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你真的以为自己“大到不能倒”吗?

又是滴滴,又是顺风车!

在距离滴滴公布顺风车阶段整改措施102天后,顺风车安全事故再度发生。而此次,滴滴终于决定完全下线顺风车这一业务。

不过即便如此,滴滴也无法再轻易获得消费者的原谅,人们对滴滴的排斥情绪甚至将延续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而在整个事件中最让人们愤怒的是,时隔近四个月,两个女孩在面临相似的情形下却迎来了相同的命运。这不禁让怀疑,滴滴之前承诺的整改到底是不是在糊弄监管者和消费者?

滴滴何时变得如此傲慢?

滴滴,你真的以为自己“大到不能倒”吗?

滴滴的“霸主”成长史

2012年,时年29岁的程维在阿里巴巴已经是B2B部门最年轻的区域经理和支付宝B2C事业部副总经理,但本有着大好前程的他却选择了辞职。

辞职之后的2012年6月,程维在北京中关村和吴睿、李响一起创办了“小桔科技”。但在当年的7月,他们跑了一百多家出租车公司,却没能敲开任何一家出租车公司的门。转机随后出现在了8月份。当时在北京只有200辆出租车的“银山出租车”公司,成为了第一家跟“嘀嘀打车”合作的公司,银山公司特意召集司机大会,让程维他们推广“嘀嘀打车”。

不过,此后滴滴还是放弃了跟出租车公司合作的模式,转而针对司机开发软件。

2012年9月9日“嘀嘀打车”软件正式上线,但在当时那个环境下,100个司机中,只有20个有智能手机,好不容易安装了500个司机端,但上线亮灯的只有16个,第二天,还灭了8个。同时,因为技术原因,刚上线的“滴滴打车”App存在漏电、跑流量等各种bug,司机在使用过程中还一度认为“嘀嘀打车”是骗子,和运营商合伙骗他的流量,滴滴也因此不得不实行每月10元的流量费补贴。

2012年11月,滴滴第一次实现超过100辆出租车同时在线,但公司账面上却只剩一万元钱。在多次碰壁之后,嘀嘀终于迎来了首轮融资——金沙江创投的300万美元。

滴滴,你真的以为自己“大到不能倒”吗?

如果说,2013年之前,互联网打车在中国还是难得一见的新鲜事物,那么在此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

2013年4月,十多家打车软件开始互相竞争,“摇摇招车”、“打车小秘”、“微打车”、“易打车”等软件如雨后春笋纷纷出世。虽然来自同行的竞争残酷了起来,但好在风投机构也瞄准了这一行业。

2014年1月,嘀嘀打车完成C轮1亿美金融资,其中包括中信产业基金6000万美金、腾讯集团3000万美金和其他机构1000万美金。尤其是腾讯的入股,让滴滴开始成为腾讯系的一员,更是为以后的补贴大战埋下伏笔。

当时,总部位于杭州的快的打车,几乎和滴滴同期创立,但已经成为长三角当时最大的打车公司。2013年4月,快的获得阿里巴巴、经纬创投1千万美金的A轮融资。

2014年年初,在获得腾讯投资并接入微信支付后,程维想做一次促销推广,他最初找腾讯要几百万的预算,腾讯回复说:你们的预算太少。最终给了滴滴几千万。

补贴让滴滴的成交量暴涨,一个礼拜里补贴已经过亿。但快的和支付宝也随后加入战局,开始对乘客和司机进行补贴。网约车的补贴大战由此进入白热化。

2014年2月底,马云在来往(阿里早期开发的一款社交App)上写文章指责打车软件的恶性竞争让家人打不到车。在这篇文章发布之后,双方将补贴大战暂停。

而此时,来自海外的Uber已经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在滴滴获得DST超1亿美元的D轮投资后,曾投资Facebook、Twitter等公司的DST创始人Yuri告诫程维:“必须和快的合并才能生存,否则会被Uber杀死。

在双方资本的督促下,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滴滴和快的对外宣布合并,由滴滴总裁柳青出任新公司总裁。

在合并之前,滴滴与快的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56.5%和43.3%。合并后,新滴滴所占市场份额保守估算已在90%以上,开始引起关于行业垄断的质疑。

一年后,几乎复制滴滴与快的的路径,滴滴出行宣布和优步中国合并。至此,滴滴成为了中国网约车市场上的一家独霸。

滴滴帝国的软肋:口碑崩塌

虽然滴滴越合并规模越庞大,但口碑反而直线向下。在市场高度统一、资本退场的情况下,滴滴最终选择开启“收割”的步伐。

过去的补贴在消失,超过20%的高抽成让滴滴司机们开始心生怨念。而之前那些专职跑滴滴赚钱的司机在逐渐退出,反而给了很多没有正经职业者包括黑车以机会。

滴滴,你真的以为自己“大到不能倒”吗?

