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史上有哪些勝局已定,卻被反殺的戰役?

漢史趣聞


戰爭史上發生過的勝局已定卻被反殺的戰例麼,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戰國時期一則本以為大局已定最後卻被只餘一血的對手絕地反殺的戰例,那就是發生在燕齊之間樂毅合縱破齊之戰和後續的田單火牛陣復國之戰,其波瀾壯闊,迭蕩起伏,不到最後一刻不知鹿死誰手的曲折劇情令人歎為觀止,充分反映了戰國時代群雄逐鹿,各展奇謀,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時代風采。


事件背景

戰國中期,燕國燕昭王在位,此人是春秋戰國時代燕國不多的雄才大略的君王之一(千金市馬骨也是說的他),因上代與齊國有破國之恨,燕昭王懷抱國仇家恨,勵精圖治,招賢納士,發奮圖強,矢志從廢墟中重建燕國。名士樂毅,劇辛等人投效燕昭王,先變法後練兵,十餘年間使燕國煥然一新,國富民強,更在遼東練成精兵二十餘萬,已經做好了跟齊國復仇的各項準備。


五國伐齊

當時齊國正是齊湣王在位,此人志大才疏,剛愎自用,自恃齊國國力強大而四處樹敵,不知死之將至。後因齊國興兵吞滅宋國,引發各大戰國不滿,燕國趁機發起合縱,聯合韓,趙,魏,秦四國兵馬,以燕國為合縱盟主,名將樂毅為合縱聯軍統帥,五國合兵四十萬興兵伐齊。齊湣王遣將統兵迎戰,連續兩戰大敗,喪師六十餘萬,合縱聯軍攻入齊國都城臨淄, 齊國幾乎亡國。齊湣王帶親隨家眷逃出臨淄,往南逃跑,後在莒城被楚將淖齒(一說是被逃亡的齊國百姓所殺)殺死。

齊國國都被攻破,國王遇害,按照戰國之世的標準齊國已經滅亡。樂毅遣散其他四國軍隊(當然是付出了一些代價的哈),率燕軍繼續橫掃齊地,半年之內以風捲殘雲之勢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僅餘莒城和即墨兩城未下。、


死守即墨


即墨城位處東海之濱,地勢易守難攻,當時集中了從齊國各地往海濱逃亡的民眾數十萬,在田單的帶領下死守即墨,力抗十萬燕軍。田單,齊國望族,時為商賈,但此人素有大志,飽讀詩書,頗有才略,當此國破家亡之際,田單挺身而出 ,毀家紓難,連出奇計扛住了燕軍的數次進攻,迅速被即墨軍民視為主心骨。

燕軍統帥樂毅此時來到即墨,在連續幾次進攻沒能奏效後,師老兵疲,放緩了進攻,雙方處於相持狀態並一直持續了將近三年。

這裡插一句,關於樂毅為什麼連下齊國七十餘城事實上滅亡齊國後,面對只餘兩城之地的即墨,莒城軍民時,卻沒有一鼓作氣再下兩城,徹底滅亡齊國一事,歷史上一直有不少說法,沒有定論。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樂毅迂腐,想用仁政和攻心之術滅齊,不想以血腥屠城的方式完成滅國大業。對此我的看法是樂毅身為統兵上將,戰國名將之一,應該不至於這麼迂腐,我認為他是想以相持不下的方式爭取時間讓燕國消化已經佔領的齊國城池,同時也不給其他幾個國家干預的藉口,以最小的風險和代價一口吞下整個齊國。可惜他低估了齊國軍民的反抗決心和意志力,最終導致功敗垂成。


田單復齊

燕軍與齊國軍民在即墨已相持三年,即墨已接近山窮水盡。這時燕國傳來消息,雄才大略的燕昭王逝世,太子姬樂資即位,是為燕惠王。燕惠王年輕氣盛,對樂毅三年不下即墨一直心懷不滿,田單趁機使人在燕惠王那使離間計,說樂毅想在齊地自立為王,與即墨軍民相持三年不攻城是為收買人心,燕惠王信以為真,陣前換將,以騎劫代樂毅,樂毅接令卸任後逃往趙國。

騎劫代樂毅為帥後連續發動兩次對即墨的進攻,即墨軍民眾志成城,死戰不降。田單想盡方法鼓舞士氣,麻弊對手,趁騎劫不備以火牛陣夜襲燕軍,齊國軍民緊隨其後掩殺,一戰大敗燕軍,殺死騎劫。


燕軍傷亡大半,連夜撤回燕國,田單率軍一路反攻,兩個月之內收復所有失地,迎接在莒城新立的齊湣王之子田法章進入都城臨淄,是為齊襄王,齊國在破國三年之後神奇地迎來了復國。


結語

樂毅伐齊之戰和田單復國之戰是春秋戰國時代非常有代表性的一個經典戰例,兩人棋逢對手,上演了一場精彩紛呈,各出奇謀的攻防大戰,最終的結局也出乎所有人的預料,齊國在絕境中背水一戰,絕地反擊,上演了戰國之世最為曲折精彩的戰爭大戲,千年來一直傳為佳話。




我是天涯,歡迎關注,共同品讀精彩的歷史。


天涯史館


玩mc起床戰爭,場上就我一個紅的,一個綠的和仨藍的。我苟在黃隊老巢,綠隊的和一個藍的同歸於盡了。我的朋友在觀戰(掛了),我攢了7個火球。那倆想過來,我一個火球炸下去一個。最後一個我趁他喝藥一個珍珠瞬移到他後面直接人造轟炸區(6火球加2TNT)炸的對面懷疑人生,根本沒有掙扎的餘地



