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要人争读不止。

《资治通鉴》,这部“天地间必不可无之书”(清代学者王鸣盛语),毛泽东主席曾经十七次批注。司马光,历仕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宰相,一部气势恢宏的《资治通鉴》亦在他的主持下诞生。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这是一部汇聚了历史上的一大批名臣和史学家、政治家几十年心血编成,且专为皇帝参阅的典籍。它不同于《史记》那样的私人作品,《资治通鉴》不仅仅要对作者自己的良心负责,更要对千秋万代的天下苍生负责。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唐玄宗

今天开始继续介绍《资治通鉴》中的警句名言赏析,一起分享国人心灵鸡汤。

原文:

任人当才,为政大体,与之共理,无出此途。而之用才,非无知人之鉴,其所以失溺,在缘情之举。--第210卷唐玄宗开元元年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张九龄

译文:

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与有识之士齐心协力地处理政事,也并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贤才的时候,掌权的并非不具备知人善任的见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于过多地考虑情面的缘故。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注解:这是左拾遗张九龄给大臣姚元之的信,其中讲的用人原则,要重用有真才实学的人,选人用人不应过多考虑情面。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人物小传:

张九龄(678—740),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张九龄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

读《通鉴》、懂中国《资治通鉴》名言赏析03

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后世人所崇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