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經濟,爲何老人總成「騙財」受害者?

要說什麼人的錢最好賺,排行第一的肯定是老人和小孩。

我們總能在新聞報道上看到不少老人成了“保健品”的受害者,購買幾千元甚至幾萬元的各種保健產品。雖然科學證明了這些產品的功效存在嚴重誇大與作假的問題,但就是抵擋不了老年人的熱情。

甚至有報道稱販賣假藥的商販被抓獲,還有老人苦苦向警方求情,稱他們的藥物確實有延長壽命和保健身心的功效。看到這裡,肯定有人會感嘆老人老了都老糊塗了,這些騙人的東西都能信。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人老了最怕的東西,想必就是死亡了。年輕時忙活了大半輩子,等到發現自己的身體機能開始逐漸下滑時,就越發感受到恐懼。這個時候的“救命稻草”,也就成了老人重點關注的東西。

老年經濟,為何老人總成“騙財”受害者?

對於“延長壽命”的藥物和方法,更是成了老年人的青睞。保健品的藥物真的有那麼神嗎?事實定然是否定的。但老人通過這樣的心理暗示,謀求一種安慰。而且這種安慰,也會隨著老年人周圍的群體開始擴散,最後形成了一定的效應。

小區樓下的“養生講座”,坐的最多的肯定是街坊鄰居。如果這個時候有某個老人相信的人宣傳藥品的功效,也就容易引發群體的購買。

18年中國60週歲以上人口占據總人口的15.5%,短短几年間就上漲了5%。老年人口上漲的背後,表明了老年人佔據的消費市場比重將越來越大。而在16年衛計委的數據中顯示,中國人現在平均壽命已超過了76歲。

中國老年人一般過了60歲便不再從事體力等大型勞動,這意味著中間有16年的時間是過著吃老本的生活。半輩子辛苦攢下的積蓄,隨著時間流逝越發擔心起來。有人說老人只會把錢存放起來,其實這是一個不恰當的結論。

老年經濟,為何老人總成“騙財”受害者?

現今隨著高科技的普及,老年人接觸到相關的理財產品也是越來越容易。這幾年的中國大媽跟風殺入股市、黃金市場也是比比皆是。但更多的老人由於缺乏相關知識,跟風買入,因此也成了騙子關顧的對象。

只要一個所謂的小道消息,通過大媽渠道進行廣泛的傳播,就形成了一定的效應。監管部門在這幾年也加強了對老人投資的管理,為老人普及相關的知識。

每次提到老人問題,見得最多的答案就是“多些時間陪在他們身邊”,但現狀是這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不少子女40幾歲還要為生活而忙碌奔波,給下一代償還房貸和車貸。因此對於空閒的時間,其實還是很少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和子女分隔兩地。但不少習慣農村生活的父母不願到城裡生活,也不願隨意搬遷,給子女增添生活的負擔。

老年經濟,為何老人總成“騙財”受害者?

“老年經濟”的比重在未來將會越來越大,如何正確引導老年人的消費觀也是一個需要重視的問題。老年人接受的信息速度較慢,反應能力也越發下降。尤其要警惕通過老人的“善心”進行行騙的人。

何況不少老人在發現自己受騙後,往往都不敢將消息告知家人,擔心家人的責怪。這些種種,都造成了老年人成了“受騙”的重點對象。

政府和個人將如何對待“老年經濟”,讓人拭目以待。

老年經濟,為何老人總成“騙財”受害者?

對於“老人騙財”的事件,你怎麼看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