路齊ss


三峰山之戰

公元1232年正月,拖雷率領5萬蒙軍精騎與15萬金軍在禹州城外三峰山展開了蒙金戰爭中最為慘烈一次主力決戰。戰役之初,金軍仰攻山上蒙軍,連戰連捷,將蒙軍逼入兩山之間的金溝之中。金軍於是將蒙軍包圍。金將張惠率1萬騎兵從山上衝殺蒙軍,蒙軍損失慘重。隨後金軍在蒙軍四周掘溝,意圖困死蒙軍,蒙軍岌岌可危,隨時可能全軍覆沒。正月15日晚天降大雪(史料載拖雷命人祈雪),氣溫驟降,16日再次下雪。金軍始料未及,戰力大減,然蒙軍極善於嚴寒中作戰,蒙軍士氣大振。拖雷抓住戰機,命令蒙軍四面出擊,全面突圍。突圍成功後與及時趕到的窩闊臺援軍將金軍反包圍,形勢瞬間逆轉。後蒙軍圍三闕一,留出禹州城方向。金軍中計,向禹州城撤退。蒙軍乘勝追擊,金軍全面崩潰,禹州城外血流成河。金軍名將楊沃衍、樊澤、張惠、高英戰死,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率百騎逃入城中。蒙軍隨後破城,完顏合達與完顏陳和尚率殘軍與蒙軍展開巷戰,全部陣亡。移刺蒲阿被俘後拒降被殺,只有武仙成功脫身逃往新密。至此,金朝最後的名將團隊幾乎全滅,精銳喪失殆盡。蒙軍反敗為勝且大獲全勝。金朝滅亡進入倒計時。


焱翎玦


“淞滬會戰”是以日軍大勝開局,當時,日軍在上海擊潰了國軍最精銳的部隊,然後乘勝追擊,佔領了中國的首都南京。表面上看,這是日方一場大勝、速勝。但這也恰恰也是日軍被反殺的開始。



正是因為“淞滬會戰”,抗日戰爭的戰略格局被強行改變了。會戰之前,中日軍隊在“七七事變”中,已經在蘆溝橋發生了衝突,雙方已經正式宣戰。當時,日方的戰略進攻勢態是“由北往南打”,這個戰略格局對中方很不利。

首先,相比裝備落後的中國軍隊而言,日軍的機動化力量很強,沿著中國的東部鐵路線,可以迅速機動,自北向南壓過來,中國軍隊很難正面抵擋。

其次,中國東部的海岸線太長,很難全線防守。當時的日本海軍又實力超強,陸地上打得膠著之時,日方可以隨時從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選一防守薄弱處登陸,切斷中國軍隊的後路。“淞滬會戰”中,日方的殺手鐧就是杭州灣的登陸,抄了中國軍隊的後路。



但是,“淞滬會戰”之後,這種戰略格局就徹底改變了。日方原來的“由北向南打戰略”,打成了“由東向西打戰略”,變為沿長江向中國內陸進行攻擊,這個難度就大大增加了!在河流湖泊網狀交叉的長江流域,日軍就失去了陸地上快速機動的能力,與此同時,強大的日本海軍也開不進長江內陸地區,原先沿海岸線進行快速補給和切斷國軍後路攻擊能力也消失了。

這麼一打,抗日戰爭就從速決戰,打成了持久戰!從這一刻起,勝利的天平就開始向中國傾斜了,中國軍隊的反殺就開始了。


臨時客


去年12月份央視新聞發佈了一條新聞。




一輛小轎車仰翻起火冒出滾滾濃煙,一名男子在燃燒的的車輛附近嚎啕大哭:"我該死啊!我為什麼要開車?我求求你了,救救我的老婆孩子......"


該男子正是起火轎車的駕駛員,陳師傅。

交警問陳師傅說車上有幾個人,陳師傅說有老婆和孩子,兩個人,並不斷重複"我要去看一下"......


交警抱著陳師傅,阻攔他:“不能過去,這個時候已經很危險了,還在爆炸。” 陳師傅苦苦哀求,幾近崩潰,但是面對熊熊燃燒,並不時冒出爆炸的大火,民警也束手無策。


"我也不知道怎麼就燃了,我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當時內心十分壓抑,看著司機這麼痛心的哀嚎,想想兩個鮮活的生命就這麼離開了人世還是以這樣的方式,實在是十分痛心。

再加上這樣的標題,儼然一副反面教材的例子。
你以為故事就這樣完了?

別急,我們的消防哥哥還沒出場。



當消防隊員趕到現場後,立即破拆車門,尋找被困車內的母子二人。然而經過仔細地尋找和鑑定,民警並沒有在車輛燃燒的殘骸中找到任何人員。

那人究竟在哪兒?





原來,事發當天,陳師傅是獨自一人開車外出的,不過由於疲勞駕駛,陳師傅一直以為車上還坐著老婆孩子,這才有了剛才那個烏龍。



老婆和孩子都平安無事自然是極好的,不過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不要疲勞駕駛!不要疲勞駕駛!不要疲勞駕駛!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央視也開始玩標題黨了?

悲劇變喜劇。但是仔細想想,其實還是悲劇,車被燒燬還有可能面臨相關處罰。

但是因為一開頭的故事,幾乎所有人包括我都會覺得這不是悲劇,是喜劇。
事情還是那個事情,看待事情的出發點不同,角度不同,這件事情給人的感覺就會大不同。

QWERRY遊戲


淮海戰役。

這是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中國民黨唯一佔有優勢的戰場,也是粟裕大將的封神之戰,徹底解放了長江以北。

戰前態勢

1.兵力方面:解放軍華野中野兩大野戰軍,23個縱隊以及附屬部隊,總計60多萬人。國民黨軍總計一個“剿總”司令部,七個兵團一個綏靖區,80多萬人。國民黨比解放軍多出20萬作戰部隊。

