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展園賞析三:鎮江——千秋書法留山魂 不朽墨香染水韻

第十屆省園藝博覽會即將於9月28日開幕。本屆園博會依託棗林灣旅遊度假區內豐富的自然資源,遵循自然肌理、順勢壘土理水,組團寫意江南水鄉、低丘山陵、沿海灘塗、裡下河溼地四大省域特色地貌;長江、太湖、運河、古黃河、沿海灘塗五類文化板塊,微縮江蘇10萬平方公里全景。從今天起,我們將帶領您“逛遍”這13座城市園,瞭解她們背後的設計巧思以及園林文化的源遠流長。

與揚州、儀徵隔江相望的鎮江,北臨長江,連岡三面,山、水、城合一。南來北往,津渡羈留,以“城市山林”、“天下第一江山”享譽八方。自然風物有金山、焦山、北固山----“三山”聞名,民俗風情有香醋擺不壞、餚肉不當菜、麵湯裡面煮鍋蓋----“三怪”流傳。而辛棄疾、蘇東坡、米芾、柳永、陸游、範仲庵等眾多名流過往,更是留下傳世詩文、不朽書畫。鎮江,以筆墨山魂,江河水韻構成了傳承千秋、流傳萬古的內在動力,吸引遊客駐足品味。明末蘇州人氏計成,中年定居鎮江,深受此地山水浸染,開始了疊石造園生涯,並在一江之隔的儀徵寤園寫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園林專著《園冶》。新時期,鎮江依託十里長山建築了佔地600畝,中國最大的書法主題公園,人隱於園,園隱於山,山隱於字,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方高地。

與揚州以唐詩為主線異曲同工,鎮江園是提煉了城市山水形勝並以書法引領展園佈局。一進主入口,就能看到以植物綠雕為背景、用耐火鋼板鍛打、鑲嵌其上的金文篆體“山魂水韻”,開門點題,該字體取自鎮江出土的西周青銅器“宜侯夨簋”,表現了鎮江三千年的歷史底蘊。入園後,穿過代表宋代鎮江城內關河的砂石路和旱溪,我們就會遇上在中國書畫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人物:米芾。“雲山長廊”景點正是對米氏父子藝術成就的再現。米芾,是北宋與蔡襄、蘇軾、黃庭堅齊名的書法“宋四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他晚年定居於鎮江,後任職真州(今儀徵)時曾與蘇東坡在東園結下深厚情誼。他與長子米友仁打破山水多以線條為主的傳統,代之以“水墨點染”法,雲煙繚繞,亦真亦幻,又稱“墨戲”,形成了獨特的“米氏雲山”畫派。他留在鎮江的墨寶就有“城市山林”、“天下江山第一樓”等。景點“雲山長廊”採用鋼材與膠合板等建築材料,以可轉動的屏風形式展示了米氏父子的書畫文化和他們與鎮江的關係。一組屏風,畫作選用了米友仁的《南山煙雨圖》,該畫作是米友仁描繪的鎮江南山景象(被後人傳為《瀟湘奇觀圖》),充分展現了“米氏雲山”畫派的特點;書法作品則選用了米芾的《多景樓詩貼》,該貼運筆鬆放,結構飄逸,如仙人舞袖,為米芾之絕妙書。另一組屏風,畫作選用的是鎮江當代知名作家、畫家王川老師創作的丹徒古城圖,該畫展現了米芾在鎮江居住時古城的景象,王川老師對米芾及其書畫文化具有深厚的研究,併到儀徵尋訪過米芾的歷史蹤跡,曾著書《癲書狂畫米芾傳》;書法作品則選用了米芾的《弊居貼》,此帖是米芾向他人陳述在潤州(鎮江古稱)的居所“寶晉齋”的地理位置與建築佈局的信札。長廊的頂部則用米芾體書寫詩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呼應鎮江園與揚州園隔江相望的位置關係。

關於書法,鎮江還有著許多傳奇作品。位於臨江焦山的“瘞鶴銘”碑刻就是其中的代表。“瘞鶴銘”刻於南朝·梁(傳)天監十三年(514年),系哀悼家鶴的紀念文字,原文160多字,幾度因風化塌方墜入江中,目前打撈出來5方殘石,共93字。該碑刻意態雍容、格調高雅、奇峭飛逸,被發現以後,得到歷代書家的高度評價,黃庭堅認其為“大字之祖”,作詩說:“大字無過《瘞鶴銘》。”碑刻署名:華陽真逸撰、上皇山樵正書,但作者為誰並無定論,千古成謎。眼前的“大字之祖”採用塑石材質,嵌五塊銘原文、釋文,置之於“長江、運河”交匯之處,以另一種形式向後人傳承它的不朽和榮光。

在鎮江著名的西津渡,“昭關石塔”是其標誌。現在看到的石塔,是按1:1的比例將“昭關石塔”複製而來。昭關石塔建於元末明初,是我國南方唯一保存良好的過街石塔。此塔是喇嘛式的石塔,高約5米,由塔座、塔身、塔頸、十三重天、塔頂五個部分組成,外形如一隻瓶子,故又稱“瓶塔”。塔座用兩個相同的須彌座迭成,上為覆蓮圓座和扁鼓形塔身,石塔的呈現,代表著鎮江與佛教叢林的深厚淵源。

穿過石塔,順園路翻至高處,有一“習字平臺”設一組塑像,反映言傳身教,既學書法又學做人的場景,地面上留有“心底無私”等幾個大字;下至出口,用藝術混凝土再次表現“城市山林”,“煙雨南山開畫本”等書法作品。從主入口以“字”開端到出口以“字”收尾。鎮江用山林作筆,江河為墨,書寫自然,書寫人文,書寫歷史,都是出於一種與生俱來的自覺,“鎮江”是兩個字,但在中國書法史上遠遠不只是這兩個字。(文:汪向榮 朱麗新)

城市展園賞析三:鎮江——千秋書法留山魂 不朽墨香染水韻

鎮江園效果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