这种口碑的恶化在乘客间也有体现。但比较诡异的是,在司机看来,滴滴更看重乘客的意见,对于司机的申诉过于漠视,即使一些挑剔的乘客给予超低分评价,或者投诉,滴滴都是以惩罚司机为结果。

但在乘客看来,滴滴的投诉系统低效甚至无效,没有保障乘客权益的能力。就比如这两次顺风车乘客被害事件,客服的敷衍了事都对悲剧的酿成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由此可见,滴滴在司机和乘客双方都没有留下好口碑。并且从事后来看,对于社会所反馈的意见滴滴也没有良好的改进对策。

既然市场份额已经这么高,滴滴自然不会再费力维护市场口碑。那么这些年,滴滴又去干嘛了呢?答案可能是开拓其他市场领域,打造滴滴帝国。

资料显示,目前,小桔车服的年化交易额已突破600亿元,覆盖城市257个、合作伙伴和渠道商7500余家。其各项业务包括:

1、小桔有车通过整合车源及金融资源,为车主提供汽车租售服务;

2、小桔加油以流量和专业运营能力全方位赋能油站,为车主提供高性价比的加油服务;

3、小桔养车为车主提供正品、优价、便捷的专业服务,目前已在华东、华南7个城市落地;

4、分时租赁业务以出行场景、品牌及汽车运营能力为依托,为用户提供短时自驾租车服务。

实际上,借助资本并购,一个野心勃勃的产业帝国正悄然崛起,且已初具雏形。公司创始人程维曾在4月下旬抛出了一个庞大的扩张计划。他提出,滴滴十年后的发展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

在海外,滴滴的扩张已经包含美国专车平台 Lyft东南亚的Grab意大利的Taxify以色列的Careem印度的Ola,以及巴西网约车99Taxi等多家本土化的网约车公司。

近半年多来,滴滴还密集成立了不少新公司,大部分归属于小桔科技麾下,包括:深圳北岸商业保理有限公司、南岸(上海)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滴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嘉兴橙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嘉兴桔子共享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同时,“滴滴系”的香港公司——快富控股有限公司还在上海自贸区设立了众富融资租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众富租赁”)。作为滴滴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程维个人还直接投资成立了嘉兴桔子投资有限公司。

在这庞大的帝国梦想的背后,滴滴有着资本上牢不可破的护城河,滴滴可能是目前唯一一家集合了BAT三家力量的企业。

但这牢不可破的护城河却并不包括口碑。在经过接连不断的负面事件的影响之下,崩塌的口碑已经成为滴滴帝国的软肋。

滴滴真就“大到不能倒”?

根据智研咨询的数据显示,2017年专车市场份额,滴滴独占92.5%,一家独大。而资本层面上来看,滴滴汇集了阿里、腾讯、苹果、百度等众多明星互联网巨头的投资。

滴滴,你真的以为自己“大到不能倒”吗?

在中国网约车市场,对于其他对手而言,滴滴似乎变成了“大到不能倒”的存在。

2015年2月,易到用车向中国商务部反垄断局(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局(“国家发改委”)举报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滴滴”)和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快的”)的合并行为未按要求向有关部门申报、严重违反中国《垄断法》,请求立案调查并禁止两家公司合并。

滴滴,你真的以为自己“大到不能倒”吗?

易到用车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家公司在未合并前就展开了“烧钱大战”,在事实上支配了行业内的市场规则,一旦合并成功,无疑会绑架行业规则,排除和消灭市场竞争。

事实证明,滴滴在通过两次合并完成市场统一之后,在价格上重新制定规则,不断提高乘客的打车成本。尽管滴滴官方一直坚称,涨价是对之前补贴的补偿。

更可怕的是,在滴滴高市场份额和强资本背景的的压制下,同行已经无法获得发展机会,之前大家还抱有期望的美团打车,现在也没有了声音。此时此刻,恐怕滴滴自身也滋生了“不会倒”的想法,于是开始选择漠视乘客体验和压榨司机。

滴滴自认为的“大”可能正是其傲慢的根源。假如现在市场上还有两到三家规模接近的网约车企业,滴滴还会如此漠视乘客权益,如此不思进取了吗?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就不应该放任这种垄断行为。

滴滴今日今时所造的恶,应该担责的不仅仅是滴滴本身,恐怕那些当初没有阻拦其垄断市场的监管部门,以及其背后的资本力量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