2.裝備方面:解放軍華野稍強,能有三個炮團,中野剛從大別山出來,完全就是“叫花子”部隊,重裝備一件都沒有!國民黨軍,要說是完整的機械化兵團那是誇張了,但確實是蔣介石手裡的最後精銳作戰力量,尤其是五大主力中的第五軍第十八軍,戰力十分強悍,甚至戰役結束後毛主席詢問戰果,還單獨問到這兩個軍,知道被吃掉之後主席都鬆了一口氣。

3.後勤方面:主要依靠的是山東解放區,用幾十萬輛小推車千里迢迢運到前線,路上的消耗損失無法計算。國民黨是背靠核心經濟區,依靠津浦鐵路隴海鐵路的強大運輸能力,在被包圍之前絲毫不擔心後勤的問題。

所以以上各方面都是國民黨方面佔有優勢,解放軍一開始也根本沒打算硬碰硬,只是計劃打掉黃伯韜和李延年兩個兵團,也就是“小淮海”。隨著後期投入兵力越來越龐大,戰場形勢越來越複雜,最終成了國共之間的最後戰略決戰。在整個戰役中,國民黨有過多次可以避免被全殲的機會,但是從南京政府上到下的神操作,完美的避開了每一個翻盤機會,徹徹底底把最後的家當砸在了淮海戰場上。

首先,黃伯韜被圍殲是可以避免的。當情報顯示華野主力從山東南下,國民黨立即佈置收縮兵力,黃百韜第7兵團、李彌第13兵團退回徐州東郊。戰前,駐紮海州的44軍剛剛劃歸第七兵團建制,黃伯韜為了等這個軍耽誤一天。華野則一分鐘都沒耽擱,全線撲過來。過運河時,黃伯韜又忘了提前架浮橋,十幾萬人全指望一個鐵路橋,在這裡耽誤一天。華野還是一分鐘沒耽擱,策劃第三綏靖區起義,迅速通過大運河區,趕在七兵團前頭。黃伯韜走到碾莊,被64軍軍長建議留下來“大幹一場”,猶豫了一下,耽擱一天。華野還是一分鐘沒耽擱,直接佔領曹八集,切斷了黃伯韜最後一條退路,完成合圍。三次耽擱,有一次能避免的話,就能退回徐州了。最終10萬人被全殲。

第二,黃維兵團被圍殲是可以避免的。中野佔領宿縣,切斷了徐州蚌埠的聯繫,黃維劉汝明,李延年三個兵團北上,但是劉汝明李延年兩個滑頭怕被圍拖延行進,導致黃維位置突出,在雙堆集被中野包圍。此時黃維兵團12萬人戰鬥力強悍,如果強行突圍中野根本攔不住。黃維確實組織了一次突圍,沒想到負責突圍的主力師師長廖運周是老黨員,直接陣前起義,意不意外,驚不驚喜?但是廖運周帶走的只有一個師幾千人而已,根本沒傷到筋骨,再次突圍完全可以的。但從11月27到12月15日近二十天,黃維沒有主動出擊,一直在等救兵。他的救兵沒到,卻等來了華野的5個縱隊和3個炮團,12萬人被全殲。

第三,邱清泉李彌兵團被圍殲是可以避免的。黃伯韜被消滅,黃維被圍之後,戰場態勢轉向對解放軍有利的一方,蔣介石決定保存有生力量,放棄徐州。於是由杜聿明指揮邱清泉李彌孫元良三個兵團30萬人從徐州南撤,華野7個縱隊30萬人在後面追。原本直接撤退是能保存主力的,畢竟華野連續作戰也是人困馬乏,兵力還不佔優勢。結果走到一半,老蔣又覺得拋棄12兵團這個主力太可惜了,命令杜聿明轉向去解救黃維!神來之筆,一錘定音,給華野充足的時間把邱清泉李彌合圍在了陳官莊。49年新年剛過,華野中野發起總攻,兩個兵團20多萬人被全殲。

第四,孫元良兵團被殲滅是可以避免的。這個事情真是一個非常可笑的逗比事件,甚至有的教科書都把這事收錄進去了,就是人類歷史上最後一次大規模炸營!整個戰役中,孫元良的16兵團都是出工不出力,一直到撤離徐州。一出城他就好像知道老蔣要幹什麼,所以關掉電臺,不再接受命令,就是一個勁往南跑。果然老實人杜聿明聽了南京命令,帶著兩個兵團鑽進了包圍圈,大滑頭孫元良則帶著主力突圍成功了!突圍成功了!人才啊!抵達蕭縣時,還有4萬多人,如果到此為止,他會成為整個淮海戰場最耀眼的國軍將領。但是僅僅過了一夜,他就成為了最大的逗比。此時解放軍兵力使用已經達到極限,對這個兵團已經有心無力了,只是小部隊(一個連的樣子)象徵性的去騷擾了一下。孫元良兵團已是驚弓之鳥,到達蕭縣已經出了包圍圈,4萬多人都鬆了一口氣。但是宿營卻沒有派出任何警戒,面對小部隊騷擾立刻驚醒,意識完全迷亂了,精神幾近崩潰,發生了"炸營",自相攻擊,一個兵團4萬多人一下子全死在自相殘殺中,孫元良隻身逃脫。

所以,淮海戰役是一場很經典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一方面是國民黨那邊豬隊友,爛操作,最主要的是粟裕大將的卓越指揮能力,將兵力使用發揮到極致,以至於解放後被主席委以對臺重任。


百勝刀王胡逸之


1947年8月間,華野副政委譚震林率領損失較大的二縱、七縱去膠東地區休整,臨走給粟裕留下一封長信,以誠懇的語氣相告:“數十萬大軍的指揮,如果不能看遠是很危險的,如果拿五仗沒打好的主要原因放在樂觀這點上去檢討,是不能把問題徹底弄清楚的”,這是來自華野內部一次罕見的批評。

(六縱司令員王必成)



