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邑十二景

滔滔黃河,流過七百二十五公里晉陝大峽谷,出禹門口後(龍門峽),掙脫束縛,突然從數十米拓延到數公里寬,浩浩蕩蕩向南流去,流到潼關,由於秦嶺山脈的阻擋,折頭向東而去。母親河在這裡造就了一段珍貴的灘塗溼地。在黃河西岸的老崖上,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明珠,她日日迎接東方朝陽的升起,歲歲聆聽母親河在吟唱,伴隨著幾千年古老的華夏文明,默默執著地守望......她,就是古鎮朝邑。

朝邑十二景

朝邑,這是一個縣級稱謂的大荔縣首鎮,原為朝邑縣舊址,據史記載,舊縣城為春秋時代大荔戎所築縣城,秦代設臨晉縣城,西魏文帝六年改為朝邑縣,1958年因修三門峽水庫,大、朝合併後,改為朝邑鎮,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朝邑十二景

站在朝邑老崖上,東望滔滔黃河,西依古府同州,南眺巍巍華嶽,北臨綿綿鐮山。身旁岱祠樓,長春宮,金龍塔,豐圖義倉,這些稀世的珍貴文物古蹟,讓你如痴如醉,心曠神怡。今天小編給您介紹的可不是朝邑的美食 或者西瓜之類,而是景色,下面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中心的小編就給大家介紹朝邑十二景。

朝邑十二景

第一景:長春曉日

長春指:“長春宮”,系周隋唐皇帝的行宮。原址在朝邑北寨子東端。這裡地勢高峻,每天黎明將日出時,霞光萬道,燦爛輝煌,隨之紅日一輪,冉冉升騰天際,形成一幅富麗雄偉的畫圖。因此引得一些文人騷客、士庶男女常去這觀賞日出勝景。

朝邑十二景

第二景:華嶽來雲

這是由原朝邑縣境內遙望華山所看到的美景。在朝邑境內隨處南眺,華山峪壑幽谷常有云霧升起,飄浮縈繞諸峰腰際,給這座名山蒙上了神秘的色彩,令人心曠神怡,遐思無限。

朝邑十二景

第三景:洛岸桃花

古時,同、朝境內洛河兩岸有大面積的桃林,絡繹數十里。每當仲春,桃花盛開,遠近一片嫣紅,燦若朝暾雲霧,明如暮夜霞光,陣陣春風撲面,紛紛蜂蝶飛舞,那盎然的春意,勃勃的生機,賞心悅目,令人流連忘返。

朝邑十二景

第四景:沙樹濃蔭

沙,指沙苑。位於洛渭之間,又名沙海、沙澤。東起朝邑趙渡,西至渭南孝義。據《元和郡縣誌》記載,西魏大統三年537 宇文泰與高歡曾於沙苑朝邑段的渭曲作戰,宇文泰大獲全勝。為紀念此戰功績,命將士每人栽樹一株,後來竟然成林,沙樹濃蔭即指此景而言。

朝邑十二景

第五景:黃河秋漲

朝邑黃河灘,廣袤開闊,地勢平坦。朝邑城南則略呈倒坡升之勢。每年入秋,我國北方降雨驟增,黃河上游千溝萬壑的雨水,一齊匯入黃河,自上游巨流直下,至韓城龍門,從兩岸高山的夾峙中洶湧而出,又一

下子平鋪漫流在合陽、朝邑灘塗。此時,鷗鷺飛翔於灘渚,帆檣出沒於煙波,使人坦蕩心胸,頓萌乘風破浪,搏擊前進的壯志豪情。

朝邑十二景

第六景:中條東霽

中條山,又名雷首山、首陽山。位於黃河東岸,自東北而西南綿亙數百里,西端盡於黃河,面西正與朝邑相對。每當雨霽,萬里晴空,塵埃盡消。此時翹首東望,中條山清新如洗,蒼翠可掬,在斜陽映照下,高峰深壑歷歷在目,像一架名家山水畫做成的屏風橫在面前,實在精美絕倫。

朝邑十二景

第七景:鐮山疊嶂

鐮山,指橫貫同、朝正北的一道土垣。古籍稱為商顏許原。因其形似鐮刀彩虹,俗稱鐵鐮山、長虹嶺。它由南而北,多為東西向的多級臺地,加之長期被流水切割,又形成了許多南北向的溝壑。遠遠望去,塬崖壁立,梯田層疊,峽谷幽深,高下參差,雖非名山勝地,卻也頗有山巒掩影,曲徑通幽的妙趣。

朝邑十二景

第八景:渭川煙雨

渭河流經朝邑、華陰交界,從三河口匯入黃河,兩岸地勢平緩,廣植楊柳,遠近村莊,多傍河側,平時翠綠滿眼,水聲縈耳,風拂楊柳,雲接炊煙,饒有田園情趣。至於春雨秋霖,整個川原迷濛一片,遠山近水,林樹帆檣,彷彿蒙上一層無邊無際的幕,全都籠罩在雲煙雨霧之中,只留下淡淡的模糊的影子,充滿了詩情畫意。

朝邑十二景

第九景:紫陽夜月

紫陽,即古紫陽山,位於朝邑縣城大寨子南,旁有龍尾溝。這裡東臨塬地,青山隱隱,綠樹朦朧,崖畔賞月聊天,確為一件雅事。

朝邑十二景

第十景:雙泉碧流

雙泉,乃朝邑五泉之一。位於雙泉鎮西邊,從鐵鐮山腳下繞鎮而流,碧澄澈底,清亮如玉,水量較大,舊時可灌田一百多畝。流水經過蒼頭田壟,芳草鮮美。據傳,居民常在水邊牧羊,認為羊飲雙泉水,吃泉邊草,容易增肥。故當時俗語有“苦泉羊,洛水漿”之說。

朝邑十二景

第十一景:金龍高塔

金龍塔,位於朝邑大寨子,始建於唐貞觀元年627 ,原為金龍寺內建築,故名金龍寺塔。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 毀於地震,現存金龍塔為明末重建。塔高25米,周長20.48米,直徑9.1米。塔身呈八角形,共七層,內有磚砌螺形階梯,可以輪轉而上。中間為天井,能上下相望。二層至頂端,每層各有東西南北四門,出門可沿著外簷周圍環行。內外結構精巧,整體雄偉壯觀。登塔回望,地廣天闊,黃、洛、渭三河、華山、中條山、八百里秦川沃野萬頃,盡在視野之中,堪稱朝邑有名勝景。

朝邑十二景

第十二景:岱祠岑樓

岱祠岑樓,原為東嶽廟戲樓。始建於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 ,明清兩代曾經重修。岱祠岑樓為三重簷,歇山頂,有吻獸,樓上覆蓋琉璃筒瓦、板瓦,並有琉璃彩繪龍虎鬥,紋浮雕,配有波紋、雲紋、蔓草紋圖案。入內可見樑柱交結,鬥牙層疊,為古建中典型的“徹上明造”。此樓屬國家級保護文物。

朝邑十二景

想了解和學習正宗陝西小吃的朋友可以關注"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頭條號喲,來自西安唯典陝西小吃培訓的小編會不定期的發表一些陝西傳統小吃的做法技巧或者簡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聯繫西安唯典學小吃喲,小編以前也有很多文章介紹過各種小吃技術、配方、設備、文化、歷史的!

點擊文章左上角紅色圓圖標“唯典餐飲美食文化”進入後就可以看到小編以往發的很多關於美食或者陝西小吃的製作方法和歷史典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