主提供正品、優價、便捷的專業服務,目前已在華東、華南7個城市落地;

4、分時租賃業務以出行場景、品牌及汽車運營能力為依託,為用戶提供短時自駕租車服務。

實際上,藉助資本併購,一個野心勃勃的產業帝國正悄然崛起,且已初具雛形。公司創始人程維曾在4月下旬拋出了一個龐大的擴張計劃。他提出,滴滴十年後的發展目標,成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臺

在海外,滴滴的擴張已經包含美國專車平臺 Lyft東南亞的Grab意大利的Taxify以色列的Careem印度的Ola,以及巴西網約車99Taxi等多家本土化的網約車公司。

近半年多來,滴滴還密集成立了不少新公司,大部分歸屬於小桔科技麾下,包括:深圳北岸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險經紀有限公司、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興橙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嘉興桔子共享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同時,“滴滴系”的香港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還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了眾富融資租賃(上海)有限公司(簡稱“眾富租賃”)。作為滴滴的創始人兼董事長,程維個人還直接投資成立了嘉興桔子投資有限公司。

在這龐大的帝國夢想的背後,滴滴有著資本上牢不可破的護城河,滴滴可能是目前唯一一家集合了BAT三家力量的企業。

但這牢不可破的護城河卻並不包括口碑。在經過接連不斷的負面事件的影響之下,崩塌的口碑已經成為滴滴帝國的軟肋。

滴滴真就“大到不能倒”?

根據智研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專車市場份額,滴滴獨佔92.5%,一家獨大。而資本層面上來看,滴滴彙集了阿里、騰訊、蘋果、百度等眾多明星互聯網巨頭的投資。

滴滴,你真的以為自己“大到不能倒”嗎?

在中國網約車市場,對於其他對手而言,滴滴似乎變成了“大到不能倒”的存在。

2015年2月,易到用車向中國商務部反壟斷局(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督檢查和反壟斷局(“國家發改委”)舉報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和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快的”)的合併行為未按要求向有關部門申報、嚴重違反中國《壟斷法》,請求立案調查並禁止兩家公司合併。

滴滴,你真的以為自己“大到不能倒”嗎?

易到用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兩家公司在未合併前就展開了“燒錢大戰”,在事實上支配了行業內的市場規則,一旦合併成功,無疑會綁架行業規則,排除和消滅市場競爭。

事實證明,滴滴在通過兩次合併完成市場統一之後,在價格上重新制定規則,不斷提高乘客的打車成本。儘管滴滴官方一直堅稱,漲價是對之前補貼的補償。

更可怕的是,在滴滴高市場份額和強資本背景的的壓制下,同行已經無法獲得發展機會,之前大家還抱有期望的美團打車,現在也沒有了聲音。此時此刻,恐怕滴滴自身也滋生了“不會倒”的想法,於是開始選擇漠視乘客體驗和壓榨司機。

滴滴自認為的“大”可能正是其傲慢的根源。假如現在市場上還有兩到三家規模接近的網約車企業,滴滴還會如此漠視乘客權益,如此不思進取了嗎?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就不應該放任這種壟斷行為。

滴滴今日今時所造的惡,應該擔責的不僅僅是滴滴本身,恐怕那些當初沒有阻攔其壟斷市場的監管部門,以及其背後的資本力量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