此前的6月29日,華東野戰軍接到了西柏坡的電令,要求陳粟大軍多路出擊牽制山東戰場的蔣軍,以減輕劉鄧在大別山的壓力。根據這一指示,華野決定兵分三路出擊,以葉飛和陶勇率兩個縱隊組成“左路兵團”挺進魯南,以陳士榘和唐亮率三個縱隊組成“右路兵團”直插魯西,陳粟親自掌握四個縱隊及特縱在魯中拒敵,這就是華野歷史上有名的“七月分兵”。

陳粟首先選殲的是進犯魯中根據地的整編第11師,即胡璉率領的蔣軍“五大主力”之一,由於山東戰場兵力已不充足(調出部隊去大別山),胡璉電請徐州方面轉攻為守,從魯村轉進到南麻地區構築工事,在此停留了20多天不再繼續推進。7月18日,華野三個縱隊在大雨中包圍南麻開始攻擊,以第7縱隊負責阻援。

(七縱司令員成鈞)

然而在這大半個月時間裡,胡璉督促部隊構建了非常完備的防禦工事,南麻周圍五公里範圍內,整11師修築了以數百個子母堡為核心的工事群,缺乏思想準備的華野指戰員在進攻中付出重大傷亡,仍然進展緩慢。胡璉為了負隅頑抗,當場槍決了臨陣脫逃的整編18旅一名工兵營長,逼著各部隊拼死抵抗,戰鬥異常激烈。

即便如此,華野依靠優勢兵力和官兵們的浴血奮戰,歷經三天反覆爭奪,仍然將胡璉所部壓縮至很小的區域,攻擊部隊已經全面接近敵核心陣地,看起來勝利在望,而“土木系”老本整編第11師則在劫難逃。陳粟首長希望全殲整11師再來一次“孟良崮大捷”,以實際戰果配合劉鄧大軍的戰略行動,而胡璉則拼命地向徐州和南京發電,要求增援。

(華野陳粟首長)

然而由於暴雨傾盆,華野用來攻堅的炸藥幾乎全部受潮,無法對敵核心陣地進行爆破攻擊,爆破手冒著敵人火力送到位後能爆炸的不足十分之一,垂死掙扎的胡璉則不停派出部隊實施反衝鋒,戰局一時陷入僵持。在外圍,黃百韜擔任指揮官的敵人援軍正在趕來,援敵由整編第25師和整編第64師的四個整編旅組成,孟良崮戰役的處分,讓黃百韜不敢偷奸耍滑,率領部隊瘋狂進攻我7縱阻擊陣地。

1947年7月21日凌晨,黃百韜所部已突破華野阻擊線,接到消息的胡璉蒐集所有剩餘彈藥,組織部隊進行了最大規模的一次反突擊,部分華野部隊被迫後撤。當晚,陳粟為避免全軍陷於被動,下令撤出戰鬥,南麻戰役就此失利。戰役中我軍殲滅整編第11師5000餘人、增援的兩個整編師4000餘人,但華野四個縱隊傷亡近萬,是一次得不償失的戰鬥。

(整11師師長鬍璉)

南麻戰役絕對是一場惡戰,華野傷亡較大本應轉入休整,但是蔣軍李彌的整編第8師此時突然佔領臨朐,阻斷了我軍向膠濟線以北轉移的通路,粟裕偵知李彌部隊剛剛到達臨朐,防禦工事倉促不堅,遂決心乘其立足未穩將其殲滅。於是再次命令第2、第6、第9共三個主力縱隊轉而圍攻臨朐城,同時繼續以7縱阻援,各縱隊於7月24日遵令同時發起戰鬥。

至7月26日下午,華野二縱5師已經突入臨朐南關,並對城牆多處實施爆破,可惜暴雨再次使炸藥失效,第5師一個突擊連連續五次爆破,炸藥包居然一個都沒有響。當夜5師再次組織突擊,將城牆炸開缺口後所屬第14團迅速衝進去七個連。但是由於突破口被敵軍火力封鎖,14團突入城內的部隊被敵軍包圍陷入困境, 李彌以兩個團進行瘋狂反撲,我軍七個連的幹部戰士奮戰3小時後彈盡援絕,幾乎全部壯烈犧牲。



(整25師師長黃百韜)

由於外線阻援的7縱兵力已經嚴重不足,被追敵和援敵多處突破,難以保障攻城部隊的側後安全,加之華野已連續作戰半個月,傷亡較大部隊疲勞,同時受山洪暴發影響,糧食、物資前送及傷員後運等均極困難,考慮再三,陳粟首長再次下決心撤出戰鬥。 臨朐之戰,華野雖然殲滅李彌整8師7000餘人,但未能達成預期的殲敵目的。

整個1947年七月份華東野戰軍連戰不利,都是在幾乎鎖定勝局的情況下遭敵反撲而功虧一匱,其實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無法在局部形成兵力上的絕對優勢。戰後,粟裕將軍主動承擔了全部責任,但是在西柏坡和陳毅的鼓勵下,粟裕率領部隊很快走出失利的陰影,經過一個月時間的休整後,1947年9月初即揮師魯西南,取得了全殲敵整編第57師的重大勝利。


度度狼gg


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上,除了取得過數不勝數的勝利,也遭遇過失敗。其中像湘江血戰、血灑河西、兵敗十字嶺、大青山突圍、皖南事變等都曾遭遇過重大損失,這些都是在被優勢敵軍包圍,我軍處處被動的情況下遭受的失敗。但是卻有一場戰役,眼看我軍勝利在望,卻突遭變故,使得功敗垂成遭受了重大損失,這就是金門之戰。

戰前態勢

1949年7月,解放軍第十兵團入閩,先後發動了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等戰役、戰鬥,福建絕大部分地區獲得瞭解放。

