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叫有氣節的讀書人,今天的文化界是見不到了

我們之所以對民國文化界非常推崇,除了那些大師們深厚的文化根底,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東西,就是“氣節”。

今天的文化人,是不是對這個詞已經很陌生了?

這才叫有氣節的讀書人,今天的文化界是見不到了

1939年,日本對四川樂山進行大轟炸,考慮到被轟炸過後,應該不會再是轟炸重點,於是,國學大師馬一浮便在樂山烏尤寺選址,開辦“復興書院”。

這裡位於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匯處的江中心,山上除烏尤寺外還有“爾雅臺”,人文環境絕佳。但是,開辦書院沒有經費支持是不行的,馬一浮便多方奔走,尋求經費。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朋友推薦下,復興書院得到了財政部長孔祥熙的支持,表示將給予撥款,扶持書院講學,繁榮中華文化。

馬一浮通過朋友向孔祥熙表達了感謝之意,希望孔部長過後親自過來指導,定當悉心聽取指教。

不過,雖然表達了謝意,但孔祥熙卻很不高興,他覺得馬一浮應當登門道謝才對,只靠朋友傳話,這是對他的不尊重,因此,撥款遲遲不籤。

馬一浮從朋友那裡得知了孔祥熙的想法,朋友勸他去見一下,可馬一浮十分氣憤,堅決不見,並說這個撥款不要了。

這才叫有氣節的讀書人,今天的文化界是見不到了

這天,孔祥熙親自派人來見。馬一浮心裡的氣還沒消,不想見,架不住朋友和家人勸說,勉強出來見了一下。

來人非常客氣,對馬一浮說:“今天來只有一事相求,前日,孔部長母親去世了,孔部長的意思,馬先生乃國學大師,請您為其母撰寫一篇墓誌銘。”並當場拿出一張銀票奉上。

顯然,這是孔祥熙在主動求和,但馬一浮聽罷,立刻從椅子上站起來,怒道:“我憑什麼給他寫?請回!”來人只得悻悻而返。

沒有了孔祥熙的財政撥款,馬一浮只能靠刻書賣字維持書院,雖然清苦,但也天地開闊,很多人都慕名而來。

同樣是在抗戰時期,我黨領導的敵後抗日武裝影響越來越大,馬列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越來越廣泛,國民政府急了,覺得有必要倡導國學文化,來對抗馬列主義的傳播。於是,蔣介石就不斷地過問復興書院的建設情況,以及馬一浮的身體情況。

這時,有人提醒馬一浮,蔣介石這樣重視書院建設,你應該給個回應,表示一下態度,可馬一浮根本不想回應,也不願見蔣介石。

這才叫有氣節的讀書人,今天的文化界是見不到了

有一次,馬一浮有事來到重慶,蔣介石知道後,特意安排時間要見一下他。馬一浮只好硬著頭皮來見,蔣介石很高興,安排自己的車專程去接,接到了自己的住處。

馬一浮進屋後,蔣介石噓寒問暖,並做出虛懷若谷的樣子,向馬一浮請教治國之道。

蔣介石本以為馬一浮會誇他一下,對他領導的抗戰讚賞一番,可馬一浮根本沒有誇讚他的意思,反而正色道:“

唯誠可以感人,唯虛可以接物,這是治國的根本之法。”並說:“務請政府聯合各黨各派,共同抵禦外侮。

意思很明顯:現在是國家危難時刻,大家應該共同抗日,不要再搞那些“親者痛仇者快”的把戲。

蔣介石的臉紅一下白一下,最後尷尬地結束了會見。從此,蔣介石再也不理馬一浮了,馬一浮的書院也失去了一次發展壯大的機會。

這就是馬一浮的氣節,不管是對待資金的支持,還是對待政府的扶持,都是不卑不亢,堅持自我,即使得不到扶持,也絕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再看看今天的文化界,還有這樣的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