十兵團司令員葉飛



解放軍自渡江以後,國民黨軍望風披靡,戰鬥意志薄弱。除了在上海戰役中國民黨軍有過稍微像樣點的抵抗,其他地方的國民黨軍幾乎是一觸即潰。十兵團自進入福建後,雖然經歷了一系列的戰役、戰鬥,但是都不算激烈,敵人如果敢抵抗,解放軍只要發起猛烈衝擊,很快就打垮國民黨軍。於是全軍上下都產生了輕敵思想。

解放軍在10月17日第29軍第31軍四個師解放廈門後,下一個目標就是與廈門一海之隔的金門。十兵團安排28軍、29軍解放大金門,31 軍負責解放小金門。

金門戰役253團指揮部



根據戰前情報,駐守小金門的是國民黨軍第五軍軍部及200師,防守大金門的是國民黨第22兵團李良榮的第25軍部及第45師。第五軍和第25軍都是在淮海戰役被殲滅後重建的。後又增派在臺灣由孫立人新訓練的青年軍201師,人員裝備反而強於第22兵團部隊。島上還有戰車一個營主力(1、3連共20多輛坦克),防衛兵力近兩萬人。

解放軍在戰前也已偵知國民黨已調在汕頭的第十二兵團增援金門,只是還不確定是否已經到達登陸。並且,為了設立支援金門戰役的炮兵陣地,解放軍先解放了附近的大小嶝嶼島,在島上抓到了十八軍主力11師的俘虜,但是沒有引起重視。而且,在當時情況下,就算解放軍知道十二兵團登陸金門了頂多會推遲幾日,等多找些船隻再攻金門。十二兵團也是在淮海戰役被全殲後重建的部隊,解放軍也不會對其有多重視。

戰前準備

兵團司令員葉飛忙著主持福建省的全省工作,重心放在建立政權,恢復福州、漳州、泉州等城市居民的生活供應。而28軍軍長朱紹清因生病去上海治病,政委陳美藻則忙著福州軍管會的工作,參謀長也不在位。於是,負責金門戰役的指揮任務落在了副軍長蕭峰和政治部主任陳漫遠的肩膀上。葉飛對蕭峰說:“看來在大陸也不會有什麼大仗打了,你們二十八軍就掃個尾吧”。

二十八軍原是華野十縱,擅長打阻擊,但是攻擊不是其強項。葉飛在選擇對金門攻擊部隊時選二十八軍而沒選攻擊力強的三十一軍,已經棋錯一著。



金門距離廈門十幾公里遠,國民黨軍為了防止解放軍渡海攻擊,盡一切可能對能夠出海的船隻進行破壞。派空軍不僅轟炸了福建沿海,甚至連浙江江蘇沿海的船隻也去轟炸,因此28軍短時間內也沒能蒐集到能一次運送六個團部隊的船隻。

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28軍制定了作戰計劃。計劃是先派船隻運送第一梯隊上岸,然後再返回接送第二第三梯隊。計劃報到兵團部,葉飛也沒認真審議,只是命令把31軍蒐集到的八十多艘船隻調給28軍,31軍暫緩攻擊小金門。但就是這樣,也僅僅湊夠勉強一次運送三個團的三百隻船隻。

在分配作戰任務時,各部隊都搶著當第一梯隊。大家都認為這是解放大陸的最後一戰,再不抓緊就趕不上抓最後一波俘虜了。

可以說從兵團司令員到下面的團營連幹部和班排戰士都極度輕敵。於是第82師的244團(軍師主力團),第84師的第251團(師主力團),第29軍的253團(師主力團)搶到了第一梯隊的任務。攻擊以28軍為主自然28軍出兩個團,照顧一下一個師出一個團,而28軍主力師第83師(其247、248團與82師244團是28軍的三大主力團)則沒能參戰。

部隊上下充滿樂觀情緒,指揮作戰的蕭峰認為此戰必勝。由於船隻不夠,為了運送部隊,244團團長兼政委邢永生則把師長的指揮船搶了去,卻也避免了師長朱雲謙和師部的損失。

244團團長兼政委邢永生烈士



雖然船隻緊張,但是船上也裝了一些其他東西:大量的新印製的人民幣,為的是攻佔金門後流通用來購買補給;還有的團的船上裝了幾頭肥豬,還帶上了整桶的油炸花生米和燒酒,為的是戰後慶功宴上用;甚至還堆上了桌椅,便於解放後軍管辦公用。而部隊戰士僅僅只帶了一天給養。

部隊上下普遍認為只要能登陸就意味著勝利,解放軍只要一登島,國民黨軍要麼投降要麼乘船逃跑,經過半天到一天就能結束戰鬥。

戰鬥經過

有一個未經證實的事情是,在戰役發起前,粟裕曾經給十兵團下過指示:一,沒有一次能運送6個團的船隻不打;二,敵人增援了不打;三,山東支援的六千船工不到不打。由於這個是一面之詞,因而當不得真。



24日夜,解放軍登船向金門進發,船工都是花重金僱傭的當地人。而湊巧的是,也是在24日,胡漣的十二兵團在金門島的另一面開始登陸,當天上岸七個團以上。

解放軍三個團分左中右在金門三個地方登陸。登陸伊始,船隊就陷入混亂。解放軍登陸後,建制混亂,排長找不到連長,連長找不到排長。未能組織起有組織戰鬥,但是解放軍各部仍能發揮猛打猛衝的精神,各自為戰,向岸上突擊前進。

古寧頭海灘的國軍碉堡



244團最先於0.30分在壟口登陸。碰巧的是在24日蔣軍坦克一營三連搞坦克訓練,下午,一排的66號坦克陷入沙溝一直維修到夜晚還沒能修好,於是該排的另兩輛坦克就留下來一起停在壟口海灘。這種輕型坦克裝備一門37毫米炮,備炮彈二百多發,兩挺機槍,機槍彈萬餘發,火力足足頂上一個步兵連。


244團登陸時,被前沿的201師發現,於是發生激烈交火。解放軍迅速衝入敵第一道陣地。在解放軍繼續向前衝擊時,就衝到了66號坦克前。66號坦克黑暗中發射了一發炮彈,本意是想借著炮彈的火光察看情況,但是無巧不巧的是這發炮彈剛好打到帆船的桅杆把桅杆打斷,而船帆都是浸過油的,海面又颳起大風,結果引著了旁邊的船帆,海面上大火熊熊。這三輛坦克藉著火光向解放軍開火,244團傷亡慘重。而244團又未帶反坦克武器,幾次用炸藥包攻擊也遭遇失敗。

改變戰局的金門之熊M5A1



不得已,解放軍躲入這三輛坦克的攻擊扇面兩邊,繼續向蔣軍發動進攻。激戰後突破201師防線向縱深發展。在進至觀音亭山附近時,遭遇201師增援部隊和坦克三連的阻擊,而海灘上另兩輛能開動的坦克也沿著海灘向西橫掃,攻擊向前進攻的244團側背。

壟口正面防守的一個營國民黨軍本準備向後逃跑,這時候也藉著坦克壯膽,圍繞那臺趴窩的坦克堅守不退。

天亮後,敵優勢兵力在坦克支援下反擊,244團戰敗,退回到海灘。

244團的任務是向縱深突進到金門的峰腰部瓊林鎮,切斷金門的東西間聯繫。如果沒有坦克三連那幾輛坦克的協助,國民黨步兵是擋不住解放軍的衝擊。如果那樣,金門將被斬為兩段。就算國民黨軍不發生潰退,其後方的增援部隊也不能夠快速調動增援。這樣,面向大陸的金門西半部將掌握在我軍手中,解放軍就有充足的時間緊急調派小股增援部隊並補充糧彈,或者將部隊撤回,而不至於落得全軍覆沒。



中路的251團,攻擊前進到古寧頭,佔領林厝,在向前追擊國民黨敗兵時,遇到增援上來的十二兵團19軍部隊阻擊,雙方形成對峙。

右路在湖尾登陸的253團,打垮了當面之敵,佔領了觀音山和湖尾高地,向金門縣城發動炮擊。

253團登陸的古寧頭海灘



這兩路部隊在當夜進展順利,抓了一兩千俘虜。如果不是由於244團方向失利,情況不至於惡化如此之快。

25日,蔣軍十二兵團部隊繼續登陸,島上力量對比達五萬對九千。十八軍、十九軍、二十五軍合力向解放軍發起進攻。解放軍逐步向253團佔領的古寧頭撤退。

解放軍登陸時正趕上大潮,等到登陸後潮水已經退到十幾米開外,幾百艘帆船全部擱淺在海灘上。

天亮以後,海面上,蔣軍的9艘艦艇也紛紛出動轟擊擱淺的帆船和岸上的解放軍。蔣軍空軍也出動將帆船全部炸燬。

至此,此戰失敗已成定局。



大陸岸邊,數萬名解放軍戰士遠望金門島,看著帆船燃燒的熊熊大火乾著急,但是無船登島增援。

26日凌晨,28軍搞來了最後幾條船,由246團團長孫雲秀帶領246團3營增援。大家心裡都清楚這樣的添油戰術根本無濟於事,只能是有去無回。孫雲秀本已內定不久後要提拔為副師長,但是他仍義無反顧地帶領戰士們登船出發。

246團團長孫雲秀烈士



出發前將手錶、鋼筆交給師領導,莊重的說:“這一回算是革命到底了,這就作為我最後一次的黨費吧”,並讓轉告自己在洛陽城東老家的父母,同時轉告妻子改嫁。

孫雲秀上島後,統一指揮島上剩餘的部隊,並帶領新登陸的部隊向蔣軍發動了進攻。但是很快就遭到優勢國民黨軍的反擊。

26日中午,眼看大局已定,胡漣方才登島統一指揮。在此之前,分別是由十八軍軍長高魁元指揮戰車營、十八軍11師、118師和十九軍的18師;由十九軍的劉雲翰指揮13、14師;由二十五軍的沈向奎指揮第45師和201師。胡漣這時候登島有搶功嫌疑。而且,由於在淮海戰役陷入包圍,最後靠乘一輛坦克突圍的經歷,其在25日激戰勝負未分時也不敢登島。

253團團長徐博烈士



27日凌晨,253團團長徐博最後一次與軍前指通話,報告還剩餘150餘人及244團70餘人,準備到海邊找船。

同是在這天凌晨,251團團長劉天祥與大陸指揮所最後一次通話:“我生命不長了,為了革命沒二話,祝首長好。新中國萬歲!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步話員則最後說了句:“永別了,首長!”耳機裡隨即傳來劇烈的爆炸聲。指揮所裡無不落淚。

北山斷崖,登島部隊最後戰鬥的地方



27日清晨,解放軍彈盡糧絕。國民黨軍發動最後的進攻。解放軍餘部兩三百人退到北山斷崖邊,在這裡進行了最後的戰鬥。上午十時,除一部犧牲外,大部被俘,戰鬥結束。敵人隨即沿海岸四處搜尋我零散人員,至下午四時結束。

下午,246團團長孫雲秀帶領部分戰士在雙乳山隱蔽被被發覺,隨即繼續轉移,28日下午又被發覺,戰鬥中負傷,隨即舉槍自盡。

253團團長徐博潛入島東部的太武山,等待解放軍再次攻島。藏了一百多天,最後被國民黨搜出,不久被殺害。

244團團長兼政委邢永生重傷被俘,後也被殺害。

253團政委陳利華烈士



253團政委陳利華失蹤。有一種說法是他潛伏進國民黨軍隊中,並在國民黨軍中升至上校。兩岸關係開始緩和後,他主動與大陸聯繫,直到1981年方才暴露真實身份,隨即被蔣經國殺害。

戰後影響

此戰是國民黨黃埔成軍九十多年來,唯一的一次對共產黨軍隊的殲滅戰(湘西之戰、西路軍、皖南事變等均系國民黨地方軍所為,而且也未達到全殲)。在三年多解放戰爭中被打得大敗的國民黨藉此戰大吹大擂,吹成是大捷,甚至還拍了部電影。很多國民黨兵都被洗腦教育為這是所謂蔣介石領袖的高瞻遠矚,是前方將領的英明指揮。

被果粉們吹成神的胡漣,其實此戰他是貪高佔魁之和其他兩位軍長之功



事實上這只是一場師一級規模的戰役,達不到所謂大捷的程度。解放軍的失敗是由於過份輕敵,不懂得潮汐,拿陸地戰爭的辦法去打複雜的登陸作戰。而且由於一系列的巧合使得我軍大敗,特別是運送第一梯隊的船隻擱淺,第二天被國民黨全數炸燬,而大陸這邊空有大批部隊卻因無船而無法增援,眼睜睜的看著對岸的部隊被圍殲。

此戰對我軍觸動極大。以往我軍也遭受過比這還慘重的損失,但是都不像這次,登島的三個多團9086人(含350名船工)竟然成建制覆滅,沒有一個生還。

此後,我軍對渡海作戰高度重視。吸取了金門之戰的經驗教訓後,第四野戰軍在第二年的海南島作戰中一舉登島成功,打敗了國民黨所謂戰神薛嶽的十幾萬軍隊解放海南島。

而第十兵團也在1953年對胡漣指揮的對東山島偷襲戰中取得勝利,報了一箭之仇。1955年,第三野戰軍發起我軍首次陸海空協同作戰,解放了一江山島。


我淡如菊


蔣委員長:“扶我起來,我有話要講”。蔣委員長至少有三次可以消滅“紅軍”(解放軍),可是,都與成功失之交臂了。最終,被解放軍反殺。

1933年,蔣委員長對紅軍發動第五次圍剿。經過一年的“堡壘戰術”,紅軍被國軍不斷蠶食。處於絕對劣勢。可是,就在1934年10月,蔣委員長打算執行下一步行動時,德安保安司令莫雄將其作戰計劃洩露給紅軍。紅軍主動離開根據地,衝出包圍圈,開始長征。

之後,毛澤東依靠“驚人微操”,突破重重包圍。四渡赤水時,毛主席甚至還對蔣介石行轅所在地貴陽“虛晃一槍”,嚇得蔣委員長差點坐飛機跑了。尤其是在飛渡瀘定橋時,橋上只有幾根鐵鏈,紅軍竟然也過去了。就這樣,紅軍在毛主席領導下,勝利完成兩萬五千里長徵,跑到了陝北地區。

此時,蔣委員長也不是很慌。畢竟,紅軍長征會師後,軍隊人數從原來的30萬人減少到3萬餘人。其中:紅一方面軍主力(陝甘支隊)到達陝北時約7000餘人;紅二方面軍保存下來約1.1萬人;紅四方面軍保存下來約1.2萬人;紅二十五軍約3400餘人。雖然有3萬多人,但是,裝備給養都不夠。(例如,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出師抗戰時,四萬多官兵僅有一萬多條槍,平均每條槍約30發子彈)。

(紅軍當時條件很差,不會穿這麼整齊、整潔)

做個對比,此時的紅軍比剛被張學良收編的“叫花子”二十九軍都窮。宋哲元的二十九軍剛被張學良收編時,士兵們衣衫襤褸,如同乞丐。讓其移防察哈爾時,二十九軍都不敢白天行軍,怕怕被人當作土匪。當時的紅軍甚至還不如二十九軍。(千萬別被電視騙了,電視上的紅軍人人一身新軍裝。實在是不符合實際。)

(穿這麼新,這是準備參加婚禮嗎)

可以說,紅軍雖然勝利完成長征,但是,前面的道路依然黑暗。荒涼的西北不適合紅軍發展,就連新疆軍閥盛世才都能對紅軍繳械。1936年,蔣介石步步緊逼,調動“百萬軍隊”,圍攻3萬人的紅軍。可惜,蔣委員長遇到了“豬隊友”。蔣委員長調東北軍剿滅紅軍,結果,東北軍打了幾次敗仗後,就開始跟紅軍“聯誼”,要反對內戰,一起抗日。這也不能全怪東北軍,誰讓蔣介石又消除異己的嫌疑:東北軍打光一隻部隊,蔣介石取消一個番號。

最終,東北軍領袖張學良搞了一個西安事變,逼蔣委員長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下,也是救了紅軍,救了中國一命。1937年,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宣佈由原西北主力紅軍改編而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同年10月,江南八省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新編第四軍”。從此,“紅軍”有了合法地位,成了民國政府合法軍隊!

等到1945年,抗戰結束時,八路軍和新四軍加起來已經有上百萬人了!

此時,蔣委員長還是處於優勢。國軍有四百多萬人,還有美帝支持。而且,蔣介石以出賣外蒙古為條件,讓蘇聯不支持中國共產黨。可以說,有美蘇的支持,蔣介石的贏面至少佔了七分。

但是,蔣委員長犯了一個錯誤,過於親美,讓蘇聯背棄“友好同盟條約”,將東北很多地區讓給瞭解放軍。並且,蘇軍還有意遲滯國軍進駐東北。同時,蘇軍還給解放軍留下了很多武器彈藥。有了這些武器,東北地區的解放軍迅速壯大,並與1948年首先發動三大戰役之一的遼瀋戰役。

當時,蘇聯移交武器:3700門火炮、迫擊炮和擲彈筒、600輛坦克、861架飛機、1200挺機槍、680座各種軍用倉庫、松花江艦隊的船隻。

雖然,國軍前期處於優勢,各解放軍部隊都處於劣勢,國軍甚至還佔領了延安,在東北打敗了林彪。但是,蔣委員長不得民心,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最終,蔣委員長在內戰時只堅持了3年多,就被打敗了。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孟良崮戰役是蔣介石和顧祝同、張靈甫料定必勝的戰役,最終以國軍第一王牌七十四師被華野陳毅、粟裕全殲而告終。在西北坡時,主席問粟裕:孟良崮戰役的結局,有兩個人沒想到,一個是蔣介石,還有一個是誰?粟裕不敢妄加揣測,主席哈哈大笑,用手一指自己的鼻子,還有一個是我毛澤東!



背景:

1947年,國軍對我軍的全面進攻被我軍打破,被迫改為對我陝北、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3月下旬,國軍調往山東戰場的兵力達24個整編師、60個旅、45萬人,並以王牌74師、第5軍、整編11師國軍五大主力之三為骨幹,分別組成三個機動兵團,其中第一兵團湯恩伯以下轄8個整編師20個旅20萬人,為主攻主力,企圖先佔領沂水、坦埠一線,爾後與第2、第3兵團通力向北、向東進攻,迫使我華野9個步兵縱隊加一個特種兵縱隊27萬餘人決戰或北援黃河。敵軍為避免部隊一部被華野聚殲,採用“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戰法。

華野幾次預設圍殲方案落空後,粟裕決定華野主力東移,使蔣介石、陳誠發生誤判,認為華野攻勢疲憊,可能向東北方向的淄川、博山方向撤退,於是在5月10日電令各部跟蹤追剿,妄圖逼我軍在魯中山區決戰。顧祝同轉令3個兵團向博山、沂水一線疾進。右翼湯恩伯一兵團立功心切,改變原來穩紮穩打戰法,不等第2、第3兵團統一行動,即以張靈甫74師為骨幹,在整編25師、第83師配合下,於11日自垛莊、桃墟攻坦埠,妄圖趁隙佔領沂水至蒙陰公路;另以第7軍及整編48、第65師在左右兩翼掩護。11日當晚,敵軍行動計劃被華野偵察部門獲悉,陳毅、票裕連夜召開第1、4、8、9縱及特縱領導人開作戰會議,12日晨下達以第1、4、6、8、9縱分割、圍殲整74師任務,以第2、3、7、10縱阻援,決定13日發起進攻。

5月11日至13日,張靈甫74師在83師、25師掩護下自垛莊北進,被9縱擊退,又佔楊家寨、佛山角、馬牧池等地,意圖14日攻佔坦埠。13日上午,敵3個師進攻,至下午4時因怕被殲退至黃鬥頂山、重山、馬牧池。當晚我華野1縱、8縱以一部正面阻擊,主力從其兩翼向縱深楔進。我1縱3師攻曹莊及以北高地,逼進蒙陰,對外正面阻擊敵65師;縱隊主力攻佔天馬山等要點,割斷敵74師和敵25師的聯繫,殲25師一部,該師大部逃回桃墟。我8縱主力佔桃花山、鼻子山等要點,割斷敵74師與整編83師的聯繫;一部佔孟良崮東南橫山老貓窩。同時,我4縱、9縱正面攻擊,佔黃鹿寨、佛山、馬牧池一線,扼制敵74師的進攻,我6縱王必成由銅石地區急速北上,14日晨抵垛莊西南觀上、白埠地區。13日晚,敵74師前沿據點被攻,張靈甫仍準備14日執行攻佔坦埠計劃。



14日10時,張得知天馬山、馬牧池等地失守,為避免遭我全殲,匆忙向孟良崮、垛莊方向後退,並組織一部反擊,我華野見其南撤,立即猛攻。我4縱、9縱進佔唐家峪子、趙家城子一線,我6縱在1縱一部協同下,15日拂曉攻下垛莊,自此74師已成甕中之有鱉。我8縱攻下萬泉山,與我1縱、6縱一起在蘆山、孟良崮地區合圍了敵74師,蔣、顧雖驚,但一併不過分擔心,認為74師戰力五顆星,又佔地利,控制高點,必能守住陣地,如左右鄰軍疾速增援,正好逼華野決戰,一舉殲滅我軍。鑑於此,他令74師固守待援,以吸引我華野主力,同時嚴令新泰的11師、蒙陰的65師、挑墟的25師、青鴕寺的83師以及河陽、湯頭的第7軍、第48師靠攏74師;調第5軍自萊蕪南下,整20師自大汶口向蒙陰前進,以10師在蒙陰、青駝寺地區殲我主力。張靈甫信心滿滿、躊躇滿志,他以為74師戰力超強,加之有左右二鄰的全力增援,共軍奈何不了他。他一面請求空投糧彈,一面佈署部隊防禦。

15日晨,74師被圍困在孟良崮為核心的520、600、610高地及蘆山、雕窩等地,水源被全面切斷,74師不僅士兵缺水難耐,連部分美式裝備也因缺水而不能正常使用。13時,華野總攻,74師竭力頑抗,激戰至16日上午,敵74師主陣地全部丟失。下午天陰雲低,能見度差。華野以為74師被全殲,但核算人數時,發現張靈甫師應還有萬人。部隊捜索攻擊,終將敵74師及整編83師1個團的餘部全殲。張靈甫被擊斃。16日16時半結束戰鬥,華野發現敵臺行動,粟裕令第4、8、9縱對孟良崮、雕窩間的山谷搜索,至18時,共搜出敵7000餘人。



戰果:

我華野殲74師及所屬83師l個團,計32680人,其中俘19680人。我軍犧牲2043人、傷9300人,其它減員846人,合計12189人。此役沉重打擊國軍囂張氣焰,鼓舞我軍士氣;是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為進攻的重要轉折點,為劉鄧大軍挺進中原奠基,提早敲響了國軍在解放戰爭